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实录 鲁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48: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实录 鲁

教版

教学设想:

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古代议论散文的名篇。文章论据充足,论证严密,论点明确。比较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所以,我的教学设计,除了解决必须的文言字词句的积累,更多的考虑是打开学生思路,进行语文论证思维的训练。

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和人才成长”的关系,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健康的人才发展观。

课前:

学生正陆陆续续的走进课堂,我站在门口,微笑着,一一跟他们打招呼。受我的感染,学生也很诚恳的回我以微笑,有些甚至歪着脑袋,竖起手指,向我打出了漂亮的“V”字。

虽然是在陌生的讲堂里,可是,我的心渐渐变的暖洋洋……

上课铃响了,我走上讲台,师生互相问好后,我由衷的说,又跟大家见面了,真好。 教学过程:

首先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我出示幻灯,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图。缓缓的郑重的说:

越王勾践被俘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取胜的吴王夫差却沉溺美色、荒淫无度。终于,十年教训,十年生聚之后,越国一举灭了吴国!勾践和夫差,吴国和越国,截然不同的命运故事里,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或许能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找到答案。

回身,我用工整的宋体板书课题:《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接着,我说,课前曾布置同学们查阅孟子的资料,准备的怎样了? 学生踊跃的举手。我提问了一个看上去很安静的女孩。

她不看资料,口齿清楚的开始的介绍孟子及《孟子》。内容翔实、很有条理。本来希望可以有多一点同学发言,可是,现在看来不必了。请她坐下后,我当即引用汪国真的诗句“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肯定了她的发言,结束了这个环节。

接着进入下一个环节,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我继续微笑,用征询的语气问,下面我们开始学习这篇课文。课前也曾布置了大家朗读课文。那么,大家是先展示你们的朗读给我听呢,还是,我先来展示朗读?

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有几个吆喝到,老师,我们先读!

好!我肯定道。那么,先给大家一点时间准备,大家在小组里朗读,互相指正朗读的重音、停顿和语调。然后推荐一个同学在全班展示。

学生开始小组里朗读交流。中间针对学生的提问,我进行了个别的指导。有几个关键的地方,学生问到了,我给予了明确的指点。

整个教室,书声朗朗,学生很是投入。

看多数小组已经准备好了,而且跃跃欲试,我拍手示意学生停止朗读。 现在,哪位小组给我们展示你们的朗读设计?我用充满期待的眼睛注视着全体同学,问道。

许多只手举起来,我点名一个举手最高的男生来读。 读完了,我找其他同学给他点评。

学生:第一段是排比段,很富有气势,极有说服力。读的时候,应该由轻到重,由慢到快,读出文章的气势。他的朗读,这一点处理的很好。

学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一句,我认为,应慢下来,字斟句酌,字字有力、沉着,彰显作者强劲有力不可辩驳的论证力量。他读得有些平淡了。

你来读读试试,我插话,带着鼓励的笑。 他开始很有感情的朗读。重音停顿很到位。

学生:“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这一句中“入”和“出”两个字,应当重读并停顿,显示作者规劝的慎重和严肃。他处理的很好。

……

我用赞许的目光注视着全班同学,说,同学们的点评太精彩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吧。

朗读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文言字词的积累。

同学们读得这样声情并茂,看来,课前一定对课文进行了很深入细致的预习。下面,我想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课文文言字词的理解。

出示幻灯片。字词释义,句子翻译。我说,请同学们小组里先准备一下,然后,我随机抽查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不会的,可以查资料,可以讨论,可以问老师。

学生开始很认真的准备。教室里充满了学生争论的声音。我来回走动,回答学生的提问。学生提问很多,面很广。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给学生一个主动学习的机会。只有学生主动了,才会有高效率的学习。所以,不怕学生不查资料,不怕学生不问老师。怕的是学生不主动的学。

问过几组,知道学生准备的差不多了。我喊停,然后,检测开始。 我用排火车的方式,先是字词释义,然后重点句子翻译。 中间个别出错,学生及时给予了纠正。

答案完全清楚了,我说,下面请同学们背过它们吧。看谁背得快!

