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0:26: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导论
1.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首都)
2.中华是中国与华夏的复合词简称,较早出现于华夷混融的魏晋南北朝 3.文化由文与化组合而成,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的省称
4.文化分为技术系统和价值系统两大部类,前者表现为器用层面,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和产品的综合,构成文化大厦的物质基石;后者表现为观念层面,即人类在社会实践和
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文化的精神内核。这两者便是通常说的物质文化(或曰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或曰观念文化)。介于两者之间的,还有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前者指社会规范,典章制度。
5.考察中国文化的生成机制,需从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结构,国际条件诸方面展开。 6.王(天子)既是最高政治领袖,又是宗法的最大族长和神权崇拜上的至尊教主,集族权、神权、政权于一身。
7.中国文化特质:人文传统、伦理中心、尊君重民、中庸协和、延绵坚韧
8.文明奠基及元典创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和‘元典时代’
9.**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叶至明中叶。
10.唐代中叶以降、领主庄园经济破产,地主---自耕农经济定型。
11.士大夫阶层:文人、官僚、地主或商人合为一体,形成所谓士大夫阶层,他们的审美情趣,人格理想,道德观念主导了全社会的价值规范,对近古乃至近代的精神生活影响深远 12.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活跃,出现所谓‘资本主义萌芽’
13.现代转型的中国模式变革: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从国家统制式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转化。 第一章
1.从体质人类学考察,世界上人类分为黄种人(蒙古人种),白种人(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尼格罗人种)
2.旧石器和新石器的区分:在于先民使用的石器工具制作的精细程度。 3.仰韶文化=彩陶文化 龙山文化=黑陶文化
4.新时代石器革命第一次浪潮: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也即距今七八千年前后,中华先民的生活发生意义深远的变革:直接攫取(被动依赖)自然物的采集、渔猎经济开始向生产性的农业、畜牧经济转化,先民获得较稳定、丰富的生活资料。
5.一夫一妻制家庭:父系氏族区别于母系氏族的关键,在于世系按父系计算,男子是社会和家庭的主宰和核心。男子出嫁到女方的对偶婚演变为男娶女嫁,母系家庭公社向父系家庭公社转化,进而形成以男子为家长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6.实行军事民主制的特点:1首领公举,史称禅让 2 大事众议
7、黄金时代:禅让而不是世袭,众议而不是独裁,这时构成中国原始民主的基本内容,被后来的诸子学说一再渲染,奉为天下为公的大同时代标志,尧舜时期也成为儒家祖述追怀的黄金时代
8.中国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 9.巫术:比拟式
10.中华部落族团:华夏集团(河络集团)主要活动在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东夷集团(海岱集团)活动在黄河下游及东部沿海地区,以蚩尤为首 11.儒家说法,尧舜禹三代是大道之行的大同时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大禹传子之后,中国进入了天下为家的小康时代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②,以正君臣,以 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③,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④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⑤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第二章
1.青铜时代:夏代(公元前2000年)至春秋战国之交(公元前五世纪)
2.文明出现的四大特征:青铜器的使用、城市的出现、宗教性的礼仪中心、文字的使用 3.殷墟为代表的商代文明是中国古代早期文明的典型 4.中国文明是多元发生的 5.夏代都城:二里头遗址
6.青铜这种当时最先进的原料。不是首先用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用于农业,而是优先用于制造礼器和兵器。
7.甲骨文:最早成熟的文字系统
8.金文:古代称铜为金、筑刻在铜器上的铭文即称金文,最长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
9.商人:周祭制度 周人:昭穆之制
10.宗法制度开始于夏代,完善于殷或商,定性与西周
11.宗法制度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前提,以父权和族权为维系力量,将同姓同氏者结成一个有共同经济政治利益的族群
12、礼是内部的一种强制性社会规范
13.周代的制礼作乐:礼的规范、政的划一、刑的强制,配之以乐的感染。便能同一民心,成就王道、治道。
14:周礼:宾礼(迎宾亲附诸侯之礼) 嘉礼,昏冠 15夏代:尊命文化 殷代:尊神文化 周代:尊礼文化
第三章
1.轴心时代重要特征:世界各主要文明民族,在此一时段都创作出包蕴着该民族基本精神的文化元典
2.中国历史上的元典时代,大约相当于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 3.礼乐崩坏的表现:旧礼制的废止、礼制的下移 4.王国维称春秋战国时代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 5. 巫、史、祝、卜是第一批较正式的文化人
6.孔子感叹:“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意思是:王室衰落,文官流落各地,私学兴起 7.春秋末期以后,士逐渐成为知识阶层的通称
8、墨家兼爱尚同
9.庄子:虚己以游世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心斋坐忘是达到这种境界的修炼方法 10.孙武:孙子兵法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李斯
11、在纸张发明之前,甲骨。竹(木)简和缣帛是中国人书写文字的主要载体 12.孔壁书和汲冢书73
13.孟子在君民关系问题上强调:保民而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14.先秦时期和区域文化特点79
第四章
1.秦代以法家为依据
1.秦文化变革措施: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修秦律 2.**秦汉帝国是中国制度文化的定型期
3.汉遵循思想:汉初,社会需要休养生息,主张自然无为的黄老思想提供了与民休息政策的理论基础
4.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李斯建议秦始皇焚烧《诗》《书》思路如出一辙,他们都力主禁绝异端,维护帝王统一意志
5.独尊儒术的直接结果:儒家学说的经学化和神圣化
6.今文经:老儒凭口耳相授,记忆背诵,隶书文字抄写,整理而成,这部分儒家经典称为今文经
7.左传、春秋公羊传、谷梁传
8.西汉初年,张骞出使西域 东汉班超通西域
9.南传以小乘佛教为主,北传以大乘佛教为主,前者追求自我解脱 ,后者追求普度众生 10.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故称中国佛教祖庭
11.佛与黄老结合,是中国人试图使佛教中国化的开端性努力
12.道教的文化渊源有三:1古代的鬼魂崇拜,2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尤其是《庄子》 3先秦两汉的道家学说
13.赋产生于战国末期,接受纵横家游说之词及楚辞的影响,盛行于汉代 14.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
15东汉张衡发明观测天象的浑天仪 16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论》
17名医华佗长于外科,用麻沸散作全身麻醉,又精于针灸,他还编著五禽戏 18东汉宦官蔡伦完成造纸术的革新,质量提高,成本下降,史称蔡侯纸
第五章
1.经学和名教衰颓,是围巾以来文化转折的一大标志
2.名教:以正明定分为主要内容的礼教,他以儒家哲理化的伦理学说为内涵 3.玄学: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想
4.玄学在魏晋南朝,成为豪门高族借以自矜并沉潜其中的意识形态 5.魏晋风度?ppt
6.玄学四部曲:有通、有难、有胜(辩论取胜)、有屈(辩论失败)由此形成清谈风格 7.胡文化“汉化“通常通过两个途径:由胡人统治者采用汉族统治的组织形式,推广儒学、 语习中夏,潜移默化的受到汉文化观念意识的影响
8.胡文化汉化的表现:政权结构专制化、经济方式农业化、观念意识儒学化
9:秦汉帝国的文化整合:由于“五胡乱华“南北分治、中原文化南移的特殊历史演变,转而以南方文化为基础,融汇北方文化
10.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的灭佛,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的灭佛,合成三五一宗灭佛,佛教史上通称法难
11.法相宗(唯识宗)创始于唐代的玄奘(大唐西域记) 12.文帝随即伐陈,结束西晋以后的分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