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流动与传热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4 0:57: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化工原理》教材编写大纲

总体要求

1、 要反映工科教育的特点,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强化工程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和科学思想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 要以整体培养规格为目标,优化内容体系,贯彻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可持

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逻辑性,力求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并在可用图示说明的前提下直接用图说

明教学内容,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4、 要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适当留有供自学和拓宽专业的知识内容。 5、 每学时按4000~5000字编写。 内容安排

1、 编委会统一前言 2、作者前言

3、目录---列至三级标题(即章、节、一、二、三等)。 4、每章前要列出“学习目的及要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在“章”的末尾需附有“单元小结”及“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必须是1995年以后出版的书籍和刊物),以便自学。

5、正文中例题及章末思考题和习题应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并占有一定的比例,例题以[例题x-x]的格式按章——例题流水号形式给出。

6、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可适当插入与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相关的知识点,以丰富教材内容,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7、根据需要书末附 “附录”;附录内容应与正文内容相关,引用列出的数据、标准等要准确无误。 8、物理量、计量单位、图、表、公式编排要求

①物理量名称、符号和计量单位执行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予以统一,其中组合计量单位中除的关系用斜线表,不用负指数形式(如mol/L)。有关计量单位的使用详见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著译者须知》9~10页。

②公式中物理量的说明格式采用《须知》28页中介绍的第二种形式。如果说明中又套有公式时,其格式采用《须知》中28-29页中的第一种形式。

③图、表、公式编号均以章——流水号编排(中间用半字线“-”连接)。物理量与计量单位之间用斜线“/”隔开的形式编排。有附加条件时,应对物理量进行说明,而不修饰计量单位。 ④其它具体要求详见《须知》。 版面布置要求

1. 纸张为B5规格---字距为35行;A4规格---字距为40行。全文统一采用小4号字体、同规格纸。 2. 体例

第**章 ****(居中) 第**节 ****(居中)

一、****(前空两格,独占一行)

**************************************************(下文另行,前空两格,另行顶格排) (一)****(前空两格,独占一行)

**************************************************(下文另行,前空两格,另行顶格排) 1. ****(前空两格,独占一行,另行顶格排)

**************************************************(下文另行,前空两格,另行顶格排) (1)**** ***********************(标题后空一格,接下文,另行顶格排)**************** ①*********************************(正文接标题号,另行顶格排)

1

交稿要求

1、 主编负责全书的统一整理工作,全书按流水号统一编排页码,包括扉页(作者署名)、前言、目录、内

容提要、正文、本章小结、思考题和习题、参考资料、附录等。交稿要求达到“齐、清、定”,具体要求见《须知》第1页。

2、 交磁盘稿并附打印稿一份,两稿内容要求一致,以打印稿为准。

3、 交稿时另附一份复印图,图的内容、编号与正文中的图一致,并且图中线条清晰,大小适宜。如果采

用图文混排稿,须保证图中的内容清晰、明确,达到出版要求。 4、 交稿时间由合同确定。

编写内容(总计按148学时编写,各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用人方向选讲教学内容)

1. 混合液的密度;

《化工原理》(上册)(按70学时编写)

2. 气体密度计算

二、压力(压强) 绪论(按2学时编写) 1. 流体静压强的定义、特性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压强的计量与测量 一、本课程的起源与发展 三、流量与流速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 流量 三、单位及单位制 2. 流速 四、基本概念 四、黏度 (一)稳定系统与不稳定系统 1. 牛顿黏性定律 1. 稳定系统与不稳定系统 2. 黏度与黏度的计量单位 2. 稳定系统的特性 3. 黏度计及其应用 (1)连续性与连续性方程 (2)稳定系统的守衡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按3学时编写) 性 一、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结论 ①质量守恒 (一)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推导 ②能量守恒 (二)讨论 (二)平衡与过程速率 二、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1. 平衡过程 (一)系统压差及表压强的测量——液柱压差计 2. 过程速率 (二)液位的测量(近程、远程测量) (三)经验关联式 (三)液封高度的计算(含气柜衡压原理) 1. 实验数据关联方法 (四)液下物体受力计算 2. 对数坐标系 第三节 流体动力学(按4学时编写) 3. 准数与因次 一、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类型 复习思考题 (一)流体本身携带的能量类型 (二)系统与环境交换的能量类型 第一章 流体力学(按20学时编写) 二、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衡算方程——柏努利方程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拓展的柏努利方程推导 引言 (二)柏努利方程讨论及变形 第一节 基本物理量(按3学时编写) 三、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 一、密度 (一)计算截面与水平基准面的选取原则 (一)密度、相对密度(比重)、比热容的定义及1. 计算截面的选取原则 换算 2. 水平基准面的选取原则 (二)密度计算 (二)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示例

2

1. 高位槽

⑴ 高位槽的作用 ⑵ 高位槽面高度计算 ⑶ 高位槽输液系统流量的确定

2. 确定的输送设备有效功率

⑴ 输送设备的有效功率 ⑵ 输送设备有效功率的确定

3. 确定送液气体的压力 4. 确定端面压力 5. 流量测量

第四节 管流过程(按2学时编写) 一、阻力的表现与形成原因 (一)流体阻力的表现 (二)形成原因

二、流体的流动型态及其判定――雷诺演示实验 (一)两种典型的流动型态――雷诺演示实验 (二)雷诺准数与流动型态的判定 (三)非圆管系统中流动型态的判定 三、圆管中的速度分布与流动边界层概念 (一)层流过程的速度分布函数推导 (二)湍流过程的速度分布 (三)流动边界层 1. 流动边界层概念 2. 边界层的形成与分离

第五节 化工管路基础(自学内容) 一、化工管路的分类 (一) 分支管路 (二) 并联管路 (三) 串联管路 (四) 单一管路

二、化工管路的基本构成 (一)管材

(二)管件与阀件 三、管子的选用

第六节 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按4学时编写) 一、直管阻力(沿程阻力)

(一)直管阻力损失计算通式――范宁公式的推导 (二)摩擦因数

1. 层流过程的摩擦因数 2. 湍流过程的摩擦因数

(1)湍流过程摩擦因数的影响因素 (2)绝对粗糙度与相对粗糙度 (3)莫狄图及其讨论

(三)直管阻力损失及压降计算 二、局部阻力 (一)当量长度法 1. 当量长度的概念

2. 局部障碍物的当量长度 (二)阻力系数法 1. 阻力系数的概念

2. 局部障碍物的阻力系数 三、系统总阻力损失计算

第七节 管路计算(按2学时编写) 一、简单管路计算所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简单管路计算常用计算方法――试差法 三、简单管路计算示例

(一)确定输送系统动力消耗

(二)确定输送系统的理论工作流量 (三)配管计算

四、复杂管路计算原则 (一)并联管路 (二)分支管路

第八节 流量测量(按2学时编写) 一、测速管(皮托管) (一)构造 (二)测量原理 (三)讨论

二、孔板流量计 (一)构造 (二)测量原理 (三)讨论

三、文氏流量计 (一)构造 (二)测量原理 (三)讨论

四、转子流量计 (一)构造 (二)测量原理 (三)讨论 单元小结 复习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流体输送(按12学时编写) 教学目的及要求 引言

第一节 离心泵(按6学时编写) 一、离心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