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最新教育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5:17: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乡土资源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文本教材不可缺少,但我们决不能把学生局限在书本之中,而应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在校园、社会、大自然中探索、学习、创作。传统的农村美术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临摹,像则为优,否则次之,结果教出的都是“大统一”式的学生,抑制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造成学生想画但画不好,最后厌画的情绪。 作为地处农村的我校,所有教育对象都是农村家庭的孩子,由于经济与环境的限制,手中的绘画工具限制了他们尽情享受书本所能带来的快乐,他们学习美、享受美的权力受到了制约。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国家新课程给农村美术教育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在尽可能利用书本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学生已有的内在的兴趣调动,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如乡土材料、乡土游戏、农村风俗,为学生提供来自社会、自然的丰富的活动材料,使洒落在我们身边的乡土资源通过教师们创造性的构想与实施,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展示。 曾经有一位学生做了这样一件作品,他把泥巴做成了一个头戴荷叶的光屁股小孩,煞是有趣儿,给人带来一种质朴的乡土气息。此外还有那些色彩各异的种子粘成的作品,真是丰富极了。这些自然物质的充

分利用,在丰富了农村校园文化的同时,也为农村美术教学增添了生机。

如何利用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有效进行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 教师要以开放的题材、大胆的想象引导学生思维 1.命题要开放。首先,把命题的权利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命题。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完全能拟出新颖的、合适的题目来。记得有一次教学种子粘贴画,有个同学做了这样一幅作业:一棵大树,树下有一个坐着轮椅的老爷爷,一个小孩蹲在那里给老人系鞋带。他给作品取名为《新时代的张良》。这就是一个创新。其次,让学生先创作再拟题。学生创作的过程完全是开放的,思维在完全自由的空间驰骋,利用自己所带的各种材料自由表现心中的情感。

2.题材形式的开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我所做的只是把他们身上的创造力尽可能地激发出来。 我们做教师的应该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们在教学中并不是让学生一一去学习每一种材料的制作,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不同角度构思每一个画面的内容,用多种不同方法表现同一个事物。同样一个题材,学生可以用种子贴,也可以用布贴,还可用泥巴做。同样是种子贴画,我用小麦,你用玉米等,使学生养成了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

3.引导学生大胆进行想象。如在《感受春光,了解春天》这一课,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拥有一定的美术知识,但想像力和创造力仍需进一步的激发和引导,而我的设计就是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点入手,运用五彩斑斓的山野图片、各种颜色的鲜花,使孩子的求知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并能根据自己身边所拥有的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提升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组织学生以野外写生等方式开展乡土美术教育 教师可带领美术社团的学生到田野进行写生,让学生在写生的同时感受自然风光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到我们那的地方景点桃花涧、清水瓮、茶山等地写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考察乡土美术的兴趣,了解乡土文化,增强对美术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

1.树立学生的审美意识。家乡的文化具有独特的亲和力,美术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多方位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我们的村落有独特的分布特点,房子造型多样,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表现生活、表达情感。

2.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制作后可在校园内办一个“家乡美术作品展”或“乡土美术资料展”,让学生认识当地的乡土美术文化资源,培养学生有效利用家乡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