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写作08期末复习提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0:13: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08对外汉语 张振

大学基础写作08期末复习提纲

一、绪论

1、写作与现代化(什么是数字化写作)

数字化写作的时代的来临,使写作行为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文字、文章、纸张、书籍等概念都可能被改写或异化,因此必须关注现代写作已经面临的挑战。 2、数字化时代对写作的影响 A、写作主体的素质在迅速提高 写作能力的全能性

思维空间的开阔性、思维节奏的高速性 对社会问题的参与性、对话性 写作行文过程的非线性

B、写作成品的内涵在不断扩大

写作的成品愈来愈表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非文章的写作,如题词赠语、标语口号、广告语、评语、鉴证意见等成品新模式比比皆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新生了电子邮件、网络言论、网上聊天、手机短信等全新的“电子写作” 书写工具也不一定是笔或键盘,媒介载体更不仅仅是纸和书 C、写作文本的形式在日益超越

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写作的超文本存在提供了支持。如网络媒体中“动漫新闻”的表现形态、教育教学中变“教案”为“课件”的时尚流行等等

掌握多媒体表现技术,学会在一个文本里嵌入影像和声音等超文本“写作”,成为当下学习写作者急需更新学习的内容

D、文体写作的手段在时刻变化 3、最早提及写作理论的著作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总结写作经验,虽是片言只语,却不乏真知灼见。如《易》:“言有物”、“言有序”,“修辞立其诚”,《尚书》中:“诗言志”。 孔子更提出了:“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两汉的写作理论继承了先秦时期某些思想,其影响较大的是《毛诗序》、《淮南子》、《论衡》及《史记》、《汉书》等。《毛诗序》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先秦儒家的诗歌理论,以诗歌的性质、内容、作用及表现手法均有阐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写作理论建设的一个高潮,诞生了我国第一篇文章学论文《典论·论文》(曹丕),第一篇写作学论文《文赋》(陆机),第一部写作学专著《文心雕龙》(刘勰),第一篇文体论论文《翰林论》(李充),第一部文体论专著《文章流别论》(挚虞),第一部文选学著作《昭明文选》等,形成了我国写作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明清时期的写作理论是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丰富和总结时期,其主要标志是:1、作家文人自学结成派别进行诗文创作和理论研究;2、新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观念出现;3、大批写作专著问世。明清写作理论专著的大量出现是中国古代写作学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

明清诗词理论专著大都以诗话、词话的形式出现,影响最大的要推王夫之的《姜斋诗话》、叶燮的《原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散文理论专著著名的有:明归有光《文章指南》、高琦《文章一贯》;清刘大櫆《论文偶记》、章学诚《文史通义》、林纾《春觉斋论文》等。 4、五四以后的现代写作学

这个时期,白话“文章作法”终结了文言写作理论,完成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 这种“近代化”可以追溯到傅斯年1914年写的《怎样做白话文》。正是这篇论文,奠定了白话“文章作法”的理论基础。傅氏的“近代化”思想,主要有三点:

一、引进西方分类理念,把白话文分为形状文、记叙文、辨议文、解说文四类,形成与传统“文类论”迥然不同的“近代文体论”。

1

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08对外汉语 张振

二、移植“西洋文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章法”等,使白话文欧化。即用西方语法学、修辞学指导白话文写作。

三、“成就一种欧化用语的文学”即“理想上的白话文”是“逻辑的白话文”、“哲学的白话文”和“美术的白话文”。 傅氏思想的核心是白话文欧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怎样写白话文”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叶圣陶的《作文论》等一大批白话“文章作法”应运而生。

不过,这些“文章作法”虽如汗牛充栋,但其目的是普及文体学、语法学、修辞学知识,而不是建构白话文写作理论。

5、50年代苏联理论的移入,对写作教学和科学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这个时期是“写作知识”的拓展与系统化时期。

“写作知识”脱胎于苏联文艺学的“作品构成论”,由八个部分组成:绪论(总论)、主题、题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文风、修改,俗称“八大块”。

“八大块”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雏形期(50年代)——发展期(60年代)——成熟期(70年代)。

“八大块”更多地是从“文本”角度研究作者、创制、读者等因素,理论视野不开阔,论述力度不够。

“现代写作学的建设”是80年代提出的 ,80年代中期,刘锡庆的《基础写作学》第一次亮出了“写作学”的旗帜,标示着“现代写作学”的“奋起”。

“现代写作学”的“现代”包括三个内容:一、从现代写作实践中抽象出写作理论;二、以现代科学理论(如心理学、思维学、脑科学、语言学、传播学等)解释纷繁复杂的写作现象;三、对传统写作理论作“现代阐释”,对外国写作理论敢于借鉴,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全面综合。

