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试题及论文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19:52: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卷面分50分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 1.青少年

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2.身体意向

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也是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

3.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认知不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4.假想观众

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5.情感素质

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情感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情感。是指青少年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爱国感、同情感、正义感、责任感等。(2)理智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追求真理感、乐学感、探究感、自信感、好奇感、成就感等。(3)审美情感。是指青少年对物质或精神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自然美感、艺术美感、科学美感、自我美感。(4)生活情感。生活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自强、幸福、感恩、快乐、平静、希望、乐观等。(5)人际情感。人际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与他人相处、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乐群感、亲密感、归属感、宽容感、合作感、信任感等。

6. 自律道德

10岁左右儿童的道德判断进入了自律道德阶段。此时儿童认识到社会准则是共同约定的,并不是绝对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论。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由他律水平逐渐发展到自律水平,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认知的成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的削弱;二是获得社会经验,在同伴间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关系,意识到彼此间的平等地位等。

7.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

8. 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与跨时间的一致性。

目前研究提出教养方式主要四种类型:权威平等型父母、控制型父母、溺爱型父母、忽视型父母。

权威型父母:温暖而严厉、有明确规定与要求、严格执行、对儿童的期望与儿童实际能力一致、既鼓励自主性发展和自我管理、又鼓励亲子间的双向交流、能听取与接受儿童的意见、同时承担管教的责任。

惩罚型父母:高度重视儿童的服从与遵从、使用惩罚、专断与强硬的纪律措施、儿童应无条件接受父母所制订的规则与纪律、限制儿童的自主性。

溺爱型父母:以一种接受、和蔼甚至有些服从的方式对待儿童,他们较少对儿童作出要求,儿童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的自由,认为控制是对儿童的侵犯。

忽视型父母:尽可能少的与儿童在一起、甚至对儿童不理,对儿童的去向与活动知道的很少,很少与儿童谈心。

9.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10.同一性延缓

同一性延缓(identity moratorium)。是指延缓做出有关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性决定,如职业上的、人际间的、价值观念上的选择。玛西娅的延缓期指的是形成同一性的过程,在做出决定前经历一段对几个可能的选择进行探索的时期,处于延缓期的个体强烈地被探索与遵从所困惑。延缓可能是逃避解决同一性危机的借口,青少年在做决定前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这是非常正常的,但迟迟不做决定可能会出现问题。

二、选择填空(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计5分)

1.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消极情绪体验(B )。

A.减少 B.增多 C.不变 D.与积极情绪体验达到均衡

2.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D )水平变化的影响,其变化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A.儿茶酚胺 B.胆固醇 C.五羟色胺 D.激素

3.进入(C )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成年期

4. 10-12岁儿童青少年的观点采择处于(C )阶段。

A. 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B.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C.相互的观点采择 D.社会与习俗的观点采择。

5.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个是婴儿期,第二个是( B )。 A.幼儿期 B.青春期 C.儿童期 D.青年期 三、填空(每空1分,共计10分)

1.青少年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性主要表现在生物性过渡、_认知过渡_和_社会性过渡_三个方面

2. 初二时期是___机械识记__向___理解识记__过渡的转折时期。

3. 青少年自我中心的解除,必须具备两个条件:_认知的成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__和__获得社会经验_。

4. 进入青少年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增强,开始能够理解__亲密___和___忠诚___等词语的含义,友谊的质量发生变化。

5.埃里克森认为,__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__是青少年期所要解决的主要心理社会任务。

6. __同伴关系__是满足青少年社会交往需要、安全感、亲密感的重要源泉。 四、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计5分)

1.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心理发展会受到学习的影响。(错误 )

2.高中阶段,个体的抽象记忆已占绝对优势,具体记忆则完全消退。(错误 ) 3.青少年时期,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下降,与同伴的亲密关系提高。(正确 ) 4.道德教育应该依据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顺序而展开。(正确 ) 5.在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中,个体才得以检验自己的思想、体验冲突、协商不同的社会观点。这些同伴互动经历使得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能力得以发展。( 正确)

五、简答(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 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

青少年的生理变化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其心理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发展。一般来说,青少年的心理变化通常不是由生理变化单独引发的,而是生理变化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首先,生理变化直接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如体内激素变化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对男性来说,青春期攀丸激素的增加直接导致了男青少年性驱力和性活动的增强(Halpern, Udry, &Suchindran, 1996)。对女性的研究也发现,月经周期的第22天,随着雌性激素和黄体酮的含量大大增加,大约有40%的女性体验到更为强烈的抑郁、焦虑、烦躁、自尊心下降、疲倦和头痛等(海德,1987)。还有研究者发现,那些与同龄人相比体内激素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报告了较多的消极情感和过剩的精力(Brooks-Gunn & Warren, 1989)。激素具有激活效应,对青少年更具唤起和兴奋作用,从而影响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

其次,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会间接地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换言之,青春期身体变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并不在于变化本身,而在于青少年对这些变化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解释,在于青少年对他人反应的理解,以及对这些变化是否符合社会文化模式的认识。而这些都依赖于个体对自身变化快慢的认知、他人对此所持的态度以及社会对进人青春发育期时间的看法。例如,青少年关于身体外表的自我期望及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他们的自我形象等。青春期的到来会给青少年及其周围相关的人带来新的适应问题。青少年身体的快速生长发育和体形的变化会破坏儿童原有的自我形象,建立并适应全新的自我形象是青少年面临的一个挑战。在社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