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习题:第三单元第12课肖邦故园 Word版含答案.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9:05: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语言运用(26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________的组成部分。

②想打技术流,是建业应该努力的方向,但是顽强、________、永不言败的风格不能丢,这是建业这几年来在中超安身立命的根本。

③经济危机让不少国家开始重新考虑军事采购计划,不过印度正想利用西方军火巨头竭力拓展海外市场应对危机的机会,________采购武器装备,提升其军队的现代化水平。

A.置疑 坚韧 大肆 B.质疑 坚忍 大肆 C.质疑 坚韧 大事 D.置疑 坚忍 大事

解析:选A。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质疑:提出疑问。坚韧:坚固而有韧性;坚忍:(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大事:大力从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要更好地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乍一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经。 ....B.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 ....C.也有人想起,曾几何时,连肖邦的音乐也成了违禁品!只能偷偷摸摸地在一些小房间、小客厅里秘密演奏,只有聊胜于无的人才能进入那些房间。 ....

D.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

解析:选C。“聊胜于无”是指比没有好一点,用在此处不当,应用“寥寥无几”来形容稀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而且为欧洲的音乐增辉。

B.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C.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了,或者说,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

D.周立波在他主持的节目《壹周立波秀》里批评了很多人,虽然他的言辞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

解析:选C。A项,后两个分句位置颠倒,应是先影响欧洲的音乐,再影响欧洲的文化。B项,结构混乱,去掉后面一个“防止”。D项,最后一句三重否定,不合逻辑。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宁静是生活的需要,它是人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每当此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感慨:这不就是黄河吗?不就是从深山流出的母亲河吗?它每天都是在宁静中不断创造,显示出博大的静美与高贵,人类不就是需要这样的品质吗?

①走在河边通往国道的那条柏油大道,

②人的任何阶段、任何时候都必须有冷静的头脑,必须排除种种纷扰。

③你是否会向往宁静,想象宁静中的美丽?

④漫步都市,当身心被周围的斑斓、琳琅、吵闹包围着、笼罩着时, ⑤水面宽阔、微波粼粼、水影暗苍,不由得心旷神怡。 ⑥那你就想象置身于宁静的山村,或田埂,或林荫。 A.①③④⑤⑥② B.①⑤④③⑥② C.②①④③⑥⑤ D.②④③⑥①⑤

解析:选D。文段开头讲宁静是人的精神品质,②是讲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这种品质,因此排在最前面,可排除A、B两项;⑤是讲水面,⑥是讲山村等,与水面不搭配,故排除C项。

5.某音乐组织发动了一次评选“影响音乐史的十位名人”的活动,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都榜上有名。请你结合本文为肖邦写一段推荐辞,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富有文采,不少于100字。(5分)

答: 答案:用燃烧的激情谱写美丽的乐谱,用不息的生命演绎浪漫的华章;遭受了祖国沦陷的创伤,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你用音乐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祖国的历史。时光流逝,铭刻在我们心里的是你那激荡灵魂的音符。请记住这个浪漫与爱国的代名词——肖邦。

推荐语的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特点,言之有物。写推荐语最重要的在于阐述推荐理由,表达自己的看法。拟写时要对推荐的对象及其特点有较为全面、深刻的了解,抓住最重要的特点来写,否则,泛泛而谈,没有实在的内容,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2.简明扼要,注意文采。推荐语只需要把受众最有兴趣、最渴望了解的地方,需要引起受众特别注意的地方写出来就可以了。因此,文字要简明扼要,适可而止,不要唠叨个没完。同时,要做到有文采,能激起受众的向往之情。

3.用语得体,自然连贯。不夸饰,不溢美,既做到实事求是,又进行深入挖掘。同时,

整个推荐要有鼓动性和吸引力,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好感。

6.用“音乐”开头,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单句,不得改变原意。(4分) 各种非理性的欲望,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净化,那是指听众中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心底欲望的人,方才可以让各种欲望在音乐中得到净化。

答:音乐 答案:(音乐)可以净化听众中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敢于承认自己心底欲望的人的各种非理性的欲望。(或:可以使听众中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敢于承认自己心底欲望的人的各种非理性的欲望得到净化。)

7.照应所给文句的意思,续写一段话,使语言完整连贯,内容贴切。(5分)

