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34: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

摘要: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立足于现实,分析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和现状,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特点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2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 (一)缺乏指导,教育理念陈旧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互动组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以活动带动教学,通过行为引导、技能示范的方式使学生对理论与技能融会贯通。目前高职院校认识到了教育理念必须更新,把教学团队的建设提到工作日程表,但由于缺乏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的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缺少认知上的更新,使得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大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标志,但是“双师型”的建设方法与途径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路和体系,缺乏理论指导,对于“双师型”的理解不到位,“双师型”名不副其实;教学团队的建设仅局限于学校,或在教学团队建设中虽然考虑到会计界人士的加入,但会计界人士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只是挂名而已,缺乏社会性,更谈不上创

新的思路。

(二)教学团队建设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其中校企合作是最有效的途径。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校企合作上很难实现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并非真正意义的合作,会计专业的教学得不到企业的配合。同时,由于缺乏指导教育理念陈旧,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上,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思路不清,教学团队的建设只限于“年龄”、“职称”、“学历”的层次,虽然强调校企合作,却忽略了企业人才向高职院校流动渠道的疏通,技能互补的范围和程度较小,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质上仍以学校为本位,企业人才在会计专业的教学团队中徒有虚名。

(三)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结构松散,稳定性差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结构不合理,结构松散,稳定性差。一是,目前专业教学团队的设置和管理一般分为系部和专业教研室两级,大多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教学团队,但由于教研室缺乏教学工作的指挥权和决定权、教学资源的分配权,教师资源的调配权,具体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因此,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教学团队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有效运行的教学团队。二是,会计工作在企业的管理中作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优秀的会计人员一般都在领导或较重要的岗位上任职,会计工作量也大,时间性强,这些也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对于担任院校的专业兼职教师的意向

低于其他行业。基于这些原因,长期聘用优秀的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专业的兼职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会计专业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大,这就容易造成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中专兼职结构比例名义上的合理,而实际上的不合理。三是,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招生呈上升趋势,教师工作量越来越大,许多教师无法到企业挂职锻炼,专业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得不到强化。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一)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来自于教师的自身努力,一方面依靠教师团队氛围的催化作用,特别是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成长过程,通过教学团队中的一帮一、老带新协同工作,使青年教师逐步成熟,成为教学的骨干;另一方面,实训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能力的不足是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队伍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理论水平有限,教学技艺欠缺,则是兼职教师存在的问题,会计电算化专业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互相取长补短,既能使专职教师提高了实践能力,也使兼职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优化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系或教研室为载体,动态结合,校企互通,合理设置教师队伍的结构比例,各施所长,形成综合实力。通过教师间的协同工作,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充分挖掘每一个教师的潜能,扬其所长,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