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钩沉(临门一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6:06: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临门一脚:2016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钩沉(大团圆)

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与“传统”材料作文的区别。

一篇合格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内容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倘若形式载体不符,恐怕也至少要算作偏题了吧!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考生对任务驱动型作文不甚了了,写作时往往不得要领,把“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误当做“传统”材料作文来写,结果虽然是“下笔千言,思接千载”“洋洋洒洒,文辞优美”,但所写内容“不在材料范围之内”,分数便可想而知……

因此,很有必要再一次厘清“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传统”材料作文两者最根本的区别。

简而言之,“传统”材料作文基本章法(套路):

引述材料,提炼观点(或“开篇点题,引述材料”)——围绕观点,发散引申——夹叙夹议,处处点题;

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仅以“权衡与选择类为例)的章法(套路)则是:

概述比较,态度明晰——该比则比,多维说理——就事论事,少扯闲题——身份代入,明确文体。

就要求限制而言,

“传统”材料作文较为宽松,便于自由发挥;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必须严格按照各项“任务指令”行文。

就内容而言,

“传统”材料作文“多见(xiàn)于外”;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则“多析于内”。

就论证说理而言,

“传统”材料作文不如“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逻辑性这么严密。

在“比较”运用上,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传统材料”作文,其实都要“比”。 前者偏重于材料提供的几个人、几件事、几种观点等的“内部互相比较”,多限于就事论事——不准扯远了;

后者偏重“外部类比”,只要不脱离中心——可以发散类比、旁征博引。

如果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本质特征,那就是:就事论事。

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类型种种

从目前来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类型大致表现为“标准类”和“变式类”两大类,其中变式类又演变为若干小类。但不管怎么变,万变都不离其宗。考生只要认真审题,完成题目中的任务驱动指令就行了。现举例于下: (一)标准类(包含两小类) (1)表态说理类。

2015年全国I卷“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手机。 (2)权衡选择类。

1

2015年2015年全国II卷:大刘、老王、小李谁更具风采? (二)变式类(暂时包含六类) (1)理据举证类。

2016年《语文月刊》高考冲刺题(A卷):伯纳德“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要素”理据举证。

(2)权衡判断类。

2016成都高三二诊题目:对《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发表看法,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 (3)意见建议类。

2016年深圳二模作文题: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用触目惊心的图片,还是温馨提示的漫画,或者其他建议。 (4)回应解答类。

2016年广州二模作文题:回应人们对球员大黎转会的非议。 (5)因果论证类。

2016湖北七市联考题:“千锤打锣“与“一锤定音”。 (6)经验交流类。

忧愁?快乐?地球?你最喜欢跟他人分享什么,谈谈你的经验。

三、“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法上:该“比”则“比”,看“菜”吃“饭”。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权衡比较”而言,大致分两大类:

一类是“权衡比较”类——它又包含两种情况:①“显性比较”类。其特点是:题目要求中带了“权衡比较”字眼的;②“隐性比较”类。其特点是:题目要求中虽没有带“权衡比较”二字,但实际写作中仍需使用比较手法的。另一类是“无须比较”类:其特点是:材料提供的几个对象无需横向比较。比如,2015全国I卷: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手机。

仍以上前面的例子说明这一现象:

(一)标准类(以2015年发源的全国I、II卷为标准) (1)表态说理类(无须比较) 2015年全国课标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析:本文写作要就事论事。——此题不用“权衡比较”,考生只要围绕相关事件分别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言之成理就行了。

(2)权衡选择类:(“显性比较”,必须“比”) 2016厦门5月质检作文: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粉笔灰怎么飘动?如何才能消除她对师生健康的危害。大部分人可能没有关注,但中学生小郭却注意了,他希望找到解决办法,于是他邀请几位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并花费大量课余时间自学了大学微积分流体力学等知识。 尽管小郭因此学业成绩波动,但他们还是赢得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学校也特地为他们提供了一间创新型实验室,每天课后,他们就戴着口罩在实验室与粉笔灰亲密接触,测量粉笔灰的浓度及分布情况。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他们坚持反复实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的成果获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丘成桐科学奖铜奖。

小郭团队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粉笔灰怎么飘动?如何才能消除她对师生健康的危害。大部分人可能没有关注,但中学生小郭却注意了。

——善于观察、捕捉细节、发现未知的眼睛,帮助其意识到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却颇可探究的问题。

他希望找到解决办法。

——解决问题的主观意愿,即对于事物的“初恋般的热情”和目标感。 他邀请几位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

——团队与分工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志同道合者的助力。“分工合作“是亚当斯密《国富论》一书中认为的现代西方社会生产力极大丰富的根本原因。 他花费大量课余时间自学了大学微积分流体力学等知识。 ——过硬的专业技能与学科素养,永远是研究的前提。 尽管小郭因此学业成绩波动,但他们还是赢得了父母的理解支持。学校也特地为他们提供了一间创新型实验室。

——周遭之人的肯定、理解、关怀(精神支持)与学校的设备设施(物质支持)。特别是身为未成年人,需要监护人不以分数与名次为唯一评价标准和要求的宽容。宽容的氛围,永远是天才诞生的前提。

每天课后,他们就戴着口罩在实验室与粉笔灰亲密接触,测量粉笔灰的浓度及分布情况。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他们坚持反复实验。 ——沉潜、坚持、投入。“宗教般的意志”

●解析:本题写作要“就事论事”。写法任务:体现你的思考、权衡(比较)与选择——硬性比较,必须比较。”比”什么?比“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三步“比”:开头“概括比”,继而表态点题; 论述“逐层比”; 结论“呼应比”。“权衡比较”是铺垫,“选择”材是作文的重点,要花大力气来写!

