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31: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行动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从全国背景来看,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时代,而且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学生生源逐渐减少,集体式授课更趋于小班化的教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机会,学生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思想变为实实在在的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活动和提问,使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及团队意识都逐步加强。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新生人口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抚养孩子成本的增加,抚养孩子意愿的低迷,使得许多中青年不愿生孩子,这造成了我国近几年适龄儿童入学人数的大幅减少,初中入学人数呈逐年递减状态。大班规模逐渐缩小,由原来的45—50人缩减到30—40人左右。小班是发展的必然,小班是发展的趋势。

从全市背景来看,《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规划与发展纲要》指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大力推进小班化教育,是政策落的保障。重庆市部分区县率先开展了小班化教育研究,如铜梁安居初级中学开展了“班班通环境下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石柱县凤凰小学开展了“小班化读思练课堂模式研究”,重庆市大同实验学校开展了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重庆市渝中区金马小学实施了小班化教育研究,每班学生均为30人左右。

从全区背景来看,随着我区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中小学生源持续减少,以合川区一年级共338 个教学班为例,班平人数少于35人的学校有72所,占全区比例57.6%,班平人数少于35人的班级有150个,占全区 44.38%,充分说明我区农村地区“自然小班化”现象的较为突出,成为我区基础教育的“托底部分”。这些学校多集中于交通不便的山区,硬件软件落后,师资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农

-1-

村学校学生数减少了,但教育教学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基于此,我区顺势推进农村中小学“自然小班”的小班化教育实验,把它列入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这既是现实需求,又是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

(二)研究的意义

1.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区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中小学生源持续减少,以合川区一年级共338 个教学班为例,班平人数少于35人的学校有72所,占全区比例57.6%,班平人数少于35人的班级有150个,占全区 44.38%,充分说明我区农村地区“自然小班化”现象的较为突出,成为我区基础教育的“托底部分”。这些学校多集中于交通不便的山区,硬件软件落后,师资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农村学校学生数减少了,但教育教学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基于此,我区顺势推进农村中小学“自然小班”的小班化教育实验,把它列入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这既是现实需求,又是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

2.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理念,合川区推进小班化教育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实施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辅导,学生人人都能在充裕的空间内充分活动,个性得到更全面、更和谐的发展,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激发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我区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不是单纯地减少班额,而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和纵深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3.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有利于学校文化建设

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能促进学校围绕个性化教育指导,积极建设适应小班化教育需要的学校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营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富有人文精神的小班化教育氛围。

4.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它对农村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不同个性孩子的能力,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及教学技能上的一专多能。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教师能够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创设和谐的教

-2-

学氛围,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

5.农村小班化教育实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使教师更容易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可以使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班级人数少,学生随之有更多的合作、交流、实践机会,增加了其深层次的体验,使其兴趣得到充分满足,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得到有效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在学习和发展上获得成功。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学习是以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为基础的,那种涉及学习者全身心的自动自发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学习。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正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人的多样性与主体性,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效弥补大班教育中的不足,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由他人取代的。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学生有更多机会运用新建构的知识,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三)因材施教理论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及知识、能力现状,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途径、措施和方法进行教育和教学。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能够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倾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中小学

农村中小学是相对于城市中小学而言,区县政府所在地除外都属农村,他们那里的中小学校,都属农村中小学。

(二)小班

小班是相对大班而言的,它是动态上班级学生人数的减少,按照区域差别的现实情况,班额控制在 25—30人之内。

-3-

(三)小班教育

指压缩班额后,与之变化相适应的教育活动方式。由于人数减少,教育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得到重组,教育活动参与者的活动密度、强度和效度,以及师生互动关系得到增强,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发生全新的变化,并促进和带动教育理念的进步。

(四)小班化教育

即在小班配置的条件下,在一定教育价值论支配下的教育活动体系,并形成一定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体现教育的均等性、个体性、充分性、主体性,是小班化教育的本质特征。从根本上讲,小班化教育是实践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的有益尝试。

(五)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

XX区开展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是基于农村学校入学人数急剧减少,提高薄弱学校竞争力,促进区内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区在自然条件成熟的农村学校局部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积累经验,并计划逐步向全区范围推开,以点带面,以面促提,来整体提高全区学校的教育质量。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小班化教学改革进入我国,最早发生于 1996 年的上海杨浦区,紧接着,杭州市、北京市也相继试点推行。2001 年,南京市以十所小学为试点,开始进行小班化教学改革,有“小十所”之称。2l 世纪以来,有更多的城市如广州、四川等地也汇入了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滚滚洪流。“面向每一个的教育”观念持续深入人心。许多学校在小班化教学中已经走出了富有校本特色的一条改革之路,形成了一批极具个性的校本实践课程,总结出许多富有现实意义的教学经验。

国外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但真正使小班化教学被提上议事日程并最终走上教育改革前台的却是两份极具说服力和权威性的关于小班化教学实际效果的实验研究报告:田纳西州的 STAR 报告和威斯康星州的 SAGE 报告。以上两份研究报告均给出了关于小班化教学优于大班教学的令人信服的证据,结束了教育界关于“小班化教学的实效性”的争论。在这两份报告的影响下,教育界的决策者们也开始决定把教育改革的天平向小班化教学倾斜,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 1996—1997 学年度,美国加州开始实施缩小班级规模计划。加州的班级规模计划代 表着一种重要的举措,其实施为各州提供了指导性范型。1997—1998 学年度,190 万加州学生开始接受小班化教学。目前,除了美国外,法、日、德、意等诸多国家都在实施

-4-

小班化教学,它已成为世界性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

目前国内外小班化教育研究针对城市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居多,农村小班化教育研究的较少,且多数只是针对班额减少、学习成绩提升等方面。本研究立足于农村教育现实,以农村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生活、学生心理、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研究。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一)研究假设

1.理论前提假设:基于小班化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转变教育观念,即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标,所以基于小班化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都将发生革命性变革,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2.研究过程假设:小班化教学通过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并实现其互动,采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教学方法,立足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研究结果假设:通过构建并逐步完善小班化教学13X课堂教学模式、管理规范制度和评价体系,教师队伍素质得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彰显。

(二)拟创新点

1.研究对象上,XX区基于农村中小学生源持续减少,已出现了大量班额30人以下的自然小班学校这一现状,实行自上而下的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它与上海、南京等发达地区的城市优质小班化教育实验有着本质区别。

2.研究内容上,XX区将课堂模式、学案开发、小组评价、班级文化、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作为研究内容,赋予了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新的内涵。

3.研究策略上,XX区将实行“教委行政主导启动,教研机构顶层设计,教研团队深度介入,研训一体并行发展,督导评估跟踪推进”的策略推进。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研究,探索出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

2.通过该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转变,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努力实现学生快乐的学、自主的学、合作的学。

3.通过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变化,培养一批擅长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名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