听高雅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你看,

答案:(示例)一曲《高山流水》赋予了伯牙宁静与淡泊的情怀;一曲贝多芬的《命运》让无数面对死亡的人重新叩响了生命的大门;一曲莫扎特《安魂曲》引领亡者步入天堂,给其家人以无限抚慰。

二、阅读提升(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访从文故居[]

吴丽嫦

星星的眼里有了光,黄昏像个慈祥老人依傍着我这个远道来到湘西的异客。我理解黄昏的性格是平静清淡的,也理解星光中智慧的疑惑和内蕴的忧伤。这时,我意识到有个更加慈祥的老人已经不会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了。于是我看到街树也载着黄昏,像绕城而去的沱江河上的那种翘头翘尾的小船,尽管在平静的水面击起过湘西风情的水花,如今沿途笼罩着沉重的影子。

我是中午从吉首到凤凰的,进了古气森然的南华门,就急着去拜谒从文故居,我的心在肃穆的感情中跳动,像坐在酉水的小船上。老人家生前,我无缘拜见,死后去看看先生的家。不过,我估计旧居不过是旧居,因为从文先生有过名气却从来不曾荣耀过,生前如此,身后如果连个旧居也让人纪念,未必是合乎他的意愿。但旧居毕竟落在他家乡的本土上,也是不会湮没的。

很快走到一个广场,正犹豫着,举视之下,是个文化馆,好像冥冥中从文先生在指引我这个异乡来客。他的笔墨是那般亲切,现在我感到他的灵魂更亲切!不过我在附近走了几个来回,不见有从文旧居的任何指示性标志。不必等了,我意会到从文旧居不会在热闹宽敞的地带,一定在那些青石板小巷子里,可是在哪条巷子里呢?每条巷子都是那么窄,且又是那么幽深,我踌躇了。

看沿街有许多高高缠着头巾,身穿花边衣裤的苗族姑娘摆着地瓜摊,地瓜白白嫩嫩,苗女笑容盈盈,这些正是沈先生的同胞。先生曾为她们先辈多厄的生活付出过温爱的悲悯的笔墨,我想她们一定会知道自己的作家。我趁机一一打听,她们遗憾地向我摇头。

但这叫我这个陌生客怎办?我荡到一座桥头,好风景呀,这是少年从文游水戏水过的沱江河边,黄昏中的沱江河,却异常欢快地传来捣衣声,好似依旧的乡音又似乎平添的新谣。在从文小说散文中早已见识过的吊脚楼,果然和几度梦见过的模样一样,它的迷人,和从文先生描写的迷人,同样令我沉醉。吊脚楼是古老神秘得猜不透的,还会有第二个人再来那样深情地写它吗?也许不会无人再来写它,但难以和从文先生的笔一样了。历史就是这样,是不可能重复而顶多能相似。历史可贵的悲哀永远要子孙来负担,大概这些街树和我想的一样,才这般地把它的幽思染成团团的疑虑和乡愁,投满了凤凰城的街道。

我不能让无谓的焦急来煞我的心头的风景,便在一家裁缝铺前站定。哦!好美的苗族服饰!看上去年轻的凤凰妹崽是我的汉族同胞,手上拿着一本什么书,我便高兴起来,向闹中取静、孜孜阅卷的她敬意地叩问。她很有礼貌,连声说抱歉。

我突感人地生疏起来,便走下桥头石级,迎面走来一位背背篓的老翁,好像从深深的青石板巷口突然走出的,特别是天刚下过雨,老人古风犹存,穿着古老的钉鞋,这使我深信,他是青石板小巷里生活的人物。沈从文这样写到过石板巷:“落雨就得穿钉鞋,……夜半有人从街巷里过身,钉鞋的声音实在好听。”我不能多想,天色不早了,真有些急,不先行礼就先问:“请教沈从文故居在哪里?”老人尚耳聪目明,却也说不上来。

凤凰是小城,中外闻名的大作家为何轰动不了这座小城?

我不得不想起小朋友了,记得先生的母校是文昌阁小学。到了南门外的南华山麓,这座学校隐在郁郁复葱葱的自然境界里,已到放学的时候了,我抓住了最后离校的几个小朋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