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维修电工(技师)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51: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贵州维修电工(技师)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熔断器在低压配电系统和电力拖动系统中主要起__保护作用,因此熔断器属保护电器。 A.轻度过载 B.短路 C.失压 D.欠压

2、JWK经济型数控机床通过编程指令可实现的功能有__。 A.直线插补 B.圆弧插补 C.程序循环 D.以上都是

3、电路的作用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和转换、信号的__和处理。 A.连接 B.传输 C.控制 D.传递

4、在电工指示仪表中,减少其可动部分摆动时间以利于尽快读数的装置是__。 A.转矩装置 B.读数装置

C.反作用力矩装置 D.阻尼装置

5、串联谐振逆变器输入是恒定的电压,输出电流波形接近于__,属于电压型逆变器。 A.锯齿波 B.三角波 C.方波 D.正弦波

6、硅稳压管稳压电路中,若稳压管稳定电压为10V,则负载电压为__。 A.等于10V B.小于10V C.大于10V D.无法确定

7、__控制方式的优点是精度高、速度块,其缺点是调试和维修比较复杂。 A.闭环 B.半闭环 C.双闭环 D.开环

8、电动机绕组电感L,当V突然导通时,绕组电流按指数规律上升,时间常数

τ1=(),r是电动机绕组的电阻值。 A.L/(R0-r) B.L/(R0+r) C.L/(R0-r/2) D.L/(R0+r/2)

9、管内配线时,管内导线一般不允许超过10根,同一根线管内不允许穿__或不同电能表的导线。 A.相同电流 B.不同电流 C.相同电压 D.不同电压

10、 由于太阳内部是不透明的,通常我们只能认识太阳的表面。是否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直接认识太阳的内部,这无疑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大家知道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中心的热核聚变,主要过程是氢原子核(质子)在高温、高压下聚变成氦的反应,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副产品是“中微子”。根据太阳的能量输出及其中心温度,可以从理论上推算出太阳中微子的流量。中微子的一个很特别的性质是其穿透力极强,也就是说,它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因此,①在太阳中产生了一个中微子,②它也受到大量物质的包围,③它不会受到任何阻碍而直接跑出太阳表面。④天文学家曾指望通过对太阳中微子的探测来得到太阳内部的信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进行了极其困难的中微子实验,而观测到中微子的流量只有理论预言的1/3。这就是著名的“太阳中微子之谜”。这个不一致的根源目前仍不清楚。解决这个问题原则上只有两个途径:或是对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理论作修正,或是对太阳模型与恒星演化理论作修正。由于中微子观测的困难,人们希望通过它来探测太阳内部的想法至今无法实现。对文中“中微子的一个很特别的性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太阳中微子的流量与太阳的能量输出及其中心温度有关 B.中微子的穿透力极强

C.中微子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D.中微子会不受任何阻碍直接跑出太阳表面

11、剩磁消失而不能发电应重新充磁。直流电源电压应低于额定励磁电压(一般取100V左右),充磁时间约为__。 A.1~2min B.2~3min C.3~4min D.4~5min

12、高压设备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__以内。 A.5m B.6m C.7m D.8m

13、用试灯检查电枢绕组对地短路故障时,因试验所用为交流电源,从安全考虑应采用__电压。 A.36V B.110V

C.220V D.380V

14、__的作用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和转换、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A.电源 B.非电能 C.电路 D.电能

15、低压电器元件在配电盘、箱、柜内的布局要求美观和安全,盘、柜内的二次回路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__mm2的铜芯绝缘导线。 A.1 B.1.5 C.2.5 D.4

16、一个电阻接在内阻为0.1Ω、电动势为1.5V的电源上时,流过电阻的电流为1A,则该电阻上的电压等于__V。 A.1 B.1.4 C.1.5 D.0.1 17、检查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布线是否合理、正确,所有__螺钉是否拧紧、牢固,__是否平直、整齐。 A.电线,导线 B.电线,接线 C.接线,导线 D.导线,电线

18、__不是输入全部不接通而且输入指示灯均不亮的原因。 A.公共端子螺钉松动 B.单元内部有故障

C.远程I/O站的电源未通 D.未加外部输入电源

19、X62W型万能铣床上要求主轴电动机起动后,进给电动机才能起动,这种控制方式称为()。 A.顺序控制 B.多地控制 C.自锁控制 D.联锁控制

20、人体__是最危险的触电形式。 A.单相触电 B.两相触电

C.接触电压触电 D.跨步电压触电

21、温度继电器广泛应用于电动机绕组、大功率晶体管等器件的__。 A.短路保护 B.过电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