学生很积极很投入的背诵,陆陆续续开始有背过的学生举手。此时的背诵,效率最高,因为他们最投入,最紧张。

叫停后,我说,看来,同学们已经很扎实的积累了文言词句的翻译了。下面,请让我为大家再朗读一遍课文,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然后告诉大家,这篇文章里,孟子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配乐(古筝名曲),我开始有感情的朗读。读毕,学生热烈的鼓掌。 我问,作为说理散文名家,孟子这篇散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齐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谁来翻译一下这句话?我问。

学生已经背过,很快举手,指名回答,回答准确。“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死亡”。

我又问,谁能说得具体一点?

学生: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

我微笑着点头,说,那现在同学们明白勾践、夫差,越国、吴国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了吗?

其实,还有很多名人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同学们还能举出怎样的事例来呢? 生: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苦学成才。 生: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生:爱迪生小时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生: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亡国。

我插话,哦,还有反面教材啊!

生:刘禅兵败被俘,在魏国心安理得地过着享乐生活,乐不思蜀,导致蜀国灭亡。 ……

看来同学们积累的事例还不少!我又说,用名言警句对文章进行概括也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大家能不能用另外的名言警句说明这个道理?

生: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示幻灯,我说,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名句吧。

学生读,很深情。读完了,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思维训练,成才观培养。

我说,其实,孟子的观点,并不是人人认可,有很多人就认为顺境同样可以造就人才。同学们怎样评价孟子的观点呢?我们今天就“环境与成才”的关系这个话题来个辩论。各小组先确定你方的观点,整理、组织你们需要的材料,组织好你们的发言。然后我们开始辩论。

回身,我用行书在题目下方板书:顺境 逆境 成才 学生激烈的讨论,整理材料,准备发言。

很快,有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了。 首先,请正方同学发言。叫停小组的活动后,我启动了辩论。

生:我方认为,逆境能造就人才。纵观古今中外,哪个有成就的人不是历经艰辛?张海迪饱尝瘫痪的痛苦,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霍金的成就是坐在轮椅上取得的,列夫托尔斯泰被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斗争折磨得痛不欲生之后才写出了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这些都足以说明,要想成才,就必须经历磨难,别无他途!

这个学生慷慨陈辞,声音洪亮,掷地有声,发言完毕,全场给予热烈掌声。

生:我方认为,顺境更能成就人才!唐代词人晏殊一生生活顺利、仕途坦荡,不是也写出了清新奇丽的诗篇,为后世传诵吗?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反过来,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为什么成才甚少,甚至不能成才,不就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没有最基本的保障成功的有利环境吗?

这个学生引经据典,温文尔雅,也博得了满场喝彩 生:如果张继没有落榜,会有著名的《枫桥夜泊》吗?

生: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霍英东能多次捐资而感动中国吗?

生:在顺境中人容易骄傲,容易自满。只有在逆境中人才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实现个人的发展!

生:我国现在人才辈出,有力的促进了祖国的发展。这正是因为国运的顺畅给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所以说,顺境更有利于多出人才!

生:一个真正的人才绝不会害怕逆境。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一个好的智者是不会放弃这种机会来学习的”;英国的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生:香港富豪李嘉诚,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国外学习,并且让他在哈佛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培养出了一个比自己更加优秀的栋梁之才。如果他生活贫困,还有成才的机会吗?

生:所有人才的成长史就是走出逆境、战胜逆境的过程,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却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塞万提斯穷困潦倒而写出《堂?吉诃德》,曹雪芹经历过家族被抄的逆境而写成《红楼梦》……这些例子都说明了逆境出人才。

生:逆境中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人生的艰辛,但也容易使人产生焦虑和痛苦,甚至产生对他人的仇恨和不信任,造成人格的扭曲。而顺境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家庭的温暖、友情的可贵、社会的关爱,从而拥有宽容开放、健康爽朗的心境,培养健全的人格。

生:大家都知道江郎才尽的故事吧。江郎就是南朝的江淹,他年少时才思敏捷,聪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