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痛风)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5 21:31: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尿酸血症(痛风)1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失调致其代谢产物———尿酸在人体内浓度增高所致的疾病。过多的尿酸容易形成尿酸钠结晶。沉积于关节及附近软组织部位。引起全身关节,特别是指、趾、腕、踝、膝关节红肿疼痛。首次发病常侵犯一个关节,以拇趾关节居多,疼痛难以忍受,24小时达到高峰,若治疗及时,2—3天即可以缓解。痛风偏爱男性的原因是: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男性喜饮酒、赴宴,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质的食物,使体内尿酸增加,排出减少。有医生统计筵席不断者发病者占30%,常吃火锅者发病也多。这是因为火锅原料主要是动物内脏、虾、贝类、海鲜,再饮啤酒、自然是火上添油了。调查证明: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嘌呤高10倍甚至数十倍。一瓶啤酒可使血尿酸升高一倍,高血压病人患痛风可能性会增加10倍。

病因及发病因素:是一组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好发于男性及绝经期妇女,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 约 为20:1,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也是近年来的一种多发病,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据统计,较15年前,患者增加了15—30倍。脑力劳动者,体胖者发病率较高。

痛风预防及预后:痛风与糖尿病一样是终生疾病,关键是自己控制饮食,多食含“嘌呤”低的碱性食物,如瓜果、蔬菜,少食肉、鱼等酸性食物,做到饮食清淡、低脂低糖,多饮水,以利体内尿酸排泄。一旦被确诊为痛风,首先应该做适当的检查,找出痛风的原因及是否有相关疾病。临床上痛风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痛风原因去除之后尿酸值会恢复正常。而原发性痛风则找不到原因并且占绝大多数。痛风是一种比较容易治疗的疾病,但这是建立在有专科医师指导和合理治疗的基础上的。如果长期误诊或不正规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广泛形成、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痛风性肾病、肾功能不全和尿路结石等多种并发症。疾病晚期往往失去了痛风治疗的最佳时期,治愈的难度会大大增加,有时甚至临床症状也难以控制。但如果早期进行合理治疗,一般均能得到良好康复,极少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四川建院体检组 2003、11

1

高血压 2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一旦罹患高血压,将很难治愈,您将终生与降压药为伴。

高血压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人群中,血压稳定升高或不稳定升高都会造成冠心病发病的风险增加。收缩压在120mmHg~139mmHg时,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比<120mmHg者增高40%,比120mmHg~139mmHg者增高1.3倍。同时,血压升高还会增加发生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风险。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比没有高血压病史者高6倍。舒张压每降低5mmHg,可使发生肾脏疾病的危险减少1/4。尽管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增高,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其危害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自我保健意识也不强。时至今日,人们对高血压仍然普遍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

国际上已经研究确定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体重超重、膳食高盐和中度以上饮酒。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也证明这三大因素和高血压发病显著相关,但又各有其特点。

体重超重和肥胖:中国人群平均体重指数(kg/m2)中年男性约21~24.5,中年女性约21~25,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别对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影响。超重和肥胖仍然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且近10年来人群的体重指数均值及超重率有增高趋势。 饮酒:如以每周至少饮酒一次为饮酒,则我国中年男性人群的饮酒率约为30%~66%,女性饮酒率约为2%~7%。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40%。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中国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北方约为每天12g~18g,南方约为每天7g~8g。膳食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在控制膳食钠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及0.58。14组人群研究表明人群膳食中如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分别增高2.0mmHg及1.2mmHg。天津居民的研究和我国三组人群研究均显示个体每日钠摄入量或24小时尿钠排泄量均与其血压呈显著正相关。

四川建院体检组 2003、11

2

糖尿病3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这个名词大家都听到过很多遍了。西医上管糖尿病叫做甜性的多尿,那么中医上管糖尿病叫做消渴,就是消瘦加上烦渴。实际上糖尿病从医学的角度上来看有这样一个定义:它是一个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两个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一个慢性的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说到慢性即得了以后好不了,说到全身性即全身各处都受影响,说到代谢性疾病很多代谢紊乱,不止是血糖不好,而且血脂、血压包括电解质、包括急性并发症的时候还有一些酸中毒,水的代谢紊乱、全身代谢紊乱。它的临床表现大概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血糖高、尿糖多造成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体重减少。另外一个就是并发症造成的症状,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传统医学认为:糖尿病是胰岛素缺乏造成的代谢紊乱综合症。而诺贝尔奖获得者亚雷博士发现:大多数患者经胰岛素定量测定后发现,他们并不缺乏胰岛素,有的甚至比正常人还高,经反复研究证实,其元凶竟是胰岛素抵抗。而出现胰岛素抵抗的直接原因是缺乏血糖调节素。这种激素又是胰岛素能否被受体细胞识别的“眼睛”,若血糖调节素不足,则导致胰岛素不能被受体细胞识别并合成利用。使本来分泌正常的胰岛素只有少量或部分发生作用,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引起血糖持续升高。同时,大量未被利用的游离胰岛素在粘稠的高血糖作用下沉积于血液中,血管氧化、硬化、阻塞、爆裂,加之不好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如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和一些药物刺激,会造成血糖调节素流失,产生各种并发症,如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心肌梗塞等。

四川建院体检组 2003、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