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5:54: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等。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及内容
1.教育目标新时期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他们的理想人格,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首先,要教育青少年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其次,要培养中小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再次,要教育中小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教育内容新时期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整体构建,知识学习和情感培养都要由浅入深,阶梯式加深难度。在小学低年级,应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师在教学
7
中要教会学生认识常用汉字,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传统文化情感体验。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小学高年级,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熟练书写正楷字、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等等;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在初中阶段,要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107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培养学生作为中国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1.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当前中小学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的现状,首先要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农村幼儿园园长研修培训计划中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内容,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水平。其次,针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师资水平不高、优秀教师短缺的问题,中小学可以聘请大学、科研院所、文化团体中的国学教授,具有专业特长的学者、民间艺术家等为客座教授,定期为中小学生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或讲座。
2.重视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学校要从传统
8
文化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出发,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加强传统文化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依托中小学的“三通”和“两平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库建设,开发适合不同学科、学段的传统文化精品课程和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平台,为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提供数字化资源支持。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使中小学生能够根据兴趣需要,进行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在线传统文化学习。
3.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并形成舆论导向。中小学校可以依托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优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的开展会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认知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小学应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精髓。首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实现校园文化的全方位育人目标。其次,要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学校要从实际出发,要依托校园文化所具有的潜移默化性、启发性等特点,例如广场雕塑、仿古建筑、校训等,把传统文化教育寓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之中,创造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文化氛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有机地结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