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6:22: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六章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五四时期报刊的特点,学习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办报作风,继承无产阶级早期办报的好传统。 重点和难点:
1、 五四时期中国过早期无产阶级的报刊发展情况。
2、 《新青年》等报刊对新文化、新思潮的现场及其受到的冲击。 3、 五四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改革。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新机
一、国民党的报纸复苏
首先是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的报纸开始出现,1915年10月10日在上海出版了《中华新报》,由张季鸾主持笔政;1916年中华革命党人叶楚伧、邵仲辉创办了《民国日报》,之后在北京还先后出版了国民党各派的报纸《甲寅日刊》、《中华新报》、《东大陆民报》、《晨钟报》等。这些报纸反对帝制,相信共和,主张中国走民主的道路,这就从新闻宣传中打开了军阀控制报界的缺口。 二、邵飘萍自办新闻编译社
1916年邵飘萍一面担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一面创办“新闻编译社”,既采编本国新闻,也选择外电,向北京各报发稿。他有振兴中国人民新闻事业的雄心,想发展独立自主的新闻事业,这是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反抗,也是一种民主要求。 三、陈独秀的思想转变和《青年杂志》问世
陈独秀“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到日本,1915年回国,9月15日在上海创办了大型刊物《青年杂志》。后来他应蔡元培之聘担任北大文科学长,依托北大文科,以该刊物为阵地,使新思想新文化得到了发展。
第二节 《新青年》和《每周评论》
一、《新青年》
宗旨:第一卷《青年杂志》其宗旨:“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天职,批评时改,非其旨也”。第二卷改名《新青年》接受读者批评,开始批评时政。 作用:在批孔反复辟中宣传科学民主;在反顽固势力中提倡新文学运动;把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影响: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运动;造就了一批人才;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二、《每周评论》及新青年团体的分裂
(一)《每周评论》是《新青年》的姊妹刊物,二者相互补充,各有特点,他们协同作战共同扫除新文化运动的障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辟广阔阵地。
(二)新青年团体的主要成员及其分裂
陈独秀,他走过康党——乱党——共产党的道路。
李大钊,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向共产主义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支持创办了《少年中国》、《政治生活》等多种进步刊物,写下了近百万字的出色政论文章。
胡适:首先倡导文学改革,后来向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献媚,猛烈地向无产阶级进攻。
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对新文化运动也各有贡献。
第三节 几种主要民主主义报刊
一、《国民》和《新潮》
1919年北京大学学生主办了《国民》月刊和《新潮》月刊,前者是侧重政治的综合杂志,后者是以研究文艺学术问题为主,这两个刊物都受到李大钊和鲁迅的支持,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们的出版改变了思想文化战线的形势。 二、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的办报活动
(一)毛泽东与《湘江评论》。
(二)周恩来与《觉悟》、《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第四节 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
一、《新青年》改组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开辟了介绍马列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经验的园地,进行了反对伪社会主义的论战。 二、《共产党》月刊的创办。
为了建党需要而创办,宣传建党知识,探讨中国革命的纲领,与《新青年》配合,进行反对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三、工人报刊的出现
《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其共同特点是应工人需要,由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小型、周刊;通俗,有工人特点;出版时间短,这些刊物主流是好的,也各有缺点。
第五节 新闻工作的重大改革
一、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普遍推广运用。 二、无产阶级新型报刊的诞生及副刊的革新。 三、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开端。 四、向国外派驻记者及瞿秋白的苏俄采访。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课堂讲授+资料分析+讨论 思考题:
1、《新青年》的沿革、作用及影响。
2、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五四时期办过哪些报刊?有何影响? 3、五四时期新闻工作有哪些重大改革?
4、《申报》、《新闻报》如何向现代化企业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