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教学建议分析(1-8单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6:20: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教学建议分析(1-8单元)

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学习内容梳理

本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四个板块构成。课文三篇,分别是《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不同民族的孩子在美丽的校园共同学习的幸福生活;《花的学校》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在这篇散文诗中,作者展开绮丽的想象,以孩子的口吻描写了花儿在大自然中快乐的生活;《不懂就要问》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学习的故事,表现了他学习中不懂就问的好学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口语交际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借助图片或实物讲”“听取别人建议”等口语交际技巧。习作学习通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写人的方法。语文园地设计了“交流平台”“语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3

按照教材编排,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丽的校园,语文要素主要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能够“体会习作的乐趣”。

所谓“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应该包含新词、新概念和陌生化表达。比如,在本单元中,《大青树下的小学》讲述的是民族地区的学校生活,对于汉族地区的儿童,里面的各个民族就是新概念,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也是新的内容,需要学生对这些民族有基本的了解。《花的学校》是泰戈尔的散文诗,全篇用拟人的方式写就,活泼,快乐,充满浓浓的爱意,课后练习中的句式可以作为三年级学生练习的重点之一。《不懂就要问》是对略读课文的处理方式,需要克服之前只要是课本上的内容,就要精读,每个字每个词都要认识都要懂的阅读惯性,重点以方法的练习为主,甚至鼓励学生不懂得要跳过去,继续快速阅读。《交流平台》主要是教学生如何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老师还要教学生如何判断有新鲜感的词句;《词句段运用》的第一个内容是并列短语的积累,两组并列短语内部形式又不同,第一组是动宾的并列,第二组是主谓的并列,这些内部形式,教师自己要清楚,学生在积累初期,不一定要知道,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种短语的特点。

本单元涉及28个二类字,26个一类字,34个词语。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独立识字、识词、写字的方法,本学期将结合《交流平台》的词语积累方式,学习摘录笔记。

总之,本单元共包含9个学习任务,各学习任务之间有的有一定联系,有的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为了避免学习任务的遗漏,在与教材编者对话的过程中,挖掘教材背后的逻辑,从学生好学、教师易教、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理念出发,结合单元内部练习,融通处理,重新调整顺序,对本单元内容做了如下整体设计。

单元整合教学建议

整合后的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以校园为真实学习情境,整合多个学习任务,设计了家校之间、美丽校园和校园生活三个体验活动,将课文阅读任务与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多个学习活动重组与整合,使单元学习任务围绕单元主题——学校生活——逐一展开。

(一)家校之间。这是本单元的第一个学习板块,这其中包含两个学习任务,即口语交际活动“我的假期生活”和诵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所见》。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我的假期生活”,引导学生在回顾暑假的同时,将注意力转向新学年的学校生活。在学生介绍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之后,诵读古诗《所见》,在诵读中积累更加丰富的语料。

(二)美丽校园。本单元的两篇课文《大青树下》和《花的学校》安排在“美丽校园”板块中。这两篇课文虽然内容不同,对“学校”观察角度不同,文字表述方式不同,但是都在引导孩子们喜欢学校、热爱生活。

(三)校园生活。在这个学习板块中,整合了本单元中的课文《不懂就要问》、“为兴趣小组命名”和习作《猜猜他是谁》等学习资源。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在实践性学习任务中,体会校园生活的快乐,同时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