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1:36: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
一.概念
1. 公共关系:是组织为了获得公众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发展,对与公众相关的无形资产方面进行的传播和管理。
2. 资产:组织控制的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财富
3. 无形资产:无实物形态,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知识产权,制度管理,关系形成的信任,信息,组织文化,创新力,品牌综合印象) 4. 公关意识:是组织认识到公众影响自身发展,自觉处理好与公众的各类事务和关系,满足其需求,获得其理解支持,自觉维护自身良好形象的意识。
5. 伯内斯:出生于维也纳的奥地利裔美国人,将公共关系付诸于实践与教育。著作有《舆论的形成》《公共关系学》《舆论》,其主要理论:投公众所好。他进行公共关系咨询,也策划过著名公共关系活动。 6. 艾维·李:美国著名作者。“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实践:新闻代理,化解危机,创立职业。主要思想:讲真话,坦诚。
7. 巴伦姆:作为马戏团主,他承接新闻代理业务。夸张不实的宣传,“公众都是该死的”策划愚弄公众。
8. 扒粪运动:1903-1912年,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记者揭丑) 9.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劳动分工和社会的产物,有自己既定的奋斗目标,组织离不开内部的管理分工与协作,有其特定的制度与文化,必须与环境进行整合,是具有独立地位的社会机构。
10. 组织形象:公众对组织各方面的总印象,总体评价。
11. 组织文化:组织共享的价值观,符号,意义,信仰,假设,期望的总和。 12. 系统:系统是相互关联并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事务。 13. 知名度:知名度是表示一个组织被公众知道,了解的程度,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即是评价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14. 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即组织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
15. 认可度:公众对组织观念上的认同,行为上的选择。
16. 忠诚度:公众不仅认可,并且非常满意有很高的心理占位和偏爱。
17. 公众:与组织直接或间接联系,正在或将会影响其形象塑造,目标实现等利益的特定群体,个人。
18. 目标公众:某项活动顺利实现所要进攻的重点。
19. 首因效应: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时间长,欺骗性)
20. 移情效应: 指“爱屋及乌”,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和事物上来的现象。
21.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某事物有A,便有B,实则无B) 22. 流行心理:指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在较短时间内,对某种行为方式的遵从和追求使某种行为方式在整个社会中到处可见。
23. 社会刻板印象:对某类人持有一套固定,笼统,共同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判依据。
24. 舆论:舆论是公众在特定的时空里,交流会,对特定的公共事务公开的表达基本一
致的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总和。
25. 抽样框: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自然特征的基础资料。
26. 大数定律:在随机事件的大量重复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规律。
27. 平衡理论沟通原则:纽科姆 人们之间相互吸引是基于他们对与双方共同相关的目标具有相似的态度。相近性和交往都在 A-B-X 模型中发挥着作用。因此,A-B-X 模型强调信息的发出者利用“相似性”的人际吸引为中介,通过沟通,与接受者产生认同,达到协调的目的。
28. SWOT:即态势分析,内部优势 内部劣势 外部机会与外部威胁
29.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社会组织直接向新闻界发布有关组织信息,主动召集媒体介绍答问,解释组织重大事件而举办的活动。
30. 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31. CIS:企业经营思想,管理行动,视觉标记符号的系统。
32. MI: 理念识别系统 关于质量,服务,技术设计,诚信,价值,文化,战略等思想。 33. BI:行为识别系统(对内:组织管理,教育 对外:促销活动,资助社会性文化活动,产品研发,市场调查) 34. AI:视觉识别系统,被赋予了丰富意义的独特符号(企业名称,企业标志,标准色,标准字,象征图案,宣传口语,办公事务用品,产品包装)
35. 危机事件:由于人为或非人为,使组织与公众的平衡被打破,声誉利益受损,公众受损,组织必须面对处理的事件。
二.知识点
1. 四步工作法:调查 策划 实施 评估
2. 卢梭社会契约论:1762年写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使物质的普遍联系的,永恒运动的矛盾的世界,发对君权神授,主权在民思想。
a. 政府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
制的。 b. 放弃天然自由,获得契约自由。
3. 福柯话语论:话语即权力(包括口头语言,书面文本,非语言形式) 4. 贝塔朗菲系统论: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系统是相互关联并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事物,连锁联动,相互依靠对方存在存活。 5. 洛伦兹蝴蝶效应:美气象学家
a.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的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
锁反应。
