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2:18: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表格教学设计

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又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其中1972年谁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家所接受?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桑格和尼克森 ppt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PPT展示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思考和总结 让学生进一步认同技术进步推动了假说的发展,并且假说不断被修正和完善。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和内容 教师提问: ①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②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③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如何排布的? 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细胞膜会有这样的特点? ⑤细胞膜外表面的特殊结构是什么,有好作用? 回答问题: ①、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②、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③、蛋白质分子或镶入或嵌入,或横跨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④、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所以使得细胞膜具有了流动性。 ⑤、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具有保护、润滑 识别的作用 通过提问让学生加深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 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思考: 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呢? ②纵观整个人们建立生物膜模型的探索过程,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怎样的作用? ③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如何体现的? 思考 ④分析生物膜建立的过程你受到什么启示? 思考、回答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使学生领悟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前进,以及对待科学探究的正确态度。 6 / 8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表格教学设计

课后制作 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和提教师提供材料: 学生分组制作模型,问强化生物制作生物膜模型的废旧物品(包裹中药丸并派代表上台进行膜“流动镶嵌的球形蜡壳、电线、解剖针、泡沫塑料等) 演示讲解。 模型”的基本内容。 老师安排相应课后练习 完成练习并上交 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 教学流程图 课后制作 总结反思 学生分组制作并展示讲解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和具体内容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并与老师进行互动 以问题导入新课,并提供材料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已学内容和思考已学内容和本节要学内容存在的联系。让学生阅读课本P65问题探讨。 课后练习 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7 / 8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表格教学设计

以课后习题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获得做一个评价 1.下列哪项叙述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B.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C.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具有流动性 D.有些蛋白质分子可在膜的内外之间移动 2.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小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 A.选择透过性 B.保护作用 C.流动性 D.自由扩散 八、帮助与总结 本节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科学史实教育,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将各位科学家实验的资料,再加工成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科学家在进行研究,从中学习模型建构方法:实验、推理想象——提出假说——进一步验证完善——不断发展;正确认识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研究发展中的作用;总结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本节既有资料探究,小组讨论学习的活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上又有ppt课件、科学视频、模型制作等手段,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对知识的学习产生更多兴趣。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图片和视频资料的寻找和下载不得不说是个难题。好在实验课上我们对如何查找教学资源以及对资源的下载(硕鼠等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将不成问题。 尽管在教学设计中我设置了一个小游戏环节,想通过模拟磷脂双分子层排列的可能性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内容。但是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经查找没有这样的flash软件),这个环节只能无奈取消。今后这也会是我努力争取完成的一个目标——做出相应的教学flash软件,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