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习题知识点汇总及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15:54: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完全垄断市场,P49-50

8、外部效应、科斯定理、公共物品、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1)外部效应:指一项经济活动对非当事人的第三者产生的影响,包括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注意结合具体例子加以区别);见P72

2)科斯定理:在市场交换中,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如果不存在交易费用 ,只要从法律上规定外部性问题中双方的权利,双方自动交易,外部性问题不存在了。

外部问题可以通过私人协商解决。

产权制度是人们进行交易、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见P72

3)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一定就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生产的产品、服务);对应私有品;准公共品。注意三者之间区别,举例时能分清。见P71

4)逆向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于找到正确的交易对象。(注意结合例子理解) 见P73

5)道德风险:一方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注意结合例子理解)见P73

9、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增量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差异化竞争、经营杠杆。

1)利润最大化原则: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MR=MC;见P44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般说来,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只使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连续增加,而其它诸要素投入量均保持不变,那末,当这种要素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再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该要素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逐步减少。见P26

3)增量分析法:通过对比收入和成本增量的差额来选择方案,增量利润=增量收入-增量成本。见P39 4)盈亏平衡分析:也称量-本-利分析法,盈亏分界点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是分析固定成本、可变成本、销售收入和利润关系的重要工具。(具体如何运算见P41第五节)

5)差异化竞争:差异化竞争:在产品中引进新的,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迎合不同顾客群需要的特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改进性能和结构、增加用途、还包括售后服务、品牌等,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见P52

6)经营杠杆:经营杠杆效应测定度( degree of operating leverage ,DOL)是指产品销售量变动百分比所导致利润额变动百分比。见P41-42

10、市场集中度、赫菲德尔指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概念、产生原因、两者的异同)

1) 集中度是指特定行业中若干最大企业(一般选4、8、20家)的产销量占行业总产销量的比例,然后按照比例大小排序,并将其加总起来。

如果最大四家企业占市场份额50-60%以上就可以认为是寡头垄断了。

HI值越大,集中程度越高。

3)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产量的增长率大于成本增长率的情况,如产量增加2倍成本只增加1.5倍。

规模经济的原因:

HI?nCRn??Sii?12)赫菲德尔指数法:即用行业中所有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来表示。

S21?S22?S23???S2n??Si?1n2iA、资本与劳动使用的专业化随着规模的扩大,劳动对工作任务更熟练, 设备专业化更高。 B、工程关系。更大规模的设备常常更有效率,基本的面积/体积关系常常可以降低成本。

C、各种生产设备表现出的几何性质:0.6规则,即在平均水平上,容器增加100%,只会增加60%的成本。

D、生产要素不可分割性。

E、随机经济性。需求留有余地应付偶然事件,但所需数量不一定与产量成比例。

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则指产量增长率小于成本增长率。 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A、协调与控制问题 :随着规模增加, 难以发送和接收信息。 B、规模大的其它缺点:

因层次过多而决策缓慢;缺乏灵活性;企业家技能上的限制(C.E.O.的边际收益递减)。

4)范围经济性:当企业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时,每一种产品的单位成本都降低。 产生原因:1、由于共同利用投入品、生产设施和技术带来的成本下降。2、共享营销售渠道和广告投入带来平均成本下降。3、共享管理决策系统带来的成本节省。

范围不经济:如果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这些产品成本更高,则存在范围不经济。

注意: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是不同的概念,企业可以在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下获得范围经济;也可以在范围不经济的情况下实现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联系:

一个重要来源是固定成本的分摊,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 营销、研发、购买的经济性;

一般来讲,资本密集型的生产要比劳动密集型生产或原材料密集型生产更容易实现规模与范围经济。

11、什么是短期完全竞争企业的“扯平点”“关门点”?请作图表示。现实中是否价格一低于AVC企业就关门?

