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务监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4:07: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 电解质不平衡

运动中大量排汗,使人体内电解质从汗液中大量丢失。电解质与肌肉的兴奋性有关,丢失过多,肌肉兴奋性增高过快,可发生肌肉痉挛。 3. 寒冷的刺激

肌肉受到低温的影响,兴奋性会增高,易使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 4.肌紧张

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时间太短促,以致收缩与放松不能协调地、成比例地交替,从而引起肌肉痉挛。特别是在训练水平不高的运动员中较为多见。

(四)处理方法

1. 发生抽筋时,先检查并确定何处的肌肉产生痉挛,在针对此处的肌肉加以处理。 2. 发生肌肉痉挛时,通常只要向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使之拉长,一般疼痛都可以得到缓解。处理时要注意保暖,牵引用力要均匀,切忌暴力,以 免造成肌肉的拉伤。

3. 腹部肌肉痉挛时,可做背部伸展运动以拉长腹肌,还可以进行腹部的热敷及按摩。 4.小腿肌肉痉挛时,可伸直膝关节,勾起脚尖同时双 手握住脚用力向上牵引即可。 5. 游泳中发生肌肉痉挛时不可惊慌,可先吸一口气,仰浮于水面,并立即求救,在水中自救的方法是用没抽筋的一侧手握住抽筋的脚趾,用力向身体的方向拉,同时用抽筋一侧的手掌按住抽筋腿的膝盖上,帮助膝关节的伸直,待痉挛缓解后,在慢慢游向岸边。

(五)预防

1. 要加强身体的锻炼,提高本身之健康状况及身体素质,尤其应注意耐寒力及耐久力之增进。

2. 运动前,必须认真地做好准备动作及暖身。

3. 在高温或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应是当的补充电解质,身体疲劳时,应有充分的休息再进行运动。

4. 游泳下水时应先用冷水淋浴,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5. 预防胜于治疗,当发生肌肉痉挛时需镇定并小心处理,运动时更不可以勉强。

二、运动性肌肉酸痛

(一)释义

在进行超负荷的运动或训练后,特别是平时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或者长时间中断了体育活动又重新参加锻炼的人,在运动后,所表现出的明显的肌肉酸痛称之为运动性肌肉酸痛。

(二)征象

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

(三)原因

1.是由于肌肉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糖无氧分解时产生一种叫做乳酸的代谢产物,如果不能及时排除,乳酸就在肌肉和血液中堆积起来,由于组织缺血缺氧和酸性物质的刺激,导致肌肉酸痛。

6

2.是肌肉的张力和弹性的急剧增加,引起肌肉结构成分的物理性损伤,导致的肌肉酸痛。 3.肌肉的神经调节发生改变,使肌肉发生痉挛导致的肌肉酸痛。

(四)处理方法

1.休息

休息能减缓肌肉酸痛的现象,并可慢慢促进血液循环,能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 2.静态伸展

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痉挛肌肉的恢复。 3.拍打按摩

对酸痛局部进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有助损伤修复及痉挛缓解。当然也可以进行自我放松治疗,一般以颈背、四肢为主,头部和胸腹为辅。

4.热敷

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

(六)预防

1.锻炼安排要合理。在刚开始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增大。 2.局部温热和涂擦药物。锻炼后用温热水泡洗可减轻肌肉酸痛。

3.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紧张肌肉的恢复。 4.做好锻炼时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5.在出现肌肉酸痛时,可采用变换肢体练习的方式,缓解局部肌肉的酸痛和消除疲劳。

三、运动中腹痛

(一)释义

运动中腹痛是由激烈运动引起的一时性的机能机能紊乱。

(二)原因

1.胃肠痉挛

多因饮食不当、暴饮暴食、离运动时间过近或吃得过饱、喝得过多(尤其是冷饮),或因吃的是产气食物和不易消化食物(豆类、薯类、牛肉等)而发病。

2.肝脾区疼痛

如果发生在运动刚开始,其原因多为准备活动不足。

由于剧烈运动,呼吸变得不均匀,没有节律,使呼吸变得表浅,频率过快,从而造成呼吸肌疲劳,甚至痉挛。同时呼吸短浅,胸内压较高,也会妨碍下腔静脉的回流,也会造成肝、脾淤血性肿大或肝、脾被膜紧张而引起疼痛。

