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问答答题技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3 20:01: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案例问答答题技巧

基本思路:理资料、找症状、下诊断、究原因、选测验、定目标、评效果、提转介—背资料提纲。

答题技巧:先框架,再填内容,再括号内引案例原话。与诊断有关的无症状,如无幻觉也写上。

答题操作:浏览一般资料和主诉、读题干、划关键词——时间出现须注意、做题目。

题目概况:案例选择题一万字,完成一百个选择题。案例问答题目约一千字,完成四道论述题。

时间分配:两部分各占一小时。前部分时间稍紧,所以如果有疑难处,先做记号留着,不停留。

答题原则:案例回答是八股文,如果时间不是充分,也要写上关键词,如答对,可能会给满分。

评分影响:填多填错不扣分,少填要扣分。案例问答题最容易得分,关键是要留出足够的答题时间。

1. 咨询师保密例外的情形 1)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漏给他人; 2)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

3)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伦理或法律诉求;

4)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虐待儿童、老人等; 5)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

6)求助者患有威胁生命的传染性疾病。 2.确定会谈目标、内容与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

1)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内容。 2)根据心理咨询师观察到疑点。 3)根据心理测评分析发现问题。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目标。 3. 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 1) 造成依赖。求助者不问就不说话。 2) 责任转移。减少了求助者参与解决心理障碍的机会。 3) 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 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5) 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或行为。

6) 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4. 摄入性会谈提问失误主要表现在在哪些: 1)“为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含义对求助者有强烈暗示性。 2)多重选择性问题。因这类问题具封闭性,咨询师获取信息受限制。 3)多重问题。这类问题表现出咨询师缺乏训练,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避免修饰性反问。这种反问后果对求助者毫无好处,使会谈陷入僵局。

5)责备性问题。此类问题对求助者产生很大威胁感,立即引起防卫。 6)解释性问题。咨询师表达自己看法,不利于推动求助者自我探索。 5. 乱用心理测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 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 2) 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不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片面给出诊断和制定矫治措施; 3) 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以及常模的时效便在临床上使用; 4) 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 5) 不按心理测验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 6) 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 7) 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 8) 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 6. 如何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判断其为正常还是异常。 2).根据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为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3)确定工作范围:先明确个人的胜任力;判定健康咨询的三类问题;对精神病性问题,有条件的做辅助性工作。

4)慎重对待可疑神经症和神经症

7.如何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史资料进行整理?

1)婴幼儿期(围产期、出生时情况) 2)童年期(有无重大事件/身体发育、是否患严重疾病/家庭生活、父母是否情感和谐、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状况等) 3)少年期(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有无挫折发生/最骄傲和羞耻的事/性萌动和体验/有无严重疾病/与成人人际关系/兴趣、游戏、同伴关系 ) 4)青年期(偶像/爱情/最爱读的书/学习、就业、婚姻有无挫折/

有无最要好的朋友,朋友的状况如何)

5)个人成长史中的重大转折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8. 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 查看成长史、家族史、疾病史、婚姻史、家庭关系、躯体检查、心理测评、重大生活事件中缺少什么,缺的补上即可.

9. 验证资料可靠性的方法有哪些? (1) 可以使用补充提问。

(2) 可以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的办法来验证。

(3)可以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

10.什么是“引发求助者心理和行为临床表现的关键点”,其内涵是什么?

(1) 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2) 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11.. 对求助者问题作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举例说明

1)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2)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助的愿望 3)在心理、生理、社会功能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做基础

5)对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问题做区别

以一般心理问题为例说明诊断过程 1)根据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主客观统一、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根据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求助者的冲突是常性的,病程短 1分,本人痛苦程度未达严重1分,社会功能妨碍不严重1分,不能诊断为神经症。

3)对照症状学标准:虽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但从严重程度看反应不强烈,冲突为现实的,不良情绪控制在相当理智下,反应仅限于XXX范围,无泛化,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对社会功能未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看时间短,处于最近一段时间,所以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4)心理测验及相关资料支持本诊断。

12.对本案例来讲,比较妥当的处理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如案例为不健康状态,参考以认知疗法、或行为疗法进行咨询,可大体写咨询步骤和方法。

?如案例为神经症以上==)转介,或在专科医生的治疗前提下或指导下,进行咨询。

理由是:属于**神经症(精神病性障碍),所以,不属于心理咨询范畴。

13. 你认为对该求助者需要选择何种量表?(只回答量表名称,不回答原因。)

对求助者实施心理测验应如何选择量表?14

量表选择的原则:

1) 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量化问题严重程度。如判断求助者焦虑情绪的程度,可选用SAS等。

2) 用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问卷和量表,探求引发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如探索求助者焦虑的人格因素,选择EPQ等。

3) 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探究远期影响因素。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了解两年以内的重大事件等等。 4) 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 测验的种类: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卫生评定量表

17.你认为对求助者进行量化评定需要选择哪些量表?为什么?14 (对本案例你认为可采用何种心理测验,为什么?) 可选择??量表

MMPI——病理性人格特征和严重程度;病前人格,用在人格障碍精神分裂、偏执、神经症以上

EPQ、16pf——了解人格特征及认知;神经症及以下用

SCL—90——了解其在身心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症状严重程度;评定咨询效果

社会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因素

SAS—— 神经症 焦虑情绪及程度;评定效果

SDS——神经症 抑郁情绪及程度。评定效果

1.咨询中尊重求助者有什么意义?53

1).可以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

2).可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获得尊重、接纳、信任的求助者来说,尊重具有明显的助人效果,是咨询成功的基础。 3).尊重可以唤起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成为对方模仿的榜样,起到开发潜能的作用。

