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史备考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1:45: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同学们:

现将本章习题(共3题)发给大家,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堂的线索,形成清晰简明、有理有据的回答。也欢迎大家就习题本身或习题涉及的内容提出意见、商讨。 第三章 史前、夏、商时期的海洋经济

1.试述我国历史上沿海地区的东夷、百越族群与海洋的关系 在距今4200年夏王朝建立之前,中华大地上至少有四大族群在活动。他们是黄河中上游的炎黄族群,淮河流域、黄河下游以及北方沿海的东夷族群,大湖区域以及西南地区的南蛮族群或称苗蛮族群,东南沿海地区的百越族群。其中东夷族群与百越族群创造的文明都带有海洋文明的色彩。特别是百越族群居住在温暖的南方,可以常年在海上活动,他们的衣食住行处处表现出海洋民族的特征。后来百越族群中的一部分建立了越国,所以我们又把百越族群称为古越人。略有不同的是,在中华民族的各个族源中,唯有古越人是海洋民族,在中华民族创造光辉灿烂的大陆文明之前,他们已经开创了更早的海洋文明。

2.结合以下材料,简单谈谈我国史前沿海地区的海洋活动。 材料1:

胶县三里河遗址,在其大汶口—龙山文化地层和灰坑中发现了鱼骨和大片鱼鳞堆;在66座大坟口文化墓葬中,则有11座墓随葬了海鱼。经过鉴定,这些鱼骨和鳞片所属的鱼类,主要有鳓鱼、梭鱼、黑鲷、蓝点马鲛。鳓鱼属鲱科鲱形目,也叫鲙鱼、白鳞鱼或曹白鱼,属于海鱼。 材料2:

在大量的史前遗址中,渔具也常常被发现,它们对我们了解当时海洋渔业有一定帮助。在大连地区,骨钓针、鱼钩(骨质和铜制两种)、鱼叉和网坠(石质和陶质)都有大量发现,而且还发现了制作铜鱼钩的石范。 材料3:

夙沙氏始煮海为盐,夙沙,黄帝臣。(《北堂书钞》引《世本》) 材料4:

青州“厥土白坟,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尚书·禹贡》)。

材料1和2所描述的是我国沿海地区的贝丘遗址,3,4描述的是我国古代海盐提取活动,史有夙沙氏煮海为盐之说,夙沙氏也被后人称作盐宗。

3.试概括史前、商、周海洋经济发展的特征。 笔记

第三编

1.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6世纪,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一股华夷融合的趋势,简述这一融合过程,并分析其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史中的影响和意义。

2.春秋战国时期,燕、齐、吴、越、楚等诸侯国都曾经是沿海国,试以其中一国为例,简述其海洋经济的发展。 3.试述我国古代的海盐业官营

汉武帝实行的财经政策。西汉初年对盐铁业采取自由经营政策。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在中央于

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业,于地方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盐官营的办法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用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民私自煮盐和铸铁在受釱左趾的刑罚,工具有产品没收入官。管理盐铁事业的官吏,多为商贾出身。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亦不免带有封建官营事业共有的弊病,如不少铁器质量低劣,规格不合要求,价格昂贵,还有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作役的弊病。

4.下面是一副航道图,判断它的名称,并简要说明它的形成时间、历史背景和意义。

徐闻合浦海道

5.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史上,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6世纪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试述这一阶段中国海洋开发的重要内容和开发特点。

第四编

1,简述中国海洋经济史上的海运---贸易阶段的海外贸易管理制度。 广州通海夷道

2,谈谈海运漕粮

水运京都之粮为漕粮,海运漕粮始于元代,元朝定都大都,位于北方,粮食缺乏,元朝首都大都和北方部分地区的粮食供应主要取自南方,南方的粮食大都经由刘家港开船,经海道运至直沽(今天津),再经河道运达大都,后次做法成为一种制度,称为海运漕粮。 元代海运漕粮先后延续了七十多年,每年从由海道从江南运往大都地区的粮食,起初为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