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讲义(珍藏版!华图+中公精华)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1:36: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资料分析: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进行机械化、流程式操作。(做题顺序,排在前二或三位)

主要考察应考人员对各种形式的统计资料(包括文字、图形和表格等)进行正确理解、计算、分析、比较、判断、处理的能力。

解题步骤:

(1)快读巧画:一个一个带着问题读题干(30s);巧画(时间“ ”;对象“ ”;陷阱“ ”) (2)以题定位

阅读法(材料结构)II最难III最简单 通用重点 略读 分类重点 参考时间 (3)准确列式

文字型材料 总分型 材料主旨 关键词法(其中) (4)合理估算 30-60s 具30%(难在阅读) 并列型 (即标题)、 主旨中心法 计分(0.7-1),17个/20以上

体15-30s 表格型材料43%(难在计算) 时间表达、 横标目,纵标目 数10-25s 图形型材料 柱状趋势图18% 单位表述、 横轴,纵轴 一、统计术语 据10-20s 27%(两者之间) 饼9% 注释(图示) 类别名称 (一)掌握型术语

(1)百分数<一个是量的比较>:A/B*100%。解答与百分数有关的试题时,要明确是以什么作为标准来进行比较(和谁比,就是以谁为标准)。如: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的产量为b,今年的产量比去年高10%,则b-a=10%a(以去年的产量为标准);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的产量为b,去年的产量比今年低10%,则b-a=10%b(以今年的产量为标准)。

百分点<一个是率的比较>: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动幅度,没有百分号。如:今年的产量提高了17%,去年的产量下降了12%,则今年比去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但是不能说今年比去年提高了29%。

成数:一成即十分之一。 折数:一折即十分之一。 比重:整体中某部分所占的份额。 (2)基期、现期(报告期) 基期:作为对比基础的时期,现期:相对基期而言的一个概念。 如:“和2003年8月相比,2003年9月的某量发生的变化”,则以2003年8月为基期,2003年9月为现期。

(3)倍数: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对比。如: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3倍,则今年产量为3a;去年的产量为a,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长了3倍,则今年产量为4a。

n

翻番:即数量加倍,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原来的2倍。 (4)指数 用于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通常将基期的指数值定为100,其它量和基期量相比较得出的数值即为该时期的指数值。如:a=60,b=40,若b的指数为100,则a的指数为150。 (9)平均数=总数量和/总份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若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值就是中位数。

(10)进出口总额、顺差、逆差 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

当进口额大于出口额时,进出口贸易表现为逆差,又称“入超”,逆差=进口额-出口额; 当进口额小于出口额时,进出口贸易表现为顺差,又称“出超”,顺差=出口额-进口额。 (二)增长相关速算法

1.发展速度:增长量、减少量; 增长速度:增长率(增速、增幅)、减少率。

发展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增长率=增幅=增速=增长量×100% (减少率=减少量×100%)

基期量 基期量增长的绝对量(也作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 减少量=基期量- 现期量

在资料分析中,常用的是如下几种变换形式: 估算: 现期量=基期量×(1 + 增长率); 现期量=基期量×(1 - 减少率)

基期量=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

1?增长率1?减少率2. 同比:与上一期同期相比。在资料分析中,经常用到同比增长这一概念,是指和某一相同的时期进行比较发生的绝对量(数量)或相对量(百分数)的增加。主要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如:去年5月完成8万元,今年5月完成10万元,同比增长就应该用(10-8)

本期发展水平×100% /8×100%即可。 同比发展速度=

上一期同期发展水平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现在的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是一个相对量,如日环比、月环比和年环比等。如: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万元,四月完成2.2万元,环比增长(2.2-2)/2*100%=10%。 有环比增长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两种常用表示方法: 环比增长速度=?本期发展水平?上一期发展水平?×100% 环比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100% =环比增长速度+1 ??上一期发展水平??上一期发展水平3.平均增长率(如,年均增长率),如果第一年为A,第N+1年为B,间隔为N,这N年的年均增长率为r,

nn n则有B=(1+r)r=B- 1; 当x<<1的时候(x<0.05),(1+r)>≈1+nx AAn如果N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n, 这N年的年均增长率为r,则有(1+r)=(1+r1)( 1+r2)…(1+rn) nr=(1?r1)(1?r2)?(1?rn)-1<≈r1?r2?r3???rnn 混合增长率,1+r=(1+r)(1+r)……(1+r) 求平均增长率的特别注意问题的表达方式,例如: ①“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不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 ②“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 nn1n?12n?22n?1n?1n(a?b)?a?Cab?Cab?...?Cab?bnnn4.二项式展开定理 式中:Cmn? n!(n?m)!m!在资料分析中,经常会遇到根据当前数据指标和年均增长率来求取几年之后该数据指标的情况,此时可以利用该公式进行估算。