肝、脾悬重韧带紧张牵扯,亦能引起疼痛,多发生在运动中后期。

3.腹直肌痉挛

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大量排汗,盐分丧失,水盐代谢失调所致。

7

4.腹部慢性疾病

运动者原有慢性阑尾炎、溃疡病、慢性盆腔炎或肠道寄生虫等,参加激烈活动时,由于受到振动和牵扯即可产生运动中疼痛。

(三)处理

1.在运动中发生腹部疼痛时,不单是运动性疾病的运动中腹痛,要迅速准确地做出鉴别,停止训练送医院急救。

2.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能服用止痛药,因为会掩盖病情造成误诊。 3.一般运动过程中腹痛时,可适当减速,调整呼吸,并以手按压。

4.如属胃肠痉挛,可针刺和手刺和手指点揉内关、足三里、大肠俞、阳陵泉、承山等穴,亦可用阿托品0.5毫克即刻注射,或口服“十滴水”。如属腹直肌痉直肌痉挛,可作局部按摩和背伸动作,拉长腹部肌肉。

(四)预防

锻炼要讲科学,运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并应合理安排膳食,饭后1--2小时才可参加剧烈运动,不吃冷饮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准备活动要做得充分、合理,要由一般的慢的身体练习开始,逐渐加大运动量和强度。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呼吸节奏,失水较多时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和盐。

四、极点

(一)释义

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动员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导致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的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二)征象

呼吸困难,胸闷难忍,下肢沉重,动作迟缓,并伴有恶心

(三)原因

“极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致使供氧不足,大量乳酸积累使血液pH值朝酸性方向偏移。

(四)处理

减轻“极点”反应的主要措施包括

1.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 2.继续坚持运动 3.适当降低运动强度

4.调整呼吸节奏,尤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恰当地克服“极点”反应的措施有助于促进“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极点”出现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8

五、运动性中暑

(一)释义

它是指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量超过身体能散发的热量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

(二)征象

高热;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皮肤发热、干燥或呈粉红色。

(三)原因

1.先天性原因,如慢性特发性无汗症。

2.功能性原因,低体能水平、低工作效率、皮肤表面积减少。

3.后天性原因,汗腺功能紊乱、传染病、X线照射、皮肤烧伤后大疤痕、药物影响等。

(四)处理

1.场地急救要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气管内插管),测量血压、脉搏、直肠温度,点滴输液,对严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2.住院治疗包括降温、心脏监护、输液,必要时透析等。

(五)预防

1.夏天炎热季节时避免在一天中最热时间进行。每运动50分钟后至少休息10分钟。 2. 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和盐。

六、运动性昏厥

(一)释义

在运动过程中,脑部突然血液供给不足,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发生暂时性知觉丧失现象,称之为“运动性昏厥”。

(二)征象

开始时可能是感到头昏眼花、心悸气促、恶心想呕、出冷汗,继而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呼吸缓慢,眼睛发黑,失去知觉而昏倒。

(三)原因

因为长时间剧烈运动,四肢回流血液受阻,或突然进入激烈运动状态(如疾跑、冲刺),或在极度疲劳下继续勉强地锻炼,或久蹲后骤然站起,或疾跑后急停,或空腹状态下锻炼出现低血糖等,都可引起运动性昏厥。

(五)处理

如一旦出现运动性昏厥,应及时将患者平卧,松解衣领和腰带,使脚高于头部,并进行由小腿向大腿、心脏方向推摩,促进血液快速回流到心脏,也可点按人中、合谷穴。

如发生呼吸障碍,即进行人工呼吸。轻微患者可同伴搀扶慢走,并协助做伸展运动和深呼吸等。

9

(六)预防

平时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运动时要控制运动负荷,防止过度疲劳。

七、游泳性中耳炎

(一)释义

游泳性中耳炎是游泳时细菌随水进入中耳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

(二)征象

早期发病只会觉得耳有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和轻微耳痛,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到了中耳炎后期,牵拉耳朵或压耳屏都会引起明显疼痛,甚至会有耳朵流脓、耳鸣及暂时性听力障碍等,还常伴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三)原因

游泳性耳病常常由于游泳或淋浴所致的耳内过度潮湿而引起。在污染的水中游泳是游泳性中耳炎常见的原因。

(四)处理

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除积极治疗外,平时还要注意排除咽鼓管不通气,预防鼓膜内陷,方法是经常作吞咽动作,保持咽鼓管畅通,使耳室内压力与外耳的压力平衡,避免鼓膜内陷。

(五)预防

1.游泳前作好体格检查。

2.游泳时用蘸有凡士林油的脱脂棉塞紧外耳道,可起保护作用。 3.游泳后及时把外耳道内的积水排净。

4.鼻子呛水后应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将水擤出,不要同时捏两个鼻孔用力擤。 5.跳水要注意姿势和方法,不要使耳朵直接受水拍击,以免发生鼓膜外伤。

第四节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置

一、运动损伤的释义及发病原因

(一)释义

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