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模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14:51: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作用的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

四是加强同石油化工的结合,优化原料和技术路线。以乙烯PVC替代电石法PVC为突破1:3,在基础有机原料和氯丁橡胶主要产品生产中全面以石化原料路线替代传统原料路线。另外两项发展重点是加强节能、环保与资源节约以及发挥西部优势,加快西部化工发展。

第三篇我国化工行业污染状况

(1)化学行业污染严重,污染危害大

尽管20多年来我国在化工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化工污染物排放总量受到控制,甚至某些污染物排放量还有所降低,但化工行业所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严峻。化工行业依然是污染大户,治理污染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2003年,我国化工行业排放工业废水35亿吨、工业废气12000亿立方米,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6800万吨。其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l6%,居第一位;废气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6.5%,居第四位;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5%,居第五位。化工行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全国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排放COD50万吨、氰化物350吨、氨氮20万吨、石油类5200吨、二氧化硫75万吨、烟(粉)尘62万吨。尽管化学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2002年有所减少,但在全国工业行业中仍名列前茅。

(2)化学行业存在污染转移

从上世纪90年代,世界化工产业结构开始调整,西方发达国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化工,传统化工则转向发展中国家、东欧等地。能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大宗化工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生产,由西欧、北美向亚太、拉美、中东和东欧等地区转移。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如韩国、台湾等,也开始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化工产品,而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品逐步向中国大陆、印度等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中国已成为目前国外化工企业转移传统生产能力的重要地区。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型化工企业都在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能力,其主要驱动因素就是为了避开发达国家严格的环保排污标准。

国(境)外化工企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传统生产能力,这些化工巨头的进入对我国化工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大量的中小型合资项目更多的是给中国带来了污染,这种情况越到地方表现得越突出。由于各级政府短期难以从“以环境换效益”的短期思维中走出来和缺乏对国外化工企业“污染性转移”的防范,所以许多地方政府还是把经济发展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为了急于发展经济,饥不择食,把污染严重的项目引进来。这些引进的项目会给本来就严峻的环境形势增添极大的压力。

第四篇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对于全球化工行业来说,此次金融危机这一重大经济事件与传统

化工行业能力过剩导致的资产循环下行期同步发生,这就使本次行业循环周期低谷会经历更长的时间,这种需求低迷状况在世界化工历史上也比较少见。而全球化工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除了需求萎缩外,还有产能过剩。以乙烯及其衍生产品为例,瑞士著名咨询企业Maack10月份预测,2009年-2013年,全球将有约1500万吨乙烯、1000万吨聚乙烯和500万吨聚丙烯产能过剩,包括中东地区和中国在内的一些乙烯装置将长期处于低开工率状态。荷兰ING银行10月份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到2009年底全球将新增超过90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而2010年将在此基础上再新增85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ING称,来自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以及中东地区的大量新增产能还在陆续投产。不过,随着工业生产在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开始回暖,全球化学工业即将进入U型复苏轨道,而长期的可持续性复苏将取决于来自消费者的支出和投资拉动的最终需求。

从国内化工行业来看,今年以来,我国化工行业的多个下游行业复苏势头日益明显。国内汽车销量大增带动了对轮胎、炭黑、改性塑料等化工子行业的需求回暖;房地产市场景气回升、投资增加改善了纯碱、有机硅和PVC等产品的需求;纺织行业的复苏则激活了上游的合成纤维产业链,对染料、助剂等化工品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相对世界化工行业来说,我国化工行业下行周期触底回升的迹象更为明显。虽然三季度化工行业多数关键经济指标同比仍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比二季度情况有所改善。

可以预见的是,2009年第四季度我国化工行业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由于2008年四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是我国化工品需求和价格的全面崩溃期,因而2009年四季度以后我国化工行业各项指标同比将有显著改善。

同时,由于需求逐渐恢复而美元走势疲软,预计2010年国际原油价格仍将保持上涨。由于石油等原材料成本在化工行业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国际油价温和上涨有利于拉动化工产品价格回升。但在世界经济仍比较脆弱的情况下,如果油价大幅上涨,消费国承受力将大为削弱,并对世界经济复苏不利。当前多数化工产品价格还在低位徘徊,原油价格过快上涨将拉高化工产品成本,而在下游需求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价格传导机制必定受挫,导致增加的成本无法顺利传递,进而对化工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发改委宣布自11月20日起上调全国非居民用电价格,这将增加化工企业生产成本,而煤价、水价预期也将继续上涨,未来化工行业复苏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总体来看,2010年我国化工行业整体走势将继续向好。不过,由于国际需求尚未完全恢复,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形势仍然严峻,因此,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复苏更依赖国内相关下游市场需求的驱动。又由于化工行业各子行业受危机影响的程度和经济回暖时期的恢复能力不尽相同,加之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预期上涨以及部分子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预计行业整体恢复到较为理想的景气状况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A、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业:向好趋势不稳定

由于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基础化工产品市场需求并未全面复苏,加之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因此虽然目前基础化工行业已出现向好势头,但回升趋势还不稳定。

以纯碱行业为例,2008年三季度,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实际完成投资额和新开工面积与2009年同期相比都出现了明显的恢复性增长,这带动了平板玻璃行业的复苏,也刺激了平板玻璃的重要上游行业--纯碱行业转暖。9月中旬以来,部分地区纯碱企业受经营压力影响开始调高出厂价格,企业利润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纯碱行业开工率也由年初的不足70%恢复至10月初的80%左右。虽然纯碱行业有所回暖,但年内能否全面回暖仍有不确定性。因为对于玻璃业和纯碱业来说,房屋新开工项目真正形成拉动作用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纯碱市场一般还滞后玻璃市场5个月左右。从这个意义上看,房地产对纯碱市场的真正拉动可能要到2010年上半年。

此外,产能过剩也是我国基础化工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虽然目前整个化工行业仍在低位运行,而且基础化工原料行业中的部分产品产能相对过剩,需要依靠国际市场平衡需求,但资本对化工行业的投资冲动却依然不减。这主要缘于各省对化工行业投资的大力支持。2009年以来,山东、山西、江苏等十来个省陆续将石化产业列为重要支柱产业,并制定了本地区的行业振兴规划。在这些振兴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