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省高中毕业班单科质检物理试题(含参考答案)综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11: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

物 理 试 题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

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用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A. kg·m2·s-2 B. kg·m·s-1 C. N·m D. J

2.如图,a、b、c、d为光滑斜面上的四个点。一小滑块自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ab、bc、cd各段所用时间均为T。现让该滑块自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则该滑块 A.通过bc、cd段的时间均大于T B.通过c、d点的速度之比为1:2 C.通过bc、cd段的位移之比为1:3

D.通过c点的速度等于通过bd段的平均速度

3.图为模拟远距离交流输电的电路,升压变压器T1的原、副线圈匝数比n1 : n2 = 1 : k,降压变压器T2的原、副线圈匝数比n3 : n4 = k : 1,模拟输电导线的电阻r = 3 Ω,T2的负载是规格为“15 V 45 W”的灯泡L。当T1的输入电压为16 V时L正常发光,两个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则k的值为

3

A.

2

B. 3

C. 4

D. 9

16V 考试时间:90分钟)

a b c d r ~ n1 T1 L n2 n3 T2 n4 1

4.如图甲,在力传感器下端悬挂一钩码。某同学手持该传感器,从站立状态下蹲,再从下蹲状态起立回到站立状态,此过程中手和上身保持相对静止。下蹲过程传感器受到的拉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则起立过程传感器受到的拉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可能是

5.如图,在匀强磁场中,两根平行固定放置的长直导线a和b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匀强磁场方向与两根导线所在平面平行且垂直于两根导线,此时a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F1。若撤去b,保留匀强磁场,则a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F2;若撤去匀强磁场,保留b,则a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 A.F1-F2 B.F1+F2 C.F1-F2 D.F12+F22

6.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在下列哪些条件下总动量一定守恒? A. 系统只受重力 B. 系统不受外力

C. 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D. 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做功

7. 某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中由于受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其运行轨道会发生变化。某次测量时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1,一段时间后再次测量时其轨道半径变为r2,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先后测量时,卫星的角速度、动能、机械能分别为ω1、Ek1、E1和ω2、Ek2、E2。则 A.r2<r1 B.ω2<ω1

8.如图,a、b为某孤立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两点,a点的场强方向与ab连线的夹角为60°,b点的场强方向与ab连线的夹角为30°,则 A.a点的场强小于b点的场强 B.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

a 60° 30°

22a b B I I C.Ek2<Ek1 D.E2<E1

b

Ea Eb C.将一电子沿ab连线从a点移到b点,电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将一电子沿ab连线从a点移到b点,电子受到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2

9. 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和谐号动车组由动车和拖车编组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为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为拖车。某列动车组由8节车厢组成,其中2车和7车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假设该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相同运行状态下2车和7车提供的动力相同,运行过程中每节车厢受到的阻力相等。如图,该动车组以1车在前、8车在后的方向沿水平直轨道运行,则 A. 启动时,7车对6车的作用力为推力

B. 关闭动力滑行时,6、7车之间既无推力也无拉力 C. 匀速运动时,6、7车之间既无推力也无拉力

D. 匀速运动时,6、7车之间的作用力小于2、3车之间的作用力

10. 图为某电动汽车在加速性能试验过程中的v-t图像。为了简化计算,可作如下近似:汽

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恒定,在0~30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0 s后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保持不变。近似后可得 A.15 s末、30 s末汽车的牵引力大小之比为2 : 1 B.15 s末、30 s末汽车的发动机功率之比为1 : 2 C.30 s末、54 s末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 : 3 D.0~30 s内、30~54 s内汽车发动机做功之比为5 : 8

24 18

v/m·s-1 1

5 t/s O 10 30 5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