10

如: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人口总量应为15×(1+2%),此时可以

210

利用上述公式进行估算,由于0.02很小,因此估计(1+2%)比1+10×0.02=1.2略大,以此为依据就可以选择出正确答案。(08国考)

(三)了解型术语 2.常识性概念 (1)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行业,一般指服务业。 (2)GDP、GNP与出口依存度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大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国民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包括本国国民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这一点与GDP有所区别。 出口依存度,指一定时期内国内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反映一国国民经济活动与世界经济活动的联系程度,其值越高,说明该国国民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越高。 出口依存度=出口总值 GDP(3)恩格尔系数、CPI与基尼系数、景气指数、通货膨胀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生活水平越高。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恩格尔系数比经济落后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低,城市地区比农村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低。

CPI是Consumer Price Index的缩写,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相对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消费价格指数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分配状况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贫富差距越大。0为“完全平等”,1为“极端不平等”。

景气指数(0~200,中间值100)反映各行行业运行状况的定量指标。

通货膨胀,是国民经济货币供应量超过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货币需要量,从而引起价格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现象。

(4)汇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7.25,则意味着1美元可以兑换成7.25元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某一货币的升、贬值是相对而言的。比如,美元对日元升值,意味着同样数量的美元可以兑换更多的日元;反之,美元对日元贬值,意味着同样数量的美元可以兑换的日元减少。 A对B的汇率=A国的货币:B国的货币 利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货币额或储蓄存款额之间的比率。 目前的存款利率都是采用复利的计算方式,即把上期末的本息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其计算公式是为:S=P(1+i)n,式中S,即本利和;P,即本金;i,即利率,n,即存款期限。如:将1000元现金存入银行,存款年利率为2.25%,3则三年后他将获得本息和为1000×(1+2.25%)=1069。 利率=利息额×100% 本金(5)当年价格又称现行价格,是报告期当年的实际价格。 可比价格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

不变价格又称固定价格,它是将产品的价格固定在某一年不变,以此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

(6)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年内平均人口数(四)常见错误剖析 1.相似概念辨析

(1)增长率(增长最多)与增速(增长最快)

增长率:增长量的相对值,相对于基期量而言,在折线图上多表现为某一点的数值。(增长最多是增长的绝对量最大)

增速:增长的速度,反映的是增长量(率)变化快慢的程度,在折线图上多表现为曲线的斜率。(增长最快是增长的相对量) (2)“占计划的百分之几”指完成计划的百分之几;“超计划的百分之几” 应该扣除原来的基数;

“为去年的百分之几”指去年的百分之几;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的基数。

(3)人数和人次 二者的差别在于是否允许对同一人做重复计算。如:今天共有500人到某旅游景点游玩,其中50人出来后又进去了一次,那么今天该旅游景点的游客人数为500,人次为550。 (4)总产值和增加值 总产值=增加值+中间投入

二者的差别在于是否将转移部分的价值计算在内。总产值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总量,包括对转移部分价值的多次重复计算,因此数值较大;增加值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不包括从其他生产资料中转移的价值,因此数值较小。

2.常见“陷阱”

(1)时间表述陷阱 ①时间点,与材料不吻合。如,材料中提供年份的“去年”、“前年”或者“明年”之类。

②时间段,与材料不吻合。如,材料中提供的是 2001~2007 年的数据,但问题只问到 2002~2006 年的数据。如,2000~2007年(2000年至2007年),其中2000年、2995年,也算进去,共八年。

③问题里所问到的时间与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存在包含关系。如材料中提供的是2007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但问题问到的是 2007 年的数据;或者反过来。

④考生往往只将“年份”理解为“时间表述”,容易忽略诸如月份、季度、半年等其他“时间表述”。

材料一: 2007年,黑龙江省大中型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684.5亿元,增长0.9%;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61.2亿元,增长23.7%。?? 用于新产品开发经费24.8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平均每个新产品项目经费由上年的218.3万元上升到今年的286.4万元。投入增长带来了效益的增加。实现新产品产值429.6亿元,比去年增长36.6%。 例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去年相比,2007年黑龙江大中型企业平均每个项目经费增长23.8%B.2006年,黑龙江大中型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72.4亿元 C.2006年,黑龙江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61.2亿元 D.2006年,黑龙江大中型企业实现利税总额为1669.5亿元 材料二:(节选自辽宁2008年真题)我国奶业发展已经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十五”营养发展纲要》提出了中国奶品消费