b.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
将会引起结果的巨大差异。
c.坏的微小机制,不加以引导,调节,造成社会危害;好的正确引导,轰动,效
应
6. 公共关系出现的时间,出处:美国铁路协会《1897年铁路文献年鉴》 7. 白云山制药厂公关部的设置时间:1984年9月
8. 罗斯福总统炉边谈话:两大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和二战 通过谈话,记者招会,
(领导与民众沟通,广播谈话方式,分析局势,解释政策,提出吁请,沟通人心,凝聚力量战胜危机)
9.国际公关协会成立时间:1955年 10.上海公关协会成立:1986年
11. 中国大陆第一部公关著作《塑造形象的艺术—公共关系学概论》 1986年出版。 12. 1987年,中国公关协会在北京成立。 13. 公关圣经:《有效公共关系》作者:卡特里普和森特 《有效的公共关系》
14.组织形象是公众对组织的总印象,总评价,是组织行为,公众互动的结果。
15.勒庞:《乌合之众》 群体心理:原始本能与宣泄,易轻信,受暗示,情绪化,不理智。
三.简述
1. 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
日常工作,调研,分析,制发材料 外:推广,维护活动 内:协调处理,文化
建设活动,危机处理。 2. 公共关系的特征,作用
特征:真,共赢,隐蔽,传播沟通,持续,满足需求 作用:监测管理,传播发展,协调纠正,强化收益 3. 公关意识包括的方面
1. 形象意识(塑造组织形象,维护良好形象) 2. 公众意识(把自己看作是公众的产物,把公众看成是自己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真诚感恩公众)
3. 沟通意识(企业的活动或运行始终自觉的处于一种开放系统,动态反馈系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姿态,适应变动的社会环境,并努力使环境适用于组织的生存发炸)
4. 服务意识(以实在行动获得公众信任)
5. 责任意识(高度社会责任感,承担自己的社会意识)
6. 合作意识(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的内部成员之间建立最佳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 7. 创新意识
8. 战略意识(发展战略角度,现代视角,现代眼光,现代洞察力) 9. 危机意识
4. 格鲁尼格公共关系实践的四种模式:
1. 新闻代理 2. 公共信息 3. 双向不平衡 4. 双向平衡
5. 古代类公共关系及其局限
1. 古代中国
a. 商朝 盘庚迁殷 b. 西周 采诗
c. 春秋 采诗 子产(系列改革,将刑书公之于众,利用合法) d. 战国 商鞅徙木赏金 焚券市义(齐国孟尝君,冯谖) e. 汉 张骞出使西域 f. 唐 魏征(谏官) g. 明 郑和下西洋 2. 古代外国
a. 古伊拉克 种庄稼 b. 古印度 间谍
c. 古希腊 选举演说 d. 古罗马 凯撒
e. 古英格兰 教会,艺术家等
局限:1.古代公共关系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大多数是通过不自觉地方式表现出来。同时、
缺乏明确目的性。
2.具有依附性,政治性,和鲜明的功利色彩。现代公共关系是一种专门的管理职能。一种社会职业,而古代公共关系则依附于其他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没有明确职能,更没有专职的从业人员。同时,政治集团为了各自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采取种种方法与民众沟通,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功利色彩。 6. 系统的组成以及特性
1. 组成:a.部分,要素和变量
b.属性(特质或特性)
c.部分之间具有内部关系
d.环境
2. 特性:a.整体性和相互依赖性
b.等级制
c.自我调节和控制
d.与环境相互作用
e.平衡 f.变化和适应性
g.等同终结 7. 组织运行环境的构成:
1.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各个部分要素人资产) 2.外部环境 a.公众环境:政府管理性 投资性 媒体 消费者务者公众 合作者公众
b.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 c.自然环境:所在地区的地形,地理,气候等特点被面积 天然景观
8. 组织形象构成方面
a.组织形象定位 :组织形象在公众心智中的特定位置 b.组织所处类别 :排序,形容词
c.关系程度 :组织和公众的联系程度和状况 d.舆论指向 :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意见指向 e.知名度 : 被知晓,了解,名气大小 f.美誉度 G.认可度 H.忠诚度
9.良好的组织的形象的作用 a.立足 b.发展 c.效益 10.目标公众的界定法
a.地理 b.人口统计 c.生活方式 d.影响力 e.成员资格 11.公众的纵向分类
非观众 潜在观众 知晓公众 行动公众 12. 公众横向分类
竞争者 社区 服
水和空气质量 植
内部公众:政府等管理性公众 消费者 投资者 媒体公众 社区公众 竞争者公众
合作性公众(合作研发机构) 服务型公众
13. 公众的其他分类
a. 重要影响程度:首要,次要 b. 稳定程度:稳定 周期 临时 c. 对组织态度:顺意 逆意 边缘
d. 按组织需求和价值取向 受欢迎 不受欢迎 被追求 14. 流言传播法则(奥尔伯特 波朗特曼)
R(流言的强度和流布量)=I(流言主题重要度)*A(主题暧昧度) 15. 公众权利
监督权 知情权 选择权 表达权 反论权 隐私权 16. 调查特点
a. 目的针对性:目的解决什么问题 范围 对象 b. 方法多:记录 分析
c. 谋划,策划,细致设计问题 17. 调查方案的主题内容
1. 调查目的,具体写出 2. 调查对象
3. 调查方式,方法 4. 时间,期限,地点
5. 分析方法(手工/计算机软件) 6. 组织工作(分工,进度) 7. 费用结算
8. 问卷或思路安排 9. 应变措施和备用方案 18. 调查报告的主要结构,内容
1. 标题(对象,范围,内容)---公文式 提问式 双行式
2. 前言 a.时间 b.地点 c.范围 d.目的e.对象 f.数量 g.结果 3. 主体:a.小标题 b.纵式结构,按照逻辑顺序梳理调查所得 4. 结尾,结论 19. 调查报告的特点
1. 客观 用数据,调查所得的材料写作,而不是我觉得,我认为 2. 叙述说明为主 适当议论,描写抒情更少 点面材料结合 3. 对图表反映的内容含义等作出文字分析解释 18. 事件与活动媒介的特点
高关注度 传播力强 参与人数多 19. 公关有效传播的要素
a. 信源可信,氛围良好 b. 方案适合
c.内容与双方价值体系一致 d. 表达简单清晰
e.传播过程连续一致,又有变化 F. 媒介适合 g.受众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