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9学年中考语文六校联谊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6:36: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浙江省温州市2018-2019学年中考语文六校联谊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亲爱的同学:

欢迎你参加语文学科考试!现在,请仔细阅读以下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共有18小题。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安排好时间。 .....3.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均无效。 .....4.本试卷已含书写卷面分5分。 做题时,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祝你成功! 一、语文知识积累(19分)

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的温州,降水丰pèi( ),河流密布,水网交织,有着丰富的淡水资源,还有各水系的支流似绸缎般地chán( )绕。温州是水乡,而且多丘陵。温州的山俊秀挺拔,wēi( )峨壮观,层峦叠嶂,连绵不绝。我们每一个漂泊在外、客居异乡的温州游子,都难忘温州的山水,感怀她给故乡带来的富shù( ),留恋她的美。 2.古诗文名句默写(12分)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 ,晓月当帘挂玉钩。(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颜渊》第一二·五)

(5)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现多用来比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的句子是“ , ”。 (

6)诗词中的大丈夫:大丈夫当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 , ”的坚定心志和崇高品德;当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 “ , ”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心情;当有夏完淳《别云间》“ , ”的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视死如归的赤子情怀。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江入大荒流”“长河落日圆”中的江、河指的是长江和黄河。 B.范进进学回来,中了举人,接下去要参加的是会试。

C.《战国策》《史记》《左传》分别是中国传统史书体裁中的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史书。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与美国欧·亨利、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二、阅读(66分) (一)名著阅读(13分)

4.小瓯同学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读好书,好读书”的号召,开展课外阅读,有感于名人点评,小瓯把这些点评摘录了下来。现请你为它们选择对应的书名。(3分) 【名人点评】

(1)(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胡适:作者所见的是几千年来忽略了的妇女问题。他是中国最早提出这个妇女问题的人,他的作品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男女应该受平等的待遇,平等

的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

(2)(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这是一篇独特而别致的散文集。它呈现了独特的自然世界和别样的生命形态,在美丽而淳朴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着水手和吊脚楼女人的无奈和激情,表现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沉静。

(3)(著名地产商)潘石屹:这本书我一共看了七遍,每一次在我人生低潮的时候、碰到困难的时候,觉得这个坎过不去的时候,我就读上一遍。所以里面的每一个细节我都非常清楚。 【名著】A.《平凡的世界》 B.《镜花缘》 C. 《湘行散记》 (1)【 】 (2)【 】 (3)【 】 5. 相约经典《简·爱》,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简·爱之成长经历】请写出“简·爱”生活的四个阶段的相关内容。(3分) ②青年时期(做家庭教师) ④圆满时期 地点( ) ( ) ③迷茫时期(离开罗切斯特) ①童年时期(寄人篱下和在寄宿学校) 地点( ) 地点(盖茨黑得府和罗沃德学校) (2)【简·爱之对白赏析】小说中大段对白比比皆是,这些对白流露真情,充满激情,字里行间充满高贵的思想,令人震撼。在阅读鉴赏小说时,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进而感受它们所具有的魅力。阅读下面对白,回答问题。(3分)

“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驳着,感情很有些冲动。“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这段经典对白是简·爱面对罗切斯特的极力挽留的表白,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3)【简·爱之人生价值】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说:《简·爱》的结尾过于圆满,甚至脱离了那个时代女性不具备地位的社会特点,它是“败笔”。你是如何看待的,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沙漠奇遇 [俄] 伊·罗索霍瓦茨基

⑴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绽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和大地告别。

⑵考古学家米哈伊尔·葛利戈里耶维奇站在巨大无比的两座雕像脚边,他环顾四周的沙丘,隐隐地感到:这儿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究竟是什么呢?他却无法确定。惶恐不安的感觉占据了他的心头。米哈伊尔端

