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的德育实效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9:27: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职教育的德育实效性

摘要:德育课教学的目的是否达到,德育课教学效果是否明显,都需要在学生的实训、实习、就业、创业等过程,通过他们的表现,以及企业对他们的评价中得到反馈,学生顺利就业,并在工作中得到企业认可。而作为德育课教师,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正所谓“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关键词:中职 德育教学 实效性

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提高教学效果的本质要求,为增强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及课堂感染力,如何正确发挥德育课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借用苏轼的两句诗来做个比喻,德育课的作用同专业课的作用相比而言,仿佛“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德育课正如诗中所说的“清欢”,“清欢”就是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而作为德育课教师,恰恰就要追求这样一种境界。

德育课教材中,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一直是中职德育课的重点内容。而如何培养学生将创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增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也正是德育课教学的初衷。

应该是每一名德育课教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是在普高升学无望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自己对专业认识不多,没有树立职业理想,自然也没有学习动力。只想在尚且不能就业的年龄段到职业中专混个文凭,这样的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可想而知,毕业来到工作岗位后,专业技能一定不行,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薄弱,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不强,但是后悔晚矣。无法为企业所用,自然就业或者创业一说更是无从谈起。

那么,怎样帮助这些孩子找回自信,找到方向,使学生珍惜在校期间的各科学习,习得一技之长,毕业后能真正顶岗顶用。这是中职德育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德育课实效性的充分体现。中职生毕业后能为企业所用,用人单位愿意接收中职学校的学生,校企联合办学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理想,这样的中等职业教育才会被社会所认可,也才能为经济建设服务。

让学生懂得中职教学是以职业技术应用和职业理想教育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协调发展才是通往成功就业之路。至此,德育课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通过德育课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夯实书本上的理论基础,增强实践中的操作水平,以职业道德教育促进职业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懂得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可以验证他们理论学习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注重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建立了自信,获得了技能,拥有了能力,职业理想的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才有了依托和载体。

德育课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拥有职业理想,养成职业道德观,遵守职业规范,教育学生养成认真、严谨、守信、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实训课教学中从小事做起,做到小问题不出现,大环节不出错,保证全程无质量隐患。这样的学生,才能在就业后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成为企业发展的后劲和生力军。

德育课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信念,不断加强再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目标性、模块式等活动,让学生开动思维,集思广益,共同完成项目,在实操中真切体会只有合作才能取胜,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懂得一个人离开了团队将无法完成一个项目,有合作才有最后的成功。

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在帮助学生择业、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都作出了较好回答,但从实效性的角度来讲,其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作用、成效不是十分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必须顺应市场的发展,与时俱进,鼓励自主创业,有了自主创业才能更好的促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