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考试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5:50: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C)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

A.不可逆性 B.客观现实性 C.可知性 D.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 B)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 (C)

A.真理的相对性 B.真理的绝对性 C.主观真理论 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确定事物的质 D.认识事物的量

1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C)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2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9.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D)

A.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外部自然界

C.客观存在的事物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B)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21.概念、判断、推理是( 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

22.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B)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大学对科学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小 D.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2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C)

A. 地理环境 B. 社会意识 C. 生产方式 D. 人口因素

25.下列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的是( C)

)A. 逻辑学 B. 自然科学 C. 艺术 D. 语言学

26.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

27.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说,人的现实本质在于( A) A.社会关系 B.社会劳动 C.意识 D.语言

28.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说明( D)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