的目标:到2005年,人均年消费量达到10公斤;到2010年,人均年消费量达到16公斤;到2015年,人均年消费量达到23公斤。 例2:按照俨十五”营养发展纲要》提出的中国奶品消费的目标,2005-2010年我国奶品人均消费量的年增长速度将为(假设每年以相同速度增长):A.1.6 B.(1.6—1)×100% C.1.6 D.(1.6—1)×100% 材料三: 2003年,某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2223.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7%,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与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1.2%。多年来我省原煤产量一直在2500万吨左右徘徊,且后备资源有限,2006年原煤生产量为 2760.万吨,比上年增长168.5万吨,为近年产量较高年份,原油多年来一直维持在一百多万吨的水平。2003年生产量为166.4万吨,增长9.4万吨,天燃气生产量为0.3亿立方米,增长0.1亿立方米,一次能源自给率为 20.1%,已下跌至10年来最低点,其中原煤自给率为25.9%,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原油自给率仅为9.7%,下降1.7个百分点。

例3:2001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为 ( )。A.1927.7万吨标准煤B.1953万吨标准煤C.1978.9万吨标准煤 D.2083.8万吨标准煤 (2)单位换算陷阱

①单位一定要看,务必不要“默认单位”; ②与平时表述不太相同的单位一定要特别留意,诸如“百人”、“百万”、“?”等; ③特别注意材料的信息之间或者材料与题目之间可能出现的单位不一致问题; ④在“双单位图”中务必留意图与单位及轴之间的对应。千103;万104;亿108

材料四: 数据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638.42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量的10.1%,同比增长9.9%。 例4: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多少亿平方米?A.3.6 B.0.36 C.36024.0 D.36538.1

材料五: 黑龙江省对俄出口主要商品中,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27.3亿美元,增长了1.1倍;出口鞋类6.7亿美元,增长31.6%,上述两种商品分别占对俄出口的52%和12.8%出口机电产品9.6亿美元,增长2.2倍,占对俄出口的18.3%。 黑龙江省自俄进口主要商品中,进口原木669.7万立方米,7亿美元,增长20.5%;进口肥料2.5亿美元,增长14.7%,占自俄进口的14.5%。 例5根据统计资料估算,自俄罗斯进口原木的单价大约是:A10.4美元/立方米B95.7美元/立方米C105美元/立方米D104.5美元/立方米 (3)题干要求陷阱

材料六: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例6:根据文中划线部分内容,可以求出的选项为( )。

[1]2002年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2003年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2002年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A.[1] B.[1]与[2] C.[2]与[3] D.[1]、[2]与[3] 二、类型题 (一)图型题

1.定性分析(1)柱状图、趋势图中数据的大小可以通过“柱”的长短或“点”的高低来判定。

(2)数据的增减可以通过“柱”的长度增减或“点”的高低变化来判定,有时候可以通过其对应的“格数”来判定。 (3)饼图中数据或者比例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所占扇形的大小关系来判定,某些明显的 比例可以通过目测大致得到。

2.辅助工具——直尺使用法则(1)在较大的表格型材料中,强烈建议考生利用直尺比对数据。

(2)柱状图、趋势图判断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时,可以用直尺比对的“柱”的长短或者“点”的高低得到。 (3)在像复合立体柱状图等数据不易直接得到的图形材料中,可以用尺量出长度代替实际 值计算“增长率”。 (4)在饼图中,可以用量角器。

例7:该市 2005 年 6 月的总保费收入比去年同期约增长了( )。A. 14.1%B.24.1%C. 34.1%D. 68.5%

5564

例8:总数前三的国家的论文总数约占所有国家论文总数的()。A. 45% B. 50% (二)组合型题

C. 55%

D. 60%

1.读题:从材料当中可以得到??:凡是问到“从材料当中可以得到”的时候,选项当中正确的表述并不一定可以选,所选 的选项的正确性必须从材料当中得到完全的验证。但反过来,不正确的选项肯定是不能选的。

最不恰当/最有可能??:题干想要考生找出最.满足所需条件的选项,因此并非只要满足条件即可。 可能正确/可能错误:如果题干问到“可能正确/可能错误”,凡是不能完全确定的选项都应该选上。 一定正确/一定错误:如果题干问到“一定正确/一定错误”,凡是不能完全确定的选项都不应该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