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金《家》的语言特色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30: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巴金《家》的语言特色研究 摘要:巴金在中国文坛上有着显著影响力,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家》,在语言上有着巴金式独特的语言特色。其悲愤、峻烈、激扬的语言,倾泻出作者火一样的反抗激情,而本文从词汇和修辞两大方面来研究《家》这部小说的语言特色。小说中所运用的词汇是非常丰富多样的,各种运动词汇、新生词汇、代表封建等级的词汇彰显出鲜明的时代色彩;日常生活词汇和方言的使用又体现出典型的地域色彩与口语色彩;同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更是使其语言显得生动形象,具有形象美与音乐美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家》;语言特色;词汇;修辞 前言

《家》作为“激流三部曲”的首部,其地位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且常被人认为是巴金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巅峰之作。《家》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倍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该作品通过对封建制度及封建大家庭的强烈批判,以及特有的语言艺术魅力,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并且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动人的光辉。《家》以闭塞的内地城市——成都为创作背景,描绘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发生变革,新社会开始逐步取代旧社会,而代表封建大家庭的高公馆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分崩离析,走向灭亡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公馆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因为《家》特殊的创作背景以及所处的独特时代以及地点,使整部小说的语言显现出特有的语言特色。 巴金的小说语言极具有感染力,“他的文笔是用心血和胆汁浸润过的燃烧着激情的炽火”。语言的节奏与气势,彰显着激越奔放,一泻千里的特色,很少用迂回婉转的方式对其加以规范;而行文热烈酣畅,平白率真更是直击人心。但巴金并不是只一味的狂放不羁,任情纵笔而流于粗制滥造。在具体驾驭这些真率平白、酣畅热烈的语言时,巴金选用了丰富的词汇来表达内心的强烈的情感与思想,注重各类词语的在不同语境环境的选择,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在修辞方式的搭配上更是精巧恰当,从而使小说更具有艺术魅力。下面就从词汇和修辞两大方面来研究《家》这部小说具体的语言特色。 一、丰富多样的词汇 句子由词汇构成,而丰富的语句是小说文本构成的基础。由此可见,词汇是一部小说最基础、最根本的元素。词汇的选择与运用对整部小说的语言特色与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中,词汇的使用丰富复杂。作者巧妙地运用许多新兴词汇、称谓语、地方方言、口语等,体现出不同的特色。 鲜明的的时代色彩

《家》是以成都为创作背景,当时五四新文化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即使身处内地的四川也深受影响。巴金的《家》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描写了封建大家庭甴盛到衰的过程。由于故事发生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因此整部小说的语言中都带着鲜明的时代色彩,体现出具有过渡性的时代特征。

1.学生运动词汇十分丰富

《家》这部小说主要以克明、克安、克定为代表的第二代人和以觉新、觉民、觉慧为代表的第三代人的冲突为主要的描写对象,而觉民和觉慧以及其他一些学生因受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积极开展进步运动在小说中占的篇幅比较大。而学生在当时主要通过罢课、游行、演戏、办报刊、组织进步团体等活动进行反封建反军阀统治。因此在《家》中表示学生运动的词汇也比较多。比如:宣传、游行示威、罢课、发传单、演讲等。

这些词汇主要出现在《家》所描绘的一些运动中,体现当时在新旧社会交替的背景下社会动荡与混乱,而学生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的景象。如:

据说这两年来学生太爱闹事了,今天检查仇货,明天游行示威,气焰太盛,非严加管束不可。 他们出去演讲、宣传,带着行李,准备捉去坐牢。难道我们愿,在这儿站一晚上也不可以吗? 罢课的第二天,在“外专”与“高师”两个学校主持下的学生联合会正式发出了罢课宣言,对督军也说了几句不敬的话。

(4)他们罢了课以后,便拿着发传单、演讲等活动代替功课。 这些词汇的运用,清晰的指出了当时学生进行反封建反军阀运动的方式方法及进行斗争的激情。

除了这些反映学生运动方式方法的词外,在《家》中还出现了许多国内外的文学著作和各种杂志报刊的专有词汇。如: 《呆子伊凡的故事》、《饮冰室丛著》、《复活》、《前夜》、《中国魂》、《新潮》、《黎明周报》、《新青年》、《少年中国》、《光明》、《学生潮》、《每周评论》、《青年杂志》等。 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国外著作以及本土的杂志报刊,从中不断汲取先进的思想,不断与旧思想,旧文化斗争,同时宣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

作者用如此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学生运动词汇向我们展示了,当五四运动的浪潮在全国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即使身处内陆的四川也受大了较大影响。思想先进的学生积极进行反封建运动,他们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利用罢课、游行示威、发传单和在公开场合进行演讲、宣传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与封建制度和军阀统治进行斗争。 出现了一些新生词汇

在当时文化新旧交替的特殊年代,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与其他外来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局面,“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种崇洋的心理意识”。一些外来词汇悄然引进中国并同时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碰撞,产生了一些新的词汇。

例如《家》中出现了在事物名称的前面加上一“洋”字的情形,从而形成了许多以“洋”字打头的新词,如洋学堂、洋头绳、洋楼等。

这些词汇一般出现在小说描写的日常生活中,之所以叫“洋楼”、“洋头绳”,是因为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意思有所差别。如:“洋楼”,虽然中国自古便有楼宇,但国外的建筑物样式外形与传统有极大不同。因此当时人们将未曾见过的事物加上“洋”前缀,以此区分两者的差别,这些词汇是附加式新词。

