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题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11:30: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0、你认为一国可以采取哪些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最近三年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认识。(15分)

三、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共2题)

1、试从短期、长期两个角度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2、假设一国经济处于高失业、低产量的衰退中。(1)用总需求与总供给图形说明当前的经济状况。(图形包括总需求曲线和长、短期总供给曲线)(2)如果政府不采取任何行动,请问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会如何变动?请以粘性工资理论为例结合总需求总供给图形进行说明。(3)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稳定政策的强烈支持者,请问你认为政府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调节经济,使得经济走出衰退恢复长期均衡的状态。也请结合图形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1分,共30题)

1-5:C D B C D 6-10:D C A A B

11-15:D B C A A 16-20:C D C C D

21-25: C B B D D 26-30: D A B A B

31-35:CCDBA 36-40:CCAEB 41-45:CBDDD 46-50:DCDCD

51-55: ACBCD 56-60: ADABC 61-65: ABBCB 66-70: DADCD

二、简答题(40分,每题8分,共4题)

1、列举并简要说明影响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物资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制度、自由贸易等。说明略。

2、用流动性偏好理论解释货币供给减少如何影响总需求曲线:货币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平移,货币需求不变,均衡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使得企业投资成本变大,抑制企业投资,从而减少总需求。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图略。

3、请问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右下方倾斜:财富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解释略。

11

4、失业种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等(具体解释略)。当一国达到充分就业的时候,失业率不为零,此时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对应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5、中央银行决定降低通货膨胀率,结合图形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这种政策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中央银行决定降低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的短期影响在菲利普斯曲线上是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下移动。长期影响:随着人们对通胀预期的下调,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左移动,当预期通胀率与实际通胀率相等时,失业又回到的自然失业率水平,表现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上,向下移动了一段距离。长期影响,失业率没变,但是通胀率下降了。图略。

6、根据表数据计算:

(1)2005、2006、2007年每年的CPI是多少?(6分)

答:2005年CPI:1800/1800*100%=100;2006年CPI:2100/1800*100%=

(2)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2分)

(3)请问还没有其它指标可以来衡量通货膨胀率?(2分)

答:GDP平减指数或者生产价格指数,零售品物价指数等,都可以。答对一个就给全分。

7、假设银行规定的变动扩大了信用卡的可获得性,因此人们需要持有的现金少了。(共8分)

(1)假设中央银行不改变货币供给。根据流动偏好理论,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结合图形分析。(4分)

答:利率下降。图略

(2)总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动?(2分)

答: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3)如果中央银行想稳定总需求,它应该如何做出反应?(2分)

答:减少货币供给。如公开市场卖出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

12

8、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并进行解释。(共12分,每小题3分)

(1)如果2008年的名义GDP大于2007年的名义GDP,真实产量必定增加了。

答:错。2008年的名义GDP大于2007年的名义GDP,并不能判断真实产量一定增加。有可能是产量不变,甚至减少,而物价水平上升导致。当然也可能产量增加。

(2)储蓄率和投资的增加可以持续地一直提高一国的经济增长率。

答:错。受着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影响,储蓄率和投资的增加不能持续地一直提高一国的经济增长率。

(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它是单个物品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

答:错。总需求曲线右下方倾斜原因是财富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

(4)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答:不完全正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反方向的变动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不再存在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9、假设一国经济处于长期均衡。(共15分,每小题3分)

(1)用总需求与总供给图形说明当前的经济状况。(图形包括总需求曲线和长、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初的均衡点为A点)

答:图略。

(2)现假设股市崩溃导致总需求减少。用你的图形说明经济从最初的均衡转向新的短期均衡(为B点)。短期中产量和物价水平发生了什么变动?失业率发生了什么变动?

答:图略。短期中产量减少,物价下降,失业率上升。

(3)如果政府不采取任何政策,现在说明新的长期均衡(为C点),是什么引起经济从B点移动到C点?

答:图略。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是随着时间过去人们意识到物价水平下降了,调低了对物价水平的预期。

(4)根据总供给的粘性工资理论,比较A点的真实工资和B点的真实工资?A点的名义工资和C点的名义工资?A点的真实工资和C点的真实工资?

答:A点的真实工资小于B点的真实工资。A点的名义工资大于C点的名义工资。A点的真

13

实工资等于C点的真实工资。

(5)哪些因素变动会引起长期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答:自然资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技术,制度,贸易自由程度的改变会会引起长期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10、你认为一国可以采取哪些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最近三年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认识。(15分)

答:(1)阐述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主要政策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指通过改变政府收入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当总需求不足,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减少税收、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等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反之,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抑制经济过热。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实施的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均衡产出水平的政策。具体可以通过三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改变再贴现率。当总需求不足,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等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反之,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抑制总需求,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8分)

(2)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最近三年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认识:2007年,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从2007年到2008年中,我国采取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暂免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7分)

三、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共2题)

1、试从短期、长期两个角度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1)长期:货币数量论认为,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是由货币数量过多而引起的。根据交易方程式,M V = PQ 或者P = MV / Q,其中货币流通速度大体是稳定的。一个经济的物品和劳务产量也是稳定的。因而货币供应量变化表现为价格水平变动。(也可以用货币供求图形来解释)

(2)短期:短期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需求拉动、成本推动或者两者共同作用。具体可以结合总需求总供给图形来说明。

14

2、假设一国经济处于高失业、低产量的衰退中。

(1)用总需求与总供给图形说明当前的经济状况。(图形包括总需求曲线和长、短期总供给曲线)。图略。

(2)如果政府不采取任何行动,请问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会如何变动:如果政府不采取任何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调整通货膨胀预期时,总供给会增加,经济会回复到潜在产出。以粘性工资理论为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意识到一般物价水平下降了,于是调整了通货膨胀预期,以和实际的物价水平相适应,因此当工人和企业主重新签订工资合约时,工人会同意相应地降低名义工资,从而企业付给工人的实际工资也相应降低,增加工人的雇佣数量,增加产出,经济回到潜在产出。

(3)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稳定政策的强烈支持者,请问你认为政府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调节经济,使得经济走出衰退恢复长期均衡的状态: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政府通过削减税收、增加购买、增加转移支付来增加总需求。积极的货币政策包括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买入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来增加货币供给,从而降低均衡利率,刺激企业投资,增加总需求。当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时,总需求因此增加,表现在图形上,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长期总供给、短期总供给曲线交于一点,经济回到长期均衡,产出也恢复到潜在产出。图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