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中小型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0:00: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开题报告

中小型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一、课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 (一)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企事业生产实践。 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引起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而接踵而至的长达两三年的经济低迷期,对于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而言,如何生存下去成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一个关键。在此情况下,对企业进行适当的“开源节流”成了企业急需面对并解决的问题,而利用成本核算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合理降低成本、节省开支是解决其问题最直接而又最有效的方法。 (二)研究意义 我国中小型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因此对中小型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就当今经济局势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要求附参考文献) (一)国内研究动态 1993 年以前,我国成本会计采用完全成本法来核算产品成本。完全成本法是将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中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都计入产品成本,而只将非制造费用中的销售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称为完全成本法。1993 年我国对会计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依据国际惯例采用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 。2006 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实施以后,核算概念在表述上有所改变,准则中将其表述为“确认和计量”。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计量属性的采用,是对历史成本的修正,既影响资产计量,同时也影响收益计量,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充分体现出来,全面收益计量呈扩大趋势,计量基础的增加在影响资产计价的同时必然对成本计量结果产生影响。

1

不同行业成本的组成有其共性,但各行业具体又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很多学者对有关行业的成本问题进行了研究。 以煤炭开采企业为例,张桢涛重点对其环境成本、安全成本进行细致分析,同时从成本补偿的角度阐述环境成本、安全成本和资源成本是如何补偿和维系煤炭企业简单再生产的。 物流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质,学术界更热衷于物流业管理及其相关领域,有关成本的研究较少,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陈扬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研究。她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特点,对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展开研究,提出适合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制造业对成本的研究重点还是在成本管理上,其经历了三个阶段(1)企业成本的经验管理研究。(2)企业成本的科学管理研究。(3)企业成本的现代管理研究。我国的学者王文彬、章智梅,梅克华,王允初等分别对我国轻工业、机械制造业、纺织业的成本管理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左佳通过对作业成本法在港口企业中的应用进行理论性论证及实际操作研究,表明作业成本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适用于港口企业。 教育成本的研究近年来也成为了热点,国内外的许多财务会计及管理方面的专家和高校管理者对高校成本的计量、预测、计划、核算等方面做了部分阐述,并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闵维方以会计信息资料为基础,计算了某大学各类学生培养成本。 供电企业与房地产企业成本研究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都存在着对成本费用披露信息的需求与实际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具体方面操作困难的问题。王平心通过对我国目前供电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及其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按输配电成本分开核算成本和按电压等级分开核算成本两种方案。 (二)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企业在成本核算上的经验明显的高于国内企业,它们不仅在核算体制上有共同的特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国外有着成熟的经济制度,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 近年来,全球的成本核算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位置核算法影响最大。 作业成本法最早产生于上世纪 30 年代对水力发电企业进行成本分摊时所作的分析。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经过卡普兰教授的进一步阐释,逐渐为大众所熟知。作业成本法包括两种:传统的作业成本法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成本位置核算法是德国企业最常用、影响力最大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成本

2

会计的核算方法通常被分为三类,分别解答三个问题:(1)发生了哪些成本——成本种类核算;(2)这些成本发生在什么地方——成本位置核算;(3)这些成本是为谁发生的——成本承担者核算。 Kaplan (1991)《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一文提出将时间因素嵌入作业成本法中。其核心思想是引入一个“时间等式”,增强其操作性。Robin Copper 和Robert Kaplan (1997)《成本与效益:使用整合的成本系统驱动盈利能力和业绩》,(1999)《成本管理系统设计》,这两本书全面阐述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局限性以及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George Forster 研究后发现,在公司内部使用作业成本法信息最多的部门是财务部门,应用最多的领域包括生产加工、产品定价、零部件设计和确定战略重点等。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名为“弹性边际成本法”(简写为 GPK)的成本核算方法,近年来也受到美国人的推崇。在 GPK 方法中,成本中心的设置与 ABC 方法中不同。它要求一个成本中心只能有一个经理,一个经理可以负责若干个成本中心,并且特别强调一个成本中心内业务的同质性,因此,其成本中心的划分是按照组织/责任/分组归类的原则来确定的。在 GPK 方法下,不仅可以避免费用需要在几种作业间分摊的情形,而且可按照成本中心建立预算和制订报表,这套程序与企业的整体组织活动结成一体,反映了一种整体的成本管理思想。 参考文献 [1]蔡传里、许家林.瓦茨和齐默尔曼的《实证会计理论》[J].财会月刊(会计),2010(9):43-45 [2]葛家澍、林志军著.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 2 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3]陈少华编.财务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4]唐敏.企业成本核算探索[J].上海房地,2010(4):43-46 [5]邹琳华.管制和垄断对企业成本的影响估计[J].统计研究,2009(2):40-44 [6]欧佩玉等.作业分析法及其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J].会计研究,2010(2). [7]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第一版)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8]杨继良.成本会计的新方法:资源消耗会计概述[J].财会通讯,2010(2):12-14. [9]杨继良、尹佳音.弹性边际成本法的强盛生命力一德国成本会计概述[J].财会通讯.2011(3):33-3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