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思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1 4:52: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思考

作者:刘亚敏 黄英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20期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讲求的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只有将理论融于实践,用实践经验去检验和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才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高校辅导与思政课教师协调育人机制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我国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在协同育人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支队伍各自为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两支队伍的发展因此受到制约。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完善协同育人制度、形成双向兼岗机制、创新协同育人方式几个方面来实现。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0.081

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五条基本原则,其中,第三条强调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第四条强调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各种教育力量充分融合,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的两支主力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积极关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讲求的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只有将理论融于实践,用实践经验去检验和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才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高校辅导与思政课教师协调育人机制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协同育人是指高校各子系统通过环境条件的改变,使新的序参量出现,从而形成各育人目标相互配合、各部门相互协调、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有序结构。协同育人强调的是各种人员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教育的合力,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说,协同育人是本质要求也是必然要求,这其中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协调育人机制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深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1.1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育人讲求的是知行合一,思政课教学是育人过程中对知识的传授的重要环节,但是因为课程设置本身等方面的问题,使得理论教学经常与实践相分离。现在国家一直都在探索如何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问题,原因就在于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一直制约着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高。高校辅导员是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引导和教育学生的一支思政工作队伍,他们年轻有活力,与学生有较为亲密的联系,是高校教师中最贴近学生、最了解学生也最受学生信任的群体,他们通过具体的工作教育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事务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辅导员的思政工作是最具有实践特性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比理论课程要大得多。将思政课理论教学与辅导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恰能做到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因此,双方协调育人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1.2 是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措施

高校辅导员源于上世纪50年代,他的出现体现了我国对大学生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理念,其最初的工作性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后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时代大学生有了新的要求,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来自于其工作由最初的政治性特征转变为事务型的工作内容。现在高校辅导的工作基本就是学生日常管理的各种琐碎的事务,加之很多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定位不清,使得很多辅导员承担了其基本工作职责之外的很多杂事。加之辅导员在职称晋升、职级提升等方面存在很多实际困难,有的甚至连事业编制都无法解决,使得这支队伍自身职业认同感不高,很难留住人才。如果将辅导员群体与思政课教师一起作为思政教育队伍来培养和打造,从制度上促进两支队伍的相互融合,势必对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积极作用。 1.3 是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一直倡导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所谓大思政就是指思政课教学中应该以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课外教育作为辅助渠道,让学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在二个渠道的有机结合下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主体,从而把思政课教学纳入到整个学校的人文教育系统中去。第一课堂永远是思政课理论教学阵地,但是如何开辟第二课堂,如何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这就需要将辅导员融入进来,因为辅导员密切联系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通过组织学生活动、与学生谈心谈话、开展主题班会等就能将一些课堂上看似枯燥的理论融入具体的事务中,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深化了对理论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水平。 2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各自为阵,缺乏有效合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在合作方面仅限于部分学生活动项目,而且合作的程度非常有限,彼此工作的有效融合局面并没有形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彼此归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在现有的组织管理方式下,彼此只能是各自为阵,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开展育人活动。另一方面是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机制,彼此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让对方能充分融入进来所致。

2.2 高校思政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

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师都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课堂理论教学,对于如何将实践溶于理论,虽然有过很多尝试和探索但是实际效果很有限。与此同时,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但是因为一些系统性专业理论知识的欠缺,使得教育效果受到影响,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育状态。因此,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都存在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的现象,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教育效果方面有不利影响。 2.3 高校辅导员队伍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均受限制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中一直年纪较轻、最贴近学生、较具活力的教师群体,他们对学生工作有无限热情,用自己的青春做着大学生们的摆渡人。他们承担着学校中大部分的事务性工作,也是一支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的队伍,但是他们的发展瓶颈非常明显,没有良好的职称晋升渠道,没有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这使得这支队伍也是人才流失最严重的高校教师群体。而思政课教师长期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平时的科研压力也较大,因此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不是很多,他们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缺乏有效的互动,这势必影响其教学效果的良好实现,最终不能实现理论知识有效的入脑、入心。这对于提升其教学质量和业务能力是不利的。从这两个方面来说,彼此的协调融合对促进两支队伍的共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3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路径 3.1 完善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制度

归根到底,要实现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更好整合与融合,制度设计时核心环节。制度的完善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是设计好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的制度,这个制度主要是为两支队伍共同育人搭建一个平台,使他们能在这个平台上加强沟通、合作,促进合力育人机制的建立。其次是设计好激励机制。合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因此带来的彼此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内容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励双方积极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其协同育人的制度无法长期稳定的发挥作用。最后是设计好评价机制。平台搭建了,效果如何,是否和预期一致,这就需要评价机制的介入,只有有了评价机制,彼此的合作才能更有效,才能得到不断的完善。

3.2 构建双向兼岗的工作机制,促进两支队伍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