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7:04: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绩溪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命题:叶光华 审核:王光静 第Ⅰ卷 阅读题(86分)

一、(9分)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

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本周出版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他向记者披露了这份“隐藏的食谱”。

经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文字记载,他探讨了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的重要性。据胡司德研究显示,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他说:“厨师、屠夫和侍应这类职业将一些塑造领导力所需的才能具体化了。比如,为了不让任何一种味道太重而盖过另一种,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常常所说的和谐、公正和平等。此外,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也表达了秩序和规范的观念。” 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是有史书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贤佐。他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但有一段时间,给商汤王做的饭总是太淡或太咸。问及此事,他在解释时借机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胡教授以伊尹为例,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代名厨成为一朝贤相,并以自己的厨艺启发商汤王执政的。

与许多西方人不同,胡教授对中国饭局酒桌上的“哲学”十分了解,他说,“许多正式的晚餐或宴会,它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要体现宾客的身份地位;夹菜的时候也要按尊卑分先后顺序;无论是敬酒还是回敬,都要遵循来宾的贵贱等级;此外,贵宾与普通客人使用的餐具器皿也会有所不同”。胡教授介绍说,中国古代的宴会同样也是个社交场所,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中国的饭局让这位英国教授不由地联想到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他认为这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在当代社会里,如果你想与人沟通交流,最好的方式通常都是邀请他们吃饭。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带学生们参加这类正式晚宴,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吃不言,睡不语”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句古训,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食不厌精”、粗茶淡饭的饮食哲学给胡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自己也喜爱粗茶淡饭,因为粗茶淡饭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圣贤的理念,不暴饮暴食也体现了节制有度的概念”。“此外,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是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的典型例子。他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虽然在宫廷中常常需要出席各类酒宴,但孔子从未让自己喝醉过”。

胡教授还相信,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会影响一个人的道德品性。他表示,“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这就是中国人现在也在提倡的‘胎教’”。 1.下列有关“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蕴含着生存之道,并将这种生存之道生动地比喻为 “隐藏的食谱”

B.宴会上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

主,体现了一种酒桌上的“哲学”。。

C.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十分重要。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 包括对道德品性的影响。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吃不言、睡不语”、“食不厌精”、粗茶淡饭、不暴饮暴食的饮食习惯都能够体现中国的饮食哲学,胡教授也喜欢这样做。

B.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胡司德认为在这些方面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

C.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等做法能具体体现和谐、公正、平等、秩序和规范的观念。

D.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他借做菜的道理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成为一朝贤相。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有一段时间大臣伊尹总是有意把商汤王的饭做得太淡或太咸,目的是引起商汤的疑问,借此机会启发商汤王执政。

B.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夹菜的先后顺序、敬酒和回敬的规则、使用的餐具器皿,都与来宾的贵贱有关,胡教授认为这都体现了宴会的社会交往功能。

C.孔子能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在宫廷酒宴中从未让自己喝醉过,是圣贤理念的体现。

D.中国古代的宴会上,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体现了中国饭局的娱乐功能。 二、(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

D.“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胡教授相信这种影响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注:?僦jiù,租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 权:权且、暂且 . B.多一时之贤 多:增加 . C.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延:拖延 . D.以不视疾为恨 恨:遗憾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 A.以笏撞之折齿 皆白衣冠以送之 .. B.当世知名之士 . C.而小人权幸皆不便 .D.乃辅臣例宣借者 .

行李之往来 .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A、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B、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C、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D、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7.把下列课文句子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3分)

(2)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4分) (3)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0、古诗文填空。(8分)

(1)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红楼梦》林黛玉)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3)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 (4)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 (5)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6)空闻虎旅传宵柝, 。(李商隐《马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