在五四运动爆发的时期,西方文化已逐渐渗入中国,在学校中出现了外国教员,英语开始普及,因此有些音译外来词也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如: “我吗?我是不嫁人的,”她骄傲地说,一面又挖苦众人道:“我不像你们日日夜夜都在梦想嫁一个如意的‘黑漆板凳’。这个有表哥啦,那个有表弟啦,那个又有什么干哥哥啦。蓉,你的表哥还有信来吗?”她说道这里忍不住笑出声来。 此处的“黑漆板凳”表面看起来是个很奇怪的词,让人摸不着头脑。实则是英文“husband”的译音,即丈夫的意思。《家》中出现这个词,表明中西文化已逐渐开始碰撞融合。当然“黑漆板凳”这个新词用在这里,也为小说的语言增添了一丝幽默与调侃的意味。 3.代表封建等级的词汇

《家》描写的就是“高公馆”这个丑陋罪恶的封建大家庭的由盛转衰史。因此小说中必不可少会出现许多代表封建等级关系的词汇,而这些既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文化造就的产物,也是封建等级制度长久以来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表现。 其社会称谓语就是称谓语的代表之一。

“称谓语指称对象是人的,由于身份、职位、性别等而得来的,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的一套名称。”而除了亲属称谓语以外的称谓词就是社会称谓语。

在《家》中有很多代表着封建等级关系的称谓语,如对主人的称呼的词汇:大老爷、大少爷、

少奶奶、三少爷、太太、小姐、少爷、公子、大小姐、姑少爷、主人、公子哥儿、老太爷、老太太、陈姨太、长房长孙?? 文中具体的例子,如: (1)“我们二小姐,”婉儿正在旁边给张氏装烟,马上回答了一句,她听见大太太称赞她的小姐,她很高兴。 (2)“三少爷,你还不晓得。大少爷已经吩咐下来了,要我跟张嫂两个去服侍少奶奶。三少爷,以我们看,少奶奶这样搬出去不大好??三少爷,你可不可去劝劝大少爷,劝劝太太?”袁成包了一眼眶的泪水,他激动地往下说??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看出,下人在对主人说每一句话中都是用的尊称,不是少爷就是小姐,不是老爷就是太太。这些都体现了在当时的封建大家庭中,等级观念是很强烈的,主人是高高在上,身份是高贵的,是需要被敬重与伺候的,是不能直呼其名的。 除了对主人的称呼外,还有一类专门对仆人的称呼。如:老妈子、婢女、小的、仆人、丫头、下人、主人、轿夫、陪嫁、佣人、奶妈、杂役、下贱人、仆婢、奴隶、跟班等。 文中具体的例子:

(1)在仆婢室里,盏瓦油灯惨淡地发出微弱的亮光,灯芯上结着一朵大灯花,垂下来,烧得发出叫声,使这间屋子更显得黑的。

(2)克定看见这个年轻的仆人,想起了方才的长久等待的痛苦,便破口大骂道:“你这个混账东西!叫你出去打听,你就耽搁了这么久。你说你跑到哪儿去耍去了。” “婢”指被役使的女子。“仆”指被人雇佣差遣服务的人,与“主”相对。“仆婢”谓男女奴仆。例(1)中的“仆婢室”指专门供仆人和婢女居住的地方。这揭示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大家庭中尊卑有别,下人和主子间是有严格的界限的。例(2)中“仆人”、“混帐东西”,是作为老爷的克定对下人的称呼,从其可看出下人身份的卑微,主子可随意对其大呼小叫,甚至辱骂,而仆人只能默默忍受,不能吭声。可见,当时封建制度对其下人尊严的践踏及人性的残害。

典型的地域色彩

“文化环境是以文化地域和民族的形式来影响一个作家的,是先验的,在作家出生之前就存在了的因素。”《家》的作者巴金是四川成都人,从小生活在巴蜀文化氛围中,《家》更是以成都为背景进行创作。因此“巴金的创作必然会表现自己所处的区域人生状貌和生存形态,体现出特定生活环境及文化背景的模塑影响,他的作品必然地要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巴蜀文化特征。”在《家》这部小说中,随处可见体现其巴蜀文化的具有地域色彩的词汇。 1.日常生活词汇 《家》整体围绕四川高家公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日常生活展开,在小说中衣食住行及休闲娱乐方面的描写上,运用了很多表现四川民俗风情的词汇,体现出典型的地域色彩。例如: 体现衣食住行及娱乐的词汇有:长衫、棉袄、麻背心、马褂、长袍、爱国布、蓝布、绣花鞋、草鞋;盖碗儿茶、冰粉儿、蒸蒸糕;天井、门房、里屋、外屋、麻将、踢毽等。 其中“天井”这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天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因南方水多,南方公馆和建筑多取自然之趣,在天然的和自造的湖的外围种植花草,设置亭子,水阁等”,它是当时四川房屋建筑的特色之一,所以在写高家公馆时,就经常提到“天井”一词。 其次“盖碗儿茶”、“冰粉儿”也是成都当地最具特色的小吃,而“麻将”更是四川最出名的娱乐方式之一。这些词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巴蜀的地域文化及生活精神状态,使小说的语言具有典型的地域色彩,令人倍感亲切自然。 2.方言词汇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方言,而《家》这部以四川成都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小说的语言中也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