详图见P46。现实中,并非价格一低于AVC企业就关门,如果短期的话,企业会考虑到关门成本、未来市场可能变好等因素而不应该关门;但如果长期价格低于AVC或者预计长期如此,那么就应该关门了。

四、计算题

1.假设某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是MC=3Q-8Q+100,若生产5单位产品时总成本为595。求: (1)总成本函数;(2分) (2)平均成本函数;(2分) (3)可变成本函数;(2分) (4)平均可变成本函数;(2分) (5)固定成本是多少?(2分) 解:(1)边际成本就是生产最后一个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边际的概念就是数学中的求导,总成本函数求导就得到边际成本函数。大家要复习一下数学中

的导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求MC的原函数,就可得总成本函数TC=Q-4Q+100Q+K K为一常数 代入产量5以及总成本595,可求出K=70 TC= Q-4Q+100Q+70

(2)平均成本是每一单位产品分摊的成本

3

2

3

2

2

AC=TC/Q=Q -4Q+100+ (70/Q)

(3)固定成本是总成本中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与Q无关的,是常数),可变成本是指成本中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与Q有关的) 所以VC=Q-4Q+100Q

(4)平均可变成本是单位产品分摊的可变成本

AVC=VC/Q =Q-4Q+100

(5)固定成本FC=K=70

2.A、B两企业面临\做广告?;与\不做广告\的选择,收益矩阵为: A/B 做广告 不做广告 23

2

2

做广告 10,5 6,8 不做广告 15,0 8,2 请问:A、B有没有支配型策略?求均衡解。(5分)

对此类博奕论题型,问A有没有支配型策略,你就可以假设自己是A,首先看B做广告时自己(A)选择哪种策略最优(红色的10和6),再看B不做广告时自己(A)选择哪种策略最优(黄色的15和8),如果不论B做广告或不做广告自己(A)的最优选择都相同,那么对A来讲,就有支配型策略。

同理想知道B 有无支配型策略,可假定自己是B,首先看A做广告时自己(B)选择哪种策略最优(蓝色的5和0),再看A不做广告时自己(B)选择哪种策略最优(绿色的8和2),如果不论A做广告或不做广告自己(B)的最优选择都相同,那么对B来讲,就有支配型策略。

本题中,A的支配型策略:做广告 B的支配型策略:做广告 均衡解:(做广告,做广告)

3、证明:如何利用成本加成定价追求利润最大化,加成率应为多少。 【知识点】参见第十一讲 定价实践PPT 第12页

4. 已知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Q = 21L+9L-L,试求该厂商生产的三个阶段和最佳生产区域,并作简图加以说明。

解:此题可见第六讲幻灯。

三个阶段的两个分界点应是平均产量最大点,及总产量最大点。 从生产开始到平均产量最大之前为第一阶段, 总产量开始减少,边际产量为负,为第三个阶段。 中间的阶段为生产的第二个阶段。 1)平均产量=Q/L =( 21L+9L-L)/L

对平均产量求导 = (21+9L-L)’ =0 即9-2L=0 ?L=4.5 2)对总产量Q求导令其=0即为总产量最大点

Q’=( 21L+9L-L)’=21+18L-3L=0 ?(21-3L)(1+L)=0 ? L=-1(舍弃) or L=7 3)因此该厂商的三个阶段为<4.5L 4.5L~7L 7L以上 4)最佳生产区域为 4.5L~7L之间

L 1 2 3 4 5 6 7 8 9 10 Q 29 70 117 164 205 234 245 232 189 110 Q/L 29 35 39 41 41 39 35 29 21 11 2

3

22 2

3

2

3

5. 假设某完全竞争厂商产品的销售价格为80元,总成本函数TC = 1500 - 10Q + 0.5Q,试求该厂商在生产均衡点时的产量和所获利润,并作简图加以说明。

解:MR=MC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点,在此题中,最后一个产品的收入(边际收入)就是售价80,只要厂商生产最后一个产品的成本比80元低,他就有利可图,他就会继续生产,因此均衡点是边际成本等于80的点。

MC=-10+Q=80

所以均衡产量应是Q=90 厂商的总收入=P*Q=90*80=7200

厂商的总成本=1500-10*90+0.5*90*90=4650 总利润=7200-4650=2550 简图可参见第八讲幻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