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一下册-7.1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案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0:06: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科目: 化学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来源于苏教化学选修四,主要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了解电离平衡概念,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通过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过程分析,联系前面学过的化学平衡,展示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地、主动地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2.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化学平衡理论处理溶液中的问题,进一步树立平衡观和离子观的思想。 2.通过弱电解质的电离的知识学习,将电离平衡理解为化学平衡的一种特殊形式,加深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提升。 3.掌握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研究对象到多个研究对象的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学习总结体会事物变化的那种丰富多彩的内在美。 2.通过电离平衡的学习,理解外因和内因对事物影响的辩证关系,建立矛盾的统一和转化的对立统一的自然辩证观。 3.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以下知识: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等,还掌握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可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利用简单的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一般能力。为使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就需要老师从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入手,注意与化学平衡的衔接,顺利过渡到所学内容。在学习强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时,可以带领同学先复习前面学过的化学平衡,再过渡到将要学习的新的内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为指导思想,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小组探讨、组内解决、班内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充分体现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电离平衡常数。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了化学平衡,今天我倾听 们来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板书及投影】: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师引导】: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提 问】:①谈谈你对上面的图像的理解?②它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内容具有相似性? 【继续提问】:你能独立分析这种平衡状态吗? 【练习】:讨论在NH3?H2O?NH?4?OH的平画出v-t图像 小组探讨与交流:电离平衡与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弱电化学平衡的比较。 解质的电离平衡,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即学即用 激发学习兴趣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 衡体系中加入:① HCl;② NaOH;③NH4Cl,各离子、分 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pH如何 变化? 【投 影】展示各小组成果,交展示交流 流学习心得并总结。 【提 问】:在化学平衡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平衡里存在化学平衡常数,那你知道电离平衡里的常数吗?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结合化学平衡常数来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电离平衡常数 ①一元弱酸: CH3COOH 引导学生,采用类比CH3COO??H? 的方法得出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c(CH3COO?)?c(H?) 给每个学生展示自Ka?c(CH3COOH)我的机会 ②一元弱碱: ??NH3?H2ONH4?OH ?c(NH?)?c(OH)4 Kb?c(NH3?H2O) ③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 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④k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 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k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 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k值 【投 影】:课堂练习 七、教学评价设计 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练习 学习检测 课堂自我评价表 学生姓名: 小组: 评价内容 科目: 分值 评分 能够帮助他人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3 能够独立理解学习目标 需他人帮助理解学习目标 学习 重 能够准确分析学习重点、难点 点、难点 听课认真,积极参与组内交流; 学习过程 对学习目标理解到位,能够给予他人帮助 准确把握练习题内容,快速、准确作答 学习思路清晰,举一反三 学习方法合理有效,不生搬硬套,能发散与集中,做到举一反学习方法 三 合计: 评价者: 1 4 2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 (2)浓度 4.电离平衡常数 (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a (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kb (3)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4)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越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越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越弱。 5.展示课堂内容及练习。 九.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围绕研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思维过程——展现了一种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研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步骤,是以探究问题为主线展开,且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向他们提供问题情景以及有关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由学生分组讨论、分组交流然后由学生回答结果,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让学生顺利、理想地完成各种教学活动,真正使学生得到发展,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常数的计算,从而完成了本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