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3:07: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要在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前提下,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合理划分权限,进一步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的主体和程序,并使之相互制约,解决实际中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以及对权力监督制约不力等问题。当前,我国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制制度,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发挥制度在监督公共权力方面的刚性力量,保障公共权力在制度的约束下健康运行。同时建立健全社会的监督网络,增强监督实效。当前要突出两方面监督的作用:一要切实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其明确政府公共权力的边界,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监督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让人民群众通过信访、民主评议等形式对权力运行情况发表意见、进行监督。二要积极发挥广播、报刊、电视媒体的作用,通过新闻舆论监督权力运行;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增强监督合力的实效。

(五)加强国民教育,普遍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文化素质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所以要提高国民素质必须重视农村人口的教育问题,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抓牢义务教育,发展好高等教育。法律是发展民主最好的保障,要加强普法工作,做到人人懂法,人人用法,真正能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民主真正从主体上更好地得到落实。

总之,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现代化进程面临着多重的压力与复杂的环境。现代化的启动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需要成长更需要设计,历史与中国政党的现状将此重任交给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民主形态上,中国与西方有着极大的不同。中国不采取西方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在立法、行政与司法制度设计与运作过程中都紧紧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参政的渠道与方式也往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支持下进行。在社会民主形态上.由于历史上中国缺乏基层民主生活的传统,当今社会民主能否发展及其性质与发展的程度更是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推动。简而言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中国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认识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存在的问题及不断探索前进是当前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必由之路。

摘抄:

闫莹雪《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浅析》 在我国的民主政治生活中还存在以下几对矛盾: (一)认识上的误区与民主建设的实践之间的矛盾

一是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对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存在民主工具化、手段化倾向,没有从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目标的高度上来认识,从而导致实践上的偏差。二是对我国民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思想认识不足,把民主政治建设看得过于简单化和理想化,使得主观脱离客观,缺乏严肃的理性思考。三是对西方国家民主,不是盲目追寻就是一概否定,对民主在我国的运行没有一个科

学的态度。四是民主意识比较薄弱,公民参与意识和意愿不强,参与能力水平不高。

(二)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的矛盾

政治体制高度集权的弊端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臃肿庞大的党政机构、等级授权的干部制度、林林总总的官僚主义、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还没有根除,民主制度化、法制化的任务还没有彻底完成,人治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改变。民主政治建设中还存在着重实质民主、轻程序民主的问题,注重民主的内容,忽视民主的实现形式,加大了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难度。

(三)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矛盾

我国民主政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但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人民政治参与能力严重不足;城市基层参与机制还不健全,居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不畅通;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缺乏力度,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职工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方面缺乏制度规定。《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妨碍着一些民主措施的有效落实。

(四)公民政治权利的多维与监督缺位的矛盾

在民主实践中,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缺乏具体法律保障。在监督方面,由于体制的原因,民间组织力量薄弱,法规不完善,权利监督机构不健全,新闻舆论监督缺乏操作性,人大和政协存在“虚位化’倾向,监督往往只停留于搞调查、听汇报、作批

评、提建议,因而弹性大、刚性小。监督机制虚置,政治监督不到位,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这也是腐败现象发展蔓延的体制机制根源。

施雪华崔恒 《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路线图研究之一》

政党是民主制度建立、稳固与良性运行的关键。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政党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自然的逻辑结论:由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和国家民主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独特发展路径。中国政治民主形态的特殊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走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发展路径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

张 洋《浅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十八大精神的理性思考》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从量上衡量民主政治,可以从四个方面对政治系统民主化进行丈量。第一,政府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程度。政府是代表全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还是只代表少数人或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第二,全体社会成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对政府的权力配置和运作过程的认可程度。政府制定的相关政治制度、法律和政策,在多大程度被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可或抵斥,关系到政府在管理社会权威性和社会的稳定;第三,全体社会成员通过不同途径

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程度。一个国家社会成员的参与程度,影响到政府在制定政策决策的正确性和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性;第四,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公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程度。政治透明度是社会成员知政、参政、议政、督政的重要依据,可以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最大限度地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要求,并及时地防止和阻止各种违宪行为。从质和量这两个层面来探讨民主政治的内涵,可以使我们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界定民主政治的标准,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于晓琳《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

当前我国民主理论的研究是不够的,理论界充斥的大量的民主理论都是西方的,中国自己的东西不够多。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迫切需要民主理论的相应发展。因为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只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才能科学地指导实践。完善的理论体系是其合法性的重要依据,是其发展的指导原则。我国要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民主理论和话语系统。没有自己的理论和话语支撑,实践就缺乏自觉性,就会受到干扰。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关系,形成通过理论研究去指导实践创新、通过实践创新来检验理论对错的良好局面。民主政治只有在完善的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成熟的民主理论,才有成熟的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