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集合、简易逻辑与不等式 作业 (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2:14: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集合、简易逻辑与不等式

一、单选题

1.已知圆O的方程为x2?y2?1,直线l恒过点(1,3),则“直线的斜率为是“l与圆O相切”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圆O的方程为x?y?1,表示以(0,0)为圆心、半径r?1的圆.当l的斜率不存在时,

223”3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l的方程为x?1,x?1与圆O:x2?y2?1相切,当l的斜率存在时,设l的方程为

y?3?k(x?1),即kx?y?3?k?0,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3?k|k?12?1,得

k?33”是“l与圆O相切”的充分不要条件, ,则“直线l的斜率为33故选A.

2.命题“?x?R,x3?3x?0”的否定为( ) A.?x?R,x3?3x?0

3C.?x0?R,x0?3x0?0

B.?x?R,x3?3x?0

3D.?x0?R,x0?3x0?0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全称命题的否定解答. 【详解】

3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所以命题“?x?R,x?3x?0”的否定为

?x0?R,x03?3x0?0.

故答案为C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全称命题的否定,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

力.(2) 全称命题p:?x?M,p?x?,全称命题p的否定(?p):?x?M,?p?x?.特称命题p: ?x?M,p?x?,特称命题的否定?p: ?x?M,?p?x?,所以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3.已知函数f?x??ln是( ) A.[?1,]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函数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从而将题中的条件转化为关于x,y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画出相应的可行域,之后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确定最优解的位置,从而求得范围.

详解:根据题中所给的函数解析式,可知函数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从而

1?x1y,若x,y满足f?x??f(?y)?0,则的取值范围1?x2x?312D.??1,1?

12B.(?1,) C.(?1,1)

?1f?x??f???212?y??0可以转化为f(x)?f(y),并且f(x)?ln(?1),可以判

2x?1????1?x?1?1?断出函数f(x)在定义域上是减函数,从而有??1?y?1,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对应

2?1?x?y?2?的可行域,根据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知在点(?1,?2)处取得最小值,在点(?1,2)处取得最大值,而边界值取不到,故答案是(?1,1),故选C.

点睛:该题属于利用题的条件,求得约束条件,确定可行域,结合目标函数是分式形式的,属于斜率型的,结合图形,求得结果.

4.已知集合A={x|1<x≤4},B={1,2,3,4,5},则A∩B=( ) A.{1,2,3,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交集的定义写出结果. 【详解】

B.{1,2,3}

C.?2,3?

D.{2,3,4}

集合A={x|1<x≤4},B={1,2,3,4,5}, 则A∩B={2,3,4}.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交集的定义与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5.若不等式a?a( )

?2??x2?1?x?0对一切x??0,2?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1?3?A.????,2?

??C.????,?1?3?,???B.?? 2??D.????1?3??1?3?,?? ????2??2??1?31?3?,?

2??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通过x的取值范围推导出a的取值范围,可先将a与x分别放于等式的两边,在通过x的取值范围的出a的取值范围。 【详解】

?a?a??x22?1?x?0

2? a?a??x 2x?112x?a?a?,2 ?a?a?21 ,

x?x?1x因为x??0,2?

所以

x?111?2,?12 xx?x2??1?3??1?31所以?a?a?,解得x?????,2???2,???? 2????【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未知字母的转化,可以先将需要求解的未知数和题目已给出未

知数区分开来,再进行求解。

??+??≤1

6.已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1≥0 ,则??=??+2??的最小值为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