90年代至今,现代写作学又有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基础理论研究出现了集成式的著作。 二、实用写作研究有了质的飞跃。

三、操作理论研究开始系统化。李保初的《创作技巧学》首次打出了“技巧学”的旗号

四、理论史研究的“零的突破”。刘锡庆主编的《中国写作理论史》是此类著述的第一部 。

二、写作主体论 写作主体的的复杂性

1、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写作行为中的人,是相对于客观世界的作者。具备三个条件: A是否具有明确的写作主体意识、B是否具有能懂得创造性的表现、C是否具有持续写作的能力。 写作主体的能动作用表现

A搜集筛选材料(知性能力)B观察感受事物(感性融入)

C进行理性思考(理念抽象)D活跃丰富的想象(理念的感性显现)

写作者思想修养的基本内涵 (一)共同性思想修养

A、普世的理想。B、爱国精神 C、政治热情D、科学思想 E、现代意识: (二)个体性思想修养

A、人品 B、文德 C、文风 所谓文风,是指写作和说话时带有倾向性或特征性的作风或风尚。文风的形成与时代特点、 社会风尚和作者的思想、能力、个性有密切的关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刘勰) 首先是思想和思想方法的问题,其次是准确、鲜明 、生动、易懂。

情感的表现: 首先,写作中的感情表现必须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深刻反映、切实认识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感情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借助于提供足够的富于感情色彩的认识内容来引发读者的感情活动。

2

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08对外汉语 张振

其次,文学写作应该十分注意用理性来制约自己的感情。 第三,必须充分利用通感、移情、想象等艺术方法。 第四,掌握抒发感情和再现感情的方法,如抒情和心理描写的方法。

积累生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 l、直接积累生活 A积累个体生活

所谓个体生活,指的是作者自我的生活阅历或生活经验。个体生活的积累愈丰富,写作的准备愈充分、愈坚实。一个作者有这种人生经验,他就会写出这种人生经验的作品。

B、积累社会生活 社会是由人的群体结合组成的。作者的个体生活必然与社会生活有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他同样必须在社会群体生活的领域里积累思想,积累感情,积累信息,以及积累其他的写作素材。矛盾《子夜》 2、间接积累生活

写作者积累生活的三点要求:

1、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2、熟悉生活,洞察生活本质 写作者积累生活的过程,是从对生活的陌生到熟悉再到洞察的行为过程。关键在于作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里指出的:“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

罗丹:\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 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3、记录生活,丰富生活积累

学识对于写作的作用,写作者的学识既要博,也要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 强化作者的思 想、意识和感情;第二,增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的素养,提高写作主体的学识水

平 ;第三,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以备写作的需要。

文化意识修养

即写作者在生活实践和学识修养过程中形成了文化心态、文化情趣、文化意识和贯穿思想精神中的文化气质,在写作过程中表现为写作者的文化品位。文化意识决定和影响写作的境界和品位。它既源自写作者的生存环境和生理心理,也深受文化传统的浸润。 文化意识修养的途径:

(一)广泛涉猎人类一切文化创造成果,择其善者而从之。

(二)在生活实践和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独立的文化判断和文化反思能力,建立普世的文化关怀意识。

写作主体能力的强弱,标志着写作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写作的成败。作者必须具备的写作能力主要包括,观察、感受、记忆、想象、思维等。 观察能力的培养

第一扩大生活领域,丰富人生阅历 第二培养观察兴趣,养成观察习惯

第三掌握多种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第四注意观察步骤,选择恰当视角 第五养成观察日记的习惯。 感受能力的培养

第一,要五官开放,身心兼用。 第二,要五官开放,整体感受。 第三,要五官开放,具体感受。 第四,要五官开放,独特感受。 第五,要五官开放,通觉感受。 感受能力的作用

第一,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材料 第二。能够激发写作动机

第三,感受是文章立意的前提 第四,感受可以奠定情感基调 第五,感受能催生艺术形象

记忆过程中的三种心理活动方式:机械记忆、理解记忆、情绪记忆。它们分别建立在意志、思维、情感三种基本的心理活动功能之上 。三者相互渗透,相补为用,是每一个写作者都要具备的素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