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教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4:01: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诗两首

一、 定标依据 1、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 教材分析

《诗两首》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其中《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拟采用整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赏析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达到提高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的目的。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教学目标 3、中招考点

现代诗歌近些年在中招试题上并未怎么涉及。不过它和必考的古诗词在鉴赏上还是有相通之处的。在学习中应着重把握诗歌语言、诗中艺术形象以及情感主旨。 4、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新诗的抒情方式及语言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单元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了解诗歌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个性化阅读获得情感体验。 二、 学习目标

1、 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诗歌主要内容或思路。 2、 通过感悟诗中的艺术形象,能总结出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味诗中意象,能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明月来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尤其诗中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集中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思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看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二)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1)余光中(1928— ),当代诗人和诗评家。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①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②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答案:①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②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3.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1)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乡愁》

咏叹了游子对故乡无穷的眷恋。 (三)新课讲解 学习 目标 学习目标1:通过听教学活动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诗歌 方法:诵读标注 时间:8分钟。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1.找关键句 2.抓关键词 要求:“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 读课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 文,能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 说出化的? 文章自学检测一: 能说出主 思路“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要内容 和主《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 要内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容。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 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 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 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 “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