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完整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8:11: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课《杨氏之子》。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 重点: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难点:能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给你们讲一个周总理的故事。有一天,周总理在接见来访的美国外交家基辛格时,基辛格故意发难说:“为什么你们中国人都是那么低头弯腰的,不像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的。周恩来总理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美国走的是下坡路,我们中国走的是上坡路。”这位以语言尖刻而著称的美国外交家当时哑口无言,一时说不出话来。同学们,周总理的回答巧妙吗?从这巧妙、机智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智慧)是啊,周总理的智慧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同学们,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第三单元的学习将引领我们领会语言的魅力,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九课《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二、揭题入学,解读文言

1、解释课题意思(生齐说并写下来)

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

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分

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

2、这样说,我该是“刘氏之女”,你该是什么呢?

3、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古文或者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三、初步感知,读出韵味 1、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出示“学习提示1”,学生自由读,指名回答)

2、同学们,好多人认为古文难学,其实,学好古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下面,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屏幕出示课文,师范读) 3、怎么样,读古文也蛮有味道的吧?你们觉得朗读古文特别要注意什么?(停顿)对,古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读的时候要注意词语和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那你们听老师读一句(读第一句)好听吗?对,只注意停顿还不行,还要注意读出古文的韵味,再听我读。这一遍怎么样了?我们读的时候尽量做到字断音连 ,音断意连。

4、指名读第一句,进行朗读指导。

5、学生看着大屏幕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6、指名读,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家禽”古意与今意的区别。

7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 四.理解字词,读懂故事

同学们,多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古文的方法,但是要想深入、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还得借助于课后的注释。现在请你默读课文,利用课后的注释说说每句话的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字词可以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还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待会儿我们共同解决。(出示学习提示2) 1、谁能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篇古文用现代的话说一说,谁先来说? 第一句: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孩子才九岁,很聪明。 (解释“梁国”:一个地方,在现代的河南商丘一带。板书“惠”字,指导书写。) 第二句: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

这里省略了很多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可能是谁呼儿出,为什么要呼儿出,会怎么呼?

我们知道文言文语言精炼,省略了很多内容,也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需要我们去想象补白。 (第三句):杨氏子为他摆设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 (第四句):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孔君平为什么要指着杨梅和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孔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第五句):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什么是“应声”? (如学生说不知道,可以追问:到底知不知道?像刚才同学们这样的就叫应声答。现在懂了吗?) “未闻”是什么意思?(“耳闻目睹”、“百闻不如一见”中的“闻”都是“听到”的意思。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整篇课文的意思,先在四人小组里说,再指名说一说。 4、现在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有滋味。 五、读中积累,感受机智

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你知道是哪两句吗? (生说)

1看来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出示“品一品”)这两句话精妙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还得仔细想一想。(出示“想一想”)你能品味出妙在何处吗? (1) 两人都在姓上做文章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 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总结:是啊,孔君平拿杨梅开孩子的玩笑,孩子也由孔姓想到了孔雀,这在兵法上就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板书:杨氏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2) 未闻

师生角色练读,师扮杨氏子,学生扮孔君平。

生:此是君家果。 师: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愕然)

生:此是君家果。 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部分学生开始思考) 师趁机出示“比一比”,从这两个句子中,你品味出了什么?

(生说,大部分学生从老师的语气中体会到加上“未闻”的句子,语气更委婉。) 总结:是啊,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又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多巧妙的回答! (3)应声答曰 理解“应声答曰”,(脱口而出、飞快地、接着声音,不假思索)体会杨氏子反应敏捷。

六、想象拓展 感悟人物

(1)听到孩子的回答,孔君平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出示“写一写”) (要求学生写下来,然后交流) (2)引读中心句

面对如此机智的回答,孔君平不得不承认:梁国杨氏子,——。 面对如此巧妙的回答,我们也不得不赞叹:梁国杨氏子,——。 【板书:甚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