2.咨询师恰当的表达尊重应注意什么?53

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3)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 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3. 咨询师表达热情应该注意什么?56

1)在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 2)通过接听和非语言行为,表达热情。 3)咨询中耐心、认真、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 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 4.咨询师的真诚有哪些重要意义?58 1).可以为求助者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使求助者切实感到自己被接纳被信任被爱护;

2)咨询师的真诚坦白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求助者以真实的自我和咨询师交流,并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促进其相应改变,使双方的沟通更加清晰和准确。

5.表达真诚应注意什么问题?65 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2)真诚应实事求是 3)真诚不是自我的发泄 4)真诚要适度

5)真诚还体现在非语言交流上 6)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 7)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6.共情在心理咨询中的意义?

1)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求 助者 ,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2)求助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纳 ,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 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了 求助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 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 更深入的交流。

3)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 怀和情感倾诉的求助者,有更明显 的咨询效果。

7.咨询中缺乏共情容易出现什么问题?62

1).求助者感到失望 2).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 3).影响求助者自我探索

4).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

8.咨询师表达共情应注意什么问题?63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存在的问题。 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 3)要因人而异 。 4)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 5)要善于把握角色 。 6)要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与文化特征。 7)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8)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9.有效表达积极关注应注意什么?66

1)避免盲目乐观 2)反对过分消极 3)立足实事求是 4)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的看待求助者 5)积极关

注就是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的看1)咨询目标 待自己 2)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19. 心理咨询师应用面质技术的目10.咨询师深入了解求助者可参照的原理和过程 3)的是什么?108 思路有哪些?70 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面质技术是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 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4)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与义存在的矛盾(言行不一、理想与现2)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3)务. 5)咨询实不一、前后言语不一、咨访意见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 ,澄清求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不一) ,促进求助者思考的一种技 助者的真实想法 4)深入探讨求助6)咨询的相关费用 术。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在于: 者具体和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11. 有效咨询目标的特征72 1)属于心理学范畴:?属于心理学的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方面的内容。 2)积极:咨询目标要符合人们发展需要,要具有有效性。 3)具体或可量化:目标越具体越量化,就越容易执行,也方便进行咨询效果评估 4)可行的 5)可以评估 6)双方可以接受:?咨询目标应由双方共同商定,并以求助者目标为主确定。 7)多层次统一:目标多层次是指既有近期具体目标,又有远期终极目标。 12.咨询师应该如何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75 1)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确定从哪个问题下手。咨询师要通过对其中一个问题的分析,来促使求助者举一反三,学会自己解决其他问题 3)双方商定咨询目标:当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目标不太一致时应以求助者的目标为主。 13.咨询师在咨询目标方面可能存在的错误观念有哪些?78 1)有些咨询师认为咨询师应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 2)有些咨询者认为咨询中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传输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3)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14. 咨询方案主要内容 ?82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15.在咨询中咨询师可以对求助者的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89 1)启发引导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深化自我认识,认识自己的内部,外部世界 3)认识,领悟,解决内部冲突 4)矫正错误认识 5)学会接纳现实 6)曾加心理自由度 7)构建新行为,新的行为模式 8)塑造良好的个性特征 9)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与技巧 16、在咨询中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支持和鼓励可以起到哪些作用?91 1)提升求助者解决自身问题的信心 2)激发求助者改变自我的内在力量 3)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使求助者不断受到鼓舞,可以强化求助者的咨询动机,使求助者更加愿意通过咨询,解决自身的问题 4)支持和鼓励本身就是助人的过程,

也是助人的技巧的展现,通过支持和鼓励,求助者向着咨询目标不断探索,实践,最终实现了咨询目标 5 )通过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求助 者具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克服阻碍咨询顺利进行的种种不利因素,使咨询得以顺利进行. 17. 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哪些?94 1) 急于下结论 2 ) 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3) 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 4) 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 5 ) 不适当运用咨询技巧 18.咨询师在哪些情况下要使用具体化技术? 101 1)问题模糊 2)过分概括 3)概念不清 1)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地了解; 2)激励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 4) 促进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 并善 加利用; 5) 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 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 面质。 20. 使用面质技术时应注意哪些方面?109 咨询需要面质,但使用务必谨慎、 适当。为此,使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⑴要有事实根据。 ⑵避免个人发泄。 ⑶避免无情攻击。 ⑷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⑸可用尝试性面质。

20. 咨询师在哪些情况下客使用面质技术?107 1 ) 理 想 与 现 实 不 一 致 2)言行不一致 3)前后言语不一致 4)求助者,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 21.什么是放松训练?120 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放松训练就是训练求 助者,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 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22. 放松训练的操作步骤及实施过

程121

1)咨询师介绍原理 2)咨询师进行示范,指导 3)强化求助者的练习 (1)呼吸放松法 (2)肌肉放松法 (3)想想放松法 4)指导求助者用掌握的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