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学生减负政策失灵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5:44: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小学生减负政策失灵的原因及其改进对策

作者:游怡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4期

摘 要:随着小学生压力不断增加,社会上“吊瓶班”、“输液教室”等现象的大量涌现,教育部在2013年8月22日拟定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公开征求群众意见。但是减负政策并没有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文就政策失灵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并且认为政策制定应该循序渐进,中国人才选拔模式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幼、小、中、高等教育的教学压力应更加均衡化,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减负政策;竞争 一、政策的提出背景及实施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已经从小学阶段开始出现,近两年来,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间有所增长,但是仍然出现了小学生深夜写作业猝死课堂,小学生自拟“想得美”课程表,留告别信出走,喝墨水缓解压力等新闻。可见目前小学生减负政策出现了失灵现象,政策制定实施过程存在一定的弊端。

对于减负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肖建彬认为减负即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刘合荣认为学业负担是指当代中小学生在学校里承担的学习任务、履行的学生职责和由于学业、生存及发展竞争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同时也包括其所付出的身心发展代价。现阶段,小学生负担过重一般表现在校内学习竞争激烈、课后作业量过大、校外培训过多、自由支配时间较少等几个方面。 二、减负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

(1)社会竞争给小学生带来的压力与减负后的培养效果不对等

小学生压力主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目前,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父母的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家庭的核心问题,相应的,父母长辈之间越来越多的关心小学生的学业状况,并进行比较,这无疑会增加小学生的负担。社会升学压力是最主要的压力来源,以学业成绩优劣来作为录取标准。

小学生减负政策实行阳光入学、均衡编班,而在教育资源分批极度不均匀的情况下只会造成贫富状况决定教育状况的恶劣后果,学区房的出现使得家庭环境优越的孩子能够有机会获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零起点”教学政策要求不得拔高教学,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大班教学使得学生人数增多,学生差异较大. (2)人才评价和选拔模式没有达成一致

小学生评价要求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至于当今社会上对小学生兴趣特长培养的需要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中的孩子,除了日常校内学习,一般都会参加一到两门兴趣培训班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加社会竞争力。

然而从初中开始,人才衡量标准相对单一,初中录取考试只是以单次的招生考试成绩作为标准,竞赛成为了进入名校的通行证,而竞赛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是不能实现的,甚至有学校明文规定学校不开设竞赛培训,这毫无疑问是自相矛盾的。 (3)中国教育连贯性的欠缺与不平衡性

这里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中小学阶段的压力与大学阶段的压力分配不均。相比之下,大学生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就业压力方面,课程压力和学业压力相对较轻,大学生堕落颓废的现象比比皆是。大部分的时间都集中在了休息上,沉迷于电脑游戏、电视剧,以致发生了大学生猝死网吧,结交不良网友等一系列的悲剧。

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四门课,头两年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学生能在两三年内修完32门课,达到要求。 (4)家长追风校外培训的盲目性

不少家长抱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孩子送进培训班,而往往都是浅尝辄止,多而不精,揠苗助长,盲目跟风,看到别人学什么自己的孩子就学什么,完全没有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给孩子造成了额外的负担。或者孩子压根就不感兴趣的项目强迫孩子进行学习,势必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减负政策指定和实施的改进对策 (2)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循序渐进

在深化教育改革方面,按照方向要准、步子要稳、信心要足的原则,循序渐进,试点先行。在所有的制度领域尽可能早地开始推进改革 ;但不要指望任何一项改革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也不要指望所有政策实现能一步到位。在体制转轨的任何一个阶段, 改革者都必须防止不协调的发生, 并努力避免“瓶颈”和“过激” , 以达到最大可能的协调, 这将最小化体制转轨所需的总时间 。

(3)人才评价和选拔模式的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才评价要向综合性方向发展,不以分数来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当然这也要转变中国人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是人们懂得任何一项技能技术都是可以谋生的手段,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4)家长校外教育投资的选择性

有教育专家指出,目前很多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提高班只是出于盲目从众心理,其实相当一部分并不适合孩子。有些补习班就是提前给孩子灌输课堂上还未讲到的知识,虽然孩子因提前学习,成绩略有提高,但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的补习班给孩子做超出教学大纲的训练题,会让孩子混淆了当前所学知识,适得其反。家长必须提高甄别性和选择能力,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少而精而非多而杂,培养孩子一到两项专长。 注释:

[1] 刘胡权.“ 减负令”背后的故事--学生减负政策解读之一[J].中国西部,2013(27). [2] 实用教育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EB/OL].http://www.chinadi -ly.com.cn/hqgj/jryw/2013-08-22/content -9922055.html

[4] 劉叶.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