详着巍巍耸峙的雕像,竭力回忆5年前的情景。

⑶当时米哈伊尔参加了沙漠考察队,但他和另外两名考察队员在沙漠中迷了路。就在这时候,他们偶然在沙丘之间发现了这两座雕像。米哈伊尔清楚地记得,那两座雕像的脸是用粗线条雕刻出来的,看上去是一男一女。他们几乎分辨不出五官,只一对轮廓分明的眼睛在整个脸上显得异常突出,极不协调,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青筋,以及直愣愣的梳状睫毛十分醒目。

⑷雕像的身材很不匀称:躯干和胳膊很长,两条腿却又短又细。考察队员们争论不休,却终究不能确定这两座雕像属于哪一种文化、哪一个时代。

⑸米哈伊尔呼吸急促,呆若木鸡,无法把视线从这对眼睛上移开。他梦游似地向雕像走去,突然,他“哎呀”一声惊叫起来,裤兜里,黄铜烟盒滚烫滚烫的,仿佛在火上烤过一样。

⑹几天之后,一架飞机发现了迷路的考察队。他们回到了家乡,同行的费多罗夫,从女人雕像的脚上敲下了一小块标本,打算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不久,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了,米哈伊尔上了前线。费多罗夫也在一次实验室爆炸事故中罹难。爆炸正是在他研究那块雕像物质时发生的。据他的实验助手说,那东西犹如一种活性极强的酶,能加速一些反应,延缓另一些反应。正由于这个原因,引起易燃物质猝然起火、爆炸。

⑺战争结束后,米哈伊尔重回了那个沙漠,现在他正站在雕像面前。

⑻落日尚未全部从地平线上隐去。天地尽头,沙砾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条奔腾的火龙。一阵风吹过,沙子簌簌作响。

⑼只有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比这沙漠更缺乏生气。整整五年,它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矗立着,狂风泄怒于这些高大的障碍,从四面八方侵蚀它们。时光像沙子一样从它们身边流逝,带走人间的欢乐和痛苦。他取出一张照片,那是五年前他在雕像前的留影。这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可能!不可能!

⑽照片上,那座女雕像笔直地站着,两手下垂;而眼前,她已改变了姿势:两膝微屈,一只手伸向脚边,伸向被敲掉一块的那个地方。而那座男雕像则向前跨了一步,朝那女雕像侧过半边身子,仿佛在庇护她,右手伸向前方,握着一件武器一样的东西。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⑾所学过的知识在他记忆的屏幕上一一闪过。新陈代谢和生命持续的时间并不固定,它们因物种而异,差异幅度极大。例如葶苈属植物的全部生长过程在五六周内即可结束,但红杉属植物却能生长几千年。

⑿一个中心思想已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

⒀两座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矗立在那儿,但米哈伊尔已经领悟到这种静止不动只是一种假象,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雕像,而是来自其他行星,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物,他们由另一种材料构成,他们有自己的时间。我们这儿的一百年,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瞬间。显然,他们那儿非生物界的运动过程,也是按照另外一种节律,一种较慢的节律进行的。这个女人感到脚上疼痛,并开始对此作出反应,这竟用了五年时间;那个男人则用了五年时间才向前跨了一步。在这五年时间里,米哈伊尔经历了漫长的生活历程,他结识了一些朋友,也失去了一些同志,他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在战火中体验到了爱和恨。

⒁米哈伊尔的脑海里一下子涌现出许多问题……

⒂“瞬间”这个概念是非常相对的。人生的一秒钟并不是钟表的“滴答”一声这么简单,而是指人在这一秒钟内所做的事情。这一秒钟可以是无所作为,也可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秒钟之内,地球运行一定路程,风儿掠过一定距离,蚂蚁爬过一段小路。人可以根本不介意一秒钟时间,也可以用一秒钟按动电钮,将火箭送入太空;可以无聊地打个呵欠,也可以发现一条新的自然规律。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生命期限。时间是自然界的万物之主,而人则是自己时间的主人。

⒃沙漠尽头火红的地平线正渐渐暗淡下去,一堵墙垣似的火烧云已隐没在沙丘后面,唯有一长束橘红色的余晖告诉人们,太阳是在这儿被不可抗拒的时间送走的。

——选自《沙漠奇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