(二)变式类

(1)理据举证类(无须比较)

2016《语文月刊》高考冲刺题(A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分)

南非有一位叫伯纳德的医生,在他担任实习医生的时候,为一个7岁孩子做心脏手术,却误伤了孩子的心脏外壁,孩子死了,伯纳德吓得够呛,充满懊悔。他的指导医生李拉海问他,你有没有从这次事件中学到东西?伯纳德说:学到了!这种情况应该先用手指压迫止血,再做后续处理。李拉海说:OK,这就足够了,明天的手术,仍由你来做。

3

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伯纳德不但学习,,拿了两个博士学位,坚守医生岗位,做了很多手术,做了很多研究,写了很多医学著作,组建了一支很强的的手术团队,还用狗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伯纳德医生终于成功做了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请你就“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要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完成写作任务,表达你的观点、理据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伯纳德“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要素”,这是个立意点。它成功地要素有哪些呢?结合材料拉看,可以说方方面面,这就要“比较、筛选”,然后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几点来写了!

首先,从外因的角度看,没有指导医生的原谅宽容、鼓励支持和再次给予机会,那么伯纳德何来成功?

再者,从内因的角度看,因素太多了:①伯纳德从中吸取教训,知错能改,;②他不断学习;③深入研究;④坚守岗位;⑤组建了一支很强的的手术团队;⑥大胆创新——还用狗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等。

这么多因素,800字的文章,怎么装得下?所以,要选材了。选什么?全由考生自己拿主意——要从大处着手,抓主要矛盾。比如,外因、内因等。你认为哪个重要,或者哪几个重要,“大”的单独论证,“小”的可以先合并同类项,再进行论证,说出你的理据就行了。切不可抓小丢大,也不可以偏概全。比如,“创新是成功的因素”、“坚持是成功的因素”等就有失偏颇。 (2)权衡判断类(“显性比较”——必须“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自此,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大部分人对导盲犬乘车表示理解,但也有人表示担忧,比如车厢内有小孩,见狗就哭怎么办?车厢环境密闭,导致过敏人群感染怎么办?……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要就事论事。特别注意“思考、权衡、判断",发表对导盲犬乘车的看法。“权衡”什么?也就是“比”什么?有三个角度:①视力残障者对此条例的看法;②大部分人对此条例的的理解;③少数人的担忧。“判断“什么?就是谈你自己认对该条例实施引起的不同凡响的看法,这是写作的重点。

(3)意见建议类(隐性比较——必须“比”) 2016年深圳二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解析:此题具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目的“针对性、角色定位性、隐形比较性和文体明确性”等写作特征。

单从“比”的角度讲,本文属于隐形比较性类,写法上还是要“比”,考生落笔要么选正方,要

4

么选反方。当然,,既然是“建议类”驱动作文,考生另写自己的“建议也是切题的。 (4)回应解答类 (“隐性比较”——必须“比”) 2016年广州二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球星大黎以队长身份带领球队为北兴俱乐部赢得了赛季冠军,他与俱乐部的合同也已到期,竞争对手南旺俱乐部以更高的待遇力邀他加盟。北兴俱乐部以对他多年的培养为由希望他留下继续效力,球迷因对他感情深厚也苦苦挽留。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最终还是转会到南旺俱乐部。为此,大黎受到北兴俱乐部球迷的责骂,北兴俱乐部也未按惯例邀请他参加盛大的冠军庆祝仪式,但私下仍然把象征冠军荣誉的戒指给了他。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的球迷和大黎均遭到了非议。

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等四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解析:这也是一篇“隐形比较”的作文,比如从大黎的角度来回应人们的非议,他在谈转会的理由时,必然要将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进行比较。 (5)因果论证类(——一隐性“比”) 2016 湖北七市联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分)

传统工艺中打造一面铜锣,往往需要经过千锤锻打,才能使其规格合适,厚薄均匀,形状美观。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是定音,多由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掌锤,在锣面上不停地轻敲碎打,耳听目察,寻找定音的部位,找准之后,只需一两锤,就使一面新锣臻于完美了。正如俗话所说:“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没有“千锤锻打”,哪来“一锤定音”?寓意不打好基础何来升华?着重论述基础与升华的关系。写法:围绕因果关系,辩证对比,也是“比”。 (6)经验交流类(无须比较——可比可不比)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培根

(2)我们必须与其它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雷切尔·卡森 (3)和别人分享你的知识,那才是永恒之道。——佚名

你最喜欢跟他人分享什么?谈谈你的经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你最喜欢跟他人分享什么?这是作文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材料里有分享快乐、分享忧愁、分享知识、分享地球等等。那你跟他人分享什么?必须谈出你的理由。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门道——其实,各种材料作文,管它三七二十一,大多都可以“比”,“比”了总是没错,“比”了能把话说透,不说“滴水不漏”,那至少十之八九;一“比”,什么条理性,什么逻辑性,跟着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只是“比”法不同,考生自己去拿捏罢了!当然,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比较”只是铺垫,“选写”才是重心,不能喧宾夺主!

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怎样“比”?

有人问:是不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得“权衡比较”?开始,大家一定会不以为然。因为这话只说到了这类作文驱动任务的一部分。后来,仔细琢磨,发现这话不无道理——不是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