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高电压技术》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0 23:26: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为20。试计算其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

7-1、变电所的直击雷防护需要考虑什么问题?为防止反击应采取什么措施?

7-2、阀式避雷器与被保护设备间的电气距离对其保护作用有什么影响?

7-3、一般采取什么措施来限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流使之不超过5KV,若超过则可能出现什么后果?

7-4、说明变电所进线保护段的作用及对它的要求。 7-5、试述变电所进线保护段的标准接线中各元件的作用。 7-6、说明直配电机防雷保护的基本措施及其原理,以及电缆段对防雷保护的作用。 8-1、内部过电压的分类。 8-2、工频电压升高是怎样产生的。

8-3、影响由空载线路电容效应引起工频电压升高的因素。

---

--

9-1、列表比较各种操作过电压的产生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 9-2、消弧线圈的作用及消弧线圈补偿度的选择。

9-3、比较短路器灭弧性能对切除空载线路和对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的影响。

9-4、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限制切合空载线路过电压的道理及操作时主辅助触头动作的顺序。

9-5、对用来限制操作过电压避雷器的要求。

10-1、铁磁谐振过电压是怎样产生的,其与线性谐振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10-2、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是如何引起基波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如何限制和消除。

10-3、产生断线过电压的条件是什么,如何限制和消除。 11-1、什么是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什么是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11-2、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中绝缘子的片数是如何确定的。 11-3、何为电气设备绝缘的BIL和SIL。

1—1 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历过程产生的。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称游离能)后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的过程。根据游离能形成的不同,气体中带电质点产生有四种不同方式:

---

--

1.碰撞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中性原子(分子)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虽然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分子)发生碰撞,但引起气体发生碰撞游离而产生正、负带电质点的主要是自由电子而不是正、负离子。 2.光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主要是各种高能射线而非可见光。

3.热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由于内能与绝缘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度足够高时才能引起热游离。

4.金属表面游离方式 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带负电的自由电子。使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的能量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能。 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有三种:

1.扩散 带电质点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运动而造成原区域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扩散是一种自然规律。

2.复合 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分子)的过程。复合是游离的逆过程,因此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能量,一般为光能。

---

--

3.电子被吸附 这主要是某些气体(如SF6、水蒸汽)分子易吸附气体中的自由电子成为负离子,从而使气体中自由电子(负的带电粒子)消失。

1—2 自持放电是指仅靠自身电场的作用而不需要外界游离因素来维持的放电。外界游离因素是指在无电场作用下使气体中产生的少量带电质点的各种游离因素,如宇宙射线。讨论气体放电电压、击穿电压时,都指放电已达到自持放电阶段。 汤生放电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用公式表达时为 Y(eαs-1)=1

此公式表明:由于气体中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撞击阴极,此时已起码撞出一个自由电子(即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这样,即便去掉外界游离因素,仍有引起碰撞游离所需的起始有效电子,从而使放电达到自持阶段。

1—3 汤生放电理论与流注放电理论都认为放电始于起始有效电子通过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但对之后放电发展到自持放电阶段过程的解释是不同的。汤生放电理论认为通过正离子撞击阴极不断从阴极金属表面逸出自由电子来弥补引起的电子碰撞游离所需的有效电子。而流注放电理论则认为形成电子崩后,由于正、负空间电荷对场强的畸变作用导致正、负空间电荷的复合,复合过程所释放的光能又引起光游离,光游离结果所得到的自由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