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溪郡三期一标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44: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b.承台基础钢筋绑扎

钢筋网绑扎时,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均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形扎牢,但应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对于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全部钢筋交叉点均扎牢。

钢筋网绑扎时,各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钢筋弯钩朝上绑扎,不要倒向一边,对于双层钢筋的上层钢筋弯钩朝下绑扎。

c.框架柱、剪力墙在基础内的插筋施工:

要准确弹出框架柱和剪力墙的位置线,并用红色的油漆在轮廓线的四角和剪力墙边线间距一米左右画上红三角,以保证位置清晰。

在绑扎完下层钢筋网,准备绑扎上层网之前应在框架柱轮廓线的上方绑扎一柱子箍筋,在剪力墙轮廓线的上方帮扎一剪力墙钢筋的分布筋,位置要准确,固定要牢。

框架柱和剪力墙在插筋时下部应和预先固定好的箍筋和分布筋固定牢靠。

应保证插筋竖直,由箍筋和分布筋与上层钢筋网片固定牢固无偏移。

d.采用M20水泥砂浆制成厚度为40mm的带铁丝预制垫块,在钢筋底部和四周立壁钢筋侧面按一定间距绑扎,以控制钢筋的保护层。

e.地下室部分基础梁、框架柱、剪力墙、梁板钢筋绑扎同主体。 1.3、剪力墙钢筋施工

a.根据所弹墙线,在浇捣后的梁混凝土上校正墙体插筋。

b.在绑扎时,先立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扎两根横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横筋骨上画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横筋。绑扎时,其搭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绑牢,且端部钢筋骨一定要伸入暗柱内,伸入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若端部有墙体,应予留Φ6拉接钢筋,间距为500mm。

c.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间应设置撑铁,以固定钢筋间距。撑铁高度等于两层网的净距,间距约1m相互错开排列,同时在两层网间还应设拉钩,以防止两层网间距变大,保护层变小,拉钩间距约1m,成梅花形搭设。

d.墙水平钢筋在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钢筋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e.合模后,对伸出的钢筋应进行修整,浇筑混凝土时专人看管。 1.4、框架柱钢筋绑扎

a.框架柱钢筋的绑扎,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

b.按图纸设计箍筋间距,计算出各根柱箍筋数量,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基础部位套在预埋柱插筋上),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的位置,箍筋端头应弯成1350,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c.框架柱竖向主筋采用机械连接不得焊接连接,基础部分柱筋置

于底板下部主筋之上,且锚固长度≥LaE。框架柱主筋在箍筋加密区以上分二次交错连接,箍筋全长加密的柱在距楼板面大于柱高或750mm以上分二次交错连接。

d.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设计要求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线。按划出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 筋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梅花型交错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箍筋弯钩叠合处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框架柱竖向主筋采用机械连接接长,基础部分柱筋置于桩基承台下部主筋之上,且锚固长度≥LaE。

e.柱筋绑好后,将25mm厚的砂浆垫块按照间距1000mm绑扎在柱竖筋外皮上。

f.框架梁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 1.5、梁、板钢筋施工

a.梁钢筋绑扎顺序应根据具体部位,分别对待,若梁截面过高,则采用先支设梁底模板,然后绑扎钢筋,钢筋绑扎完成后,必须对所绑扎钢筋进行校核,当钢筋数量、规格、位置准确无误后方可支设梁侧模的办法。若梁截面不高,则采用先支设梁的底模、侧模,然后将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最后再把钢筋落下的方法。

b.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间应垫以直径大于等于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达到规范要求的钢筋排距。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垫砂浆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

c.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梁的两侧。

d.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墙接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墙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及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e.梁的上部贯通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

f.板钢筋绑扎时应注意保护板上部的负筋,防止被踩下。要严格

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混凝土出现裂缝。

g.底层板筋弯钩必须朝上,上层板筋弯钩必须朝下。绑扎板钢筋时,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八字扣。板钢筋为双层双向筋,为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及上下层钢筋间距,在两层钢筋间加设马凳筋,马凳为Ф10@1000mm,梅花形布置。

h.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i.梁板钢筋的锚固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板筋必须锚入墙内二分之一墙厚。

j.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应特别注意梁顶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于浇筑混凝土。

k.梁板钢筋绑扎后应防止水电管线预埋时将钢筋抬高或压下。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间应垫以直径大于等于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垫砂浆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

1.6、几个关键部位的处理

a.剪力墙基础插筋的定位:剪力墙插筋在底板钢筋绑扎完毕,浇筑砼之前施工。在底板钢筋绑扎前,弹出所有剪力墙轮廓边线,并弹出暗柱线,用油漆在暗柱每个角部涂红,明显标示暗柱平面位置。底板上层钢筋网片绑扎完成后,用吊锤将暗柱角点引至上层网片并弹线,在暗柱轮廓线内放置一道环筋,保证四周保护层一致,并焊牢固。同时,弹出剪力墙边线, 在线内侧放置两根钢筋,满足水平筋保护层要求,并焊牢固。然后,根据施工图纸标识的钢筋规格、数量,插设暗柱主筋和剪力墙竖筋,并点焊牢固。

b.悬挑构件上层钢筋处理措施:悬挑构件的上部钢筋是其主要受力筋,而上部钢筋支座处的保护层厚度和锚固长度又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此,该工程悬挑构件施工时,在满足设计中对钢筋规格、数量的要求条件下,我们将重点处理钢筋锚固长度和上部钢筋支座处的保护层厚度。技术方面,支座处增加钢筋马蹬或垫块支设密度,确保主受力筋不下沉。管理方面,隐蔽前,对所有悬挑构件做到100%检查验收。浇筑砼时,派专人看护,发现有下沉的,及时提起。

c.剪力墙变截面处钢筋封顶处理:在变截面处剪力墙部分竖向钢筋需要封顶,顶层所有竖向筋都需封顶。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该部位弯钩常出现高低参差不齐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在本工程施工中,我们将采取逐根测量的方法进行施工。在封顶层,将需封顶的钢筋逐一编号,测设标高,根据标高计算出每根钢筋需焊接的长度,逐一下料并编号。在焊接时,确保弯钩的方向正确。

d.楼板上层钢筋网片质量保证措施:由于楼板设计钢筋直径较小,在绑扎及浇筑砼时,上层钢筋容易造成下沉,影响工程质量。本工程施工时,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绑扎钢筋时,增加架立马蹬数量并合理布置。浇筑砼时,在高出上层网片10cm左右架立竹夹板,避免操作人员直接踩到上层网片上。同时,安排专人负责看护,将下沉钢筋及时提起。 八、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原材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