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浅谈小学高段数学错题集的整理与利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2:26: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小学高段数学错题集的整理与利用

廿三里二小 余丰跃

摘 要:错题集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有其推广的必要性,相对于中学错题集的很多做法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及能力特点仍有许多方便需要“因人而异”,尤其在错题集得整理与利用策略上有一些改变。

关键词:小学高段 数学 错题集 整理 利用

错题集的整理与利用一直都倍受中学老师的推崇,在对许多高考成功者的采访中,也经常发现他们所介绍的经验中会涉及到错题集。笔者翻阅资料后发现,对于错题集整理与利用的研究现在往往都局限在中学,尤其是高中,应该说经过许多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现在在中学阶段,针对各门学科的特点,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错题集思路与方法。那么,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高段数学,是否也可以借助错题集来提高学习效率呢?如果可以,中学错题整理与利用的做法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又需要做哪些改变?抱着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欲望,我进行了将近一年时间的实践,在不断地修改与完善中,对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错题集的整理与利用有了一点心得与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望批评指正!

一、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推广错题集的必要性。

(一)错题集的作用

学生做错题是难免的,甚至往往是对已经做过,错过,订正过的题目仍然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并且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后进生的身上,即使是学习相对比较优异的学生,这样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我们老师都很清楚的一点是,有错就改,有错能改才能取得进步,通过实践发现,把错题汇集起来是个不错的方法。

“错题集”顾名思义,就是把错误的题目从作业、讲义、试卷当中摘抄下来,整理成一本,便于平时的翻阅以及再检验。错题集得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错误集中,有的放矢。 2.节约时间,便于复习。

“错题集”对于学生而言是学生学习经验与学习资料积累的宝库,同时

对于教师而言是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研究学生的重要依据。 (二)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一直都十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于这两个要求,我认为“错题集”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1.

学习方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中,对于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同样也要关注对于整个学科的学法指导。不同学科都有自身的不同特点,这就势必要求学生应该掌握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错题集”就是一种富有实效的学习方法,节约时间,容易掌握。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大有裨益。 2.

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尤其是即将面对升学压力的六年级学生。在复习迎考阶段,很容易陷入题海战术当中去。在反反复复当中,会做的题目在一遍又一遍的炒冷饭,不会做的题目,因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一次似懂非懂的订正后就被扔在脑后,根本起不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而错题集就恰恰能把学生有限的精力放到关键的错题上,经过有效的强化练习,既节约了时间,也能很好的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

(三)完善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错题集”的整理与利用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项作业,一件任务,而应该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学生往往偏向于对新知识的学习,并以此来衡量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就形成了一个大家更愿意预习而不喜欢复习的局面。事实上,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更考验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温故而知新”,打好了基础才能向上发展。 (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需要

“错题集”的整理与利用在小学阶段应用得还比较少,但是在中学中这种学习方法已经比较常见和推崇。因此,即使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角度,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尽早的培养做“错题集”习惯,更好得适应中学的学习。 二、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推广错题集的可行性。

(一)高段学生可以掌握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已经具备了自己动手整理错题集的能力,少部分后进生在老师与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够完成。一开始难免手忙脚乱,不知重点。但只要老师降低要求,耐心指导,先从形式上加以要求,经过实践证明,学生整理水平会越来越好。 (二)高段数学易于操作

“错题集”得整理与利用应该带有其鲜明的学科特色,不同的学科所要整理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而高段数学不同于低段数学很明显的一点就是,知识性更强,问题分类更明确,这就便于学生能更好的归类整理。 三、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推广错题集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的态度问题

学生对于“错题集”的整理往往抱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即觉得这是没用的,甚至会觉得这只是增加了他们的作业量。因此,一开始学生整理错题集时没有恒心和毅力,为完成差事勉强应付,花了时间,却没有得到效果,形成恶性循环。 (二)错题集的整理问题

1. 杂乱无章。没有经过筛选,分类,错题集面目全非。一方面这和学生的

态度有关,因为是勉强应付,所以就胡乱堆砌,效果大打折扣。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还没有掌握整理技巧,属于能力问题,这在错题集整理初期尤为突出。

2. 偷工减料。学生为了节约时间,“改编”题目,往往文不对题,词不达意。

对后面的复习造成很多不便。 (三)错题集的利用问题

1. 第一次检测无效果。整理错题时,老师往往要求学生先把做错的题目抄

下来,然后再做一遍,以此检测自己的订正效果。但往往很多学生都是题目连答案一起抄,或者是先看一遍答案再做,少了思考的过程,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2. “一次性使用”现象比较普遍。错题集的利用率很低,往往整理好以后

就抛之脑后,或是在老师的督促下才会去看里面的错题。但没有思考的翻阅,效果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