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6:44: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李二堡中学 董建伟
○1确定量程……选择 ○2确定分度值…… ○3读数,写上单位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 (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4、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第二节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难点:
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端的电压,找出规律。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课时:2时(1串联,2并联)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二、导学达标: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引入课题:1、 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 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 在并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 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30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李二堡中学 董建伟
进行新课:
1、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学生猜想: Ua=Ub=U总
Ua+Ub=U总 ………… (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 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两端的电压Ua b两端的电压Ub 电源两端的电压U总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U总=U1+U2+……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 2、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学生猜想: U=U1+U2 U>U1>U2 ………… (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两端的电压Ua b两端的电压Ub 电源两端的电压U总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U1=U2=U3 =……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例:上两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31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李二堡中学 董建伟
第三节 电阻 变阻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试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重、难点:
电阻的大小因素。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阻丝 教学课时: 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导体…… 绝缘体……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试验:课本13页图6.3-1示 结果:不同的电阻丝,灯泡的亮度不同。 进行新课:
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符号:R 单位:欧姆(欧)(Ω) 其他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1kΩ=1000Ω 1MΩ=106Ω 例: (2)、一种元件:电阻器,符号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a、材料
b、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c、横截面积:
学生阅读:13页表格,了解电阻的属性。
学生阅读: 半导体、超导现象(教师可进行一定解释) 3、变阻器: 电位器、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符号 (1)、结构:实物观察 (2)、原理: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 (3)、作用: (4)、使用:
学生试验: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注意问题: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电阻的大小如何判断?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32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李二堡中学 董建伟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一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重、难点:
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
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课时:3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通过讲解上一节课的练习纸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阻变化,电流变化;电压改变,电流改变。电 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 进行新课:
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1课时) 猜想或假设:……学生完成 设计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 需要器材
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
实验步骤:需要多组数据,如何改变电压? 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33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李二堡中学 董建伟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 换一个电阻,再进行实验
结果分析和论证:I、U、R的关系 结论:→
(1课时) 2、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 I=U/R
单位:U-电压-伏特(V) I- 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公式变换:U=IR 或 R=U/I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短路:R=0,I很大 断路:R很大,I=0
3、例题 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 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 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解:R=880kΩ=8.8×105Ω U=220V I=U/R=220V/8.8×105Ω=2.5×104A 答:流过人体的电流2.5×104A
例题 实验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8V, 流过的电流是320mA,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学生练习:完成21页的4个计算题(认真检查) (1课时) 4、综合练习
1、在下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V,测得R1的电流为0.2A,电压为2V;求R2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在下电路中,已知R1=6Ω,R2=10Ω,当开关闭合时,V1的示数为3V,求电源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3、在下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10V,R1= 5Ω,R2=8Ω,求电路中干路以及各支路的电流分别为多少?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