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整体篇汇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1:56: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习-----好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第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定位、性质与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本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课程,和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政策报告》相衔接,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部16号文件也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和把握人生的能力,提高其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它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对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原则、方法,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我国宪法和其它相关法律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真的能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做人;学会思考。

3、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大学生成长为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同其它课程相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对学生来说,不仅要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我们精选了教学内容。看第二方面,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

(一)理论内容(三大模块)

总纲: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

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六章,阐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和价值导向,集中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

第三部分:第七章、第八章,集中对学生进行法制观教育。 (二)实践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本学期开展三次实践教学活动。 1、举行一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课堂演讲。 2、进行一次“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专题研讨会 3、开展一次《发生在我身边的社会公德》实践调查。 三、学情分析

本门课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专科一年级学生,涵盖全校所有系部的所有专业。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多经历过高中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本门课的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我校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医学院校,许多学生在具备本门课学习基础的同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知识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深度、广度不够。 2、能力方面: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3、态度方面:思想纯朴,学风良好。应试教育,说教为主导致有抵触心理,学习自主性不强。

4、素质方面: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以自我为中心,团结协作观念差,承受挫折能力不强。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统筹兼顾,无论教学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充分照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对策:

课程观:生活即课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教学观:基于学习过程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相长 学生观: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

根据本门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在选择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坚持一个原则,就是避免纯理论的灌输,避免说教式讲课,而是调整讲学角度,以平等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基于教材的具体内容,我们有针对性的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这个方法主要运用于理论阐述部分。利用图片、结构示意图等方式把抽象、复杂的理论简练、概括后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直观的演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后部分的讲解打好基础。

(2)阅读讨论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或者结合老师提供的具体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阅读,再经过同学们分小组研讨、体悟以及最后上台陈述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先从具体的案例出发,通过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提高“注入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方法关键在于搞好案例采集与组织。要注意五点,即教育性、系统性、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除此以外,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还综合运用了问题教学法、演讲教学法、学生授课教学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们努力做到:

1、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要适度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适度运用多

更多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