氟离子选择电极测水中氟(课本)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8:13: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离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自来水中氟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 2.掌握电位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氟离子选择电极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离子选择电极。将氟化镧单晶(掺有微量氟化铕以增加导电性) 封在塑料管的一端, 管内装0.1 mol.L-1 NaF和0.1 mol.L-1 NaCl溶液,以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构成氟离子选择电极。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样时,以氟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组成测量电池,即:

氟离子选择电极|试液‖SCE

如果忽略液接电位,电池的电动势为: E?K?0.059lgαF??K?0.059pF即电池的电动势与试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对数成正比, 氟离子选择电极一般在1~10-6 mol.L-1范围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氟离子选择电极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常见阴离子NO3-、SO42-、PO43-、Ac-、Cl-、Br-、HCO3- 等不干扰,主要干扰物质是OH-。产生干扰的原因,很可能由于在膜表面发生反应:LaF3 + 3OH- = La(OH)3 + 3F- ,反应产物F-因电极本身的响应而造成正干扰。此外,在较高酸度时容易形成HF2-而降低F-离子活度,因此,测定时需控制试液pH在5—6之间。通常用乙酸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

阳离子Fe3+、Al3+、Sn(Ⅳ) 易与F-形成稳定配位离子,可加入柠檬酸钠进行掩蔽。在测定时溶液中要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以控制试液pH和离子强度并消除干扰。

三、仪器与试剂

pH计;氟离子选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电磁搅拌器;25 mL比色管;100 mL烧杯;5 mL移液枪; F-标准溶液 (0.100 mol.L-1);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

四、实验步骤

1. 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准备: 氟离子选择电极在使用前,应在含10-4 mol.L-1 F- 或更低浓度的F-溶液中浸泡(活化)约30 min。使用时,先用去离子水吹洗电极,再在去离子水中洗至电极的纯水电位(空白电位)。其方法是将电极浸入去离子水中,在离子计上测量其稳定电位,然后,更换去离子水,观察其电位变化,如此反复进行处理,直至电位稳定并达到它的纯水电位为止。纯水电位一般为300mV左右。

2.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工作曲线的绘制: 在5只25mL比色管中,用移液枪移取0.100 mol.L-1 F- 标准溶液于第1只25mL比色管中,加入TISAB 2.5mL ,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摇匀,配成1.00×10-2 mol.L-1 F- 溶液;在第二只25mL比色管中,加入1.0×10-2 mol.L-1 F- 溶液和TISAB 2.25mL ,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摇匀,配成1.0×10-3 mol/L F- 溶液。按上述方法依次配成1.00×10-6—1.00×10-4 mol.L-1 F- 标准溶液。

将适量的F- 标准溶液(浸没电极即可)分别倒入5只塑料烧杯中,放入磁性搅拌器子,插入F-离子选择电极和甘汞电极,连接好酸度计,开启电磁搅拌器,由稀至浓分别进行测量,在仪器指针不再移动或数字显示在正负1mV内,读取电位值。 3. 自来水中氟含量的测定(标准曲线法):

准确吸取自来水样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TISAB10mL,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按上述实验方法测定电位值,记为Ex,平行测定三份。

五、数据处理

1. 绘制标准曲线 以电位E为纵坐标,pF为横坐标,绘制E-pF曲线。

2. 从E-pF标准曲线,根据Ex查出被测试液的pF值,计算出试样中氟含量,以g.L-1表示。并计算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

六、注意事项

1.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在使用前,一定要浸泡数小时或过夜,再用去离子水洗到空白电位为-500mV左右。

2. 电极的敏感膜应保持清洁和完好,切勿沾污或受机械损伤。如有油污,用脱脂棉依次以酒精、丙酮擦拭,再用去离子水洗净。

3. 测量标准溶液时,浓度应由稀至浓,每次测定后用被测试液清洗电极、烧杯及搅拌子。测定浓溶液之后,应立即用去离子水将电极清洗至空白电位值。电极也不宜在浓溶液中长时间浸泡,以免影响检出下限。

4.绘制标准曲线时,测定一系列标准溶液后,应将电极清洗至原空白电位值,然后再测定未知液的电位。

5. 测定过程中,搅拌溶液的速度应恒定。 6.氟离子电极暂不用时,宜于干放。

七、思考题

1. 本实验测定的是F-离子的活度,还是浓度,为什么? 2. 本实验中加入的TISAB由哪些成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 3. 测定F-时,为什么要控制酸度?pH值过高或过低有什么影响? 4. 测定标准溶液系列时,为什么应按从稀到浓的顺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