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5:32: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论文范文 ※毕业设计 ※学术论文 ※大学论文 毕 业 论 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苏苏办公模板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摘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这门课程要求我们执教老师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照本宣科,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我们要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

【关键词】开放 生活 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

现在的一些思品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正因此,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一)激发兴趣,进入自主学习之门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上激发兴趣有以下几种方式:

1、角色扮演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

2

现出来。如在《56个民族是一家》中,通过学生小品表演的形式来感受和体验民族团结。然后让学生思考:在与各少数民族交往中应注意什么?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

2、成功体验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非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功的体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学生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问题时,经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二是当得到教师表扬的时候,学生心理有一种愉悦感,学习兴趣倍增。 (二)丰富教学内容的认知环境,轻松学习知识 1、教学资源环境要多样

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在讲《交通连四方》内容时,让学生利用图书室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以对该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9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感兴趣”、“收获大”。取得如此效果是因为:一、现代媒体迅猛发展, 学生习惯于这种大信息的接触;二、这种对知识 的“立体”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全新认识, 即学习社会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生动的交流,甚至有学生称为“很好玩,都不像读书这么辛苦”,继而产生出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与大家交流的“资源共享”心态。

2、思维环境要扩散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散、联想 的思维空间。资源环境与时空环境为思维环境的广度、深度提供了延展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不以某个现成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某一社会现象、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学生只要言之哟理,言之有据,应允许有多种见解、多种看法。 (三)优化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习效果 1、更新评价观念

打破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揉和统一,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既注重共性与结果,又重视个性与过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