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4检测:模块综合评估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18: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模块综合评估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古时候,有个送信的人赶着一匹马奔跑。有人问他:“如此急事,何不乘马?”他说:“六条腿比四条腿跑得快些!”这个送信人的认识错在( ) A.赶马人的判断不合客观实际 B.缺少主项和谓项,判断不完整 C.没有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

D.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容易造成误解

解析:选A。送信人的判断“六条腿比四条腿跑得快些”,不合客观实际,A项符合题意,应入选。B、C、D三项没有正确指出送信人判断的错误原因,应排除。

2.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观点中体现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难成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思维具有间接性特征的理解。思维属于理性认识,即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凭感觉器官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必须透过现象,经过思考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中华民族富有勤劳勇敢、团结协作的民族精神,这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在 2017年夏抗洪抢险中,全国人民继承和发扬了这种民族精神,因而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这种抽象思维形式属于( ) A.概念 C.推理

B.判断 D.综合与分析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抽象思维基本形式中的推理的理解。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4.甲队胜乙队,乙队胜丙队,则甲队胜丙队。对这一逻辑判断的认识是________,因为这是一种________。( ) A.正确的,非传递关系 B.错误的,非传递关系

C.正确的,传递关系 D.错误的,传递关系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关系判断的应用能力。这是一个错误的逻辑判断,其错误在于把“……胜……”这种非传递的关系当成了传递关系。 5.“珠穆朗玛峰”与“世界上的最高峰”之间具有( ) A.全同关系 C.属种关系

B.交叉关系 D.矛盾关系

解析:选A。“珠穆朗玛峰”和“世界上的最高峰”是指同一对象,因此是全同关系,B、C、D与题意不符。

6.“动物”与“植物”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 A.属种关系 C.反对关系

B.交叉关系 D.矛盾关系

解析:选C。“动物”和“植物”之间是全异关系,因而排除A和B项,但“生物”除了包括“动物”与“植物”外,还包括“微生物”,因此“动物”和“植物”之间是反对关系,故排除D项。

7.相容选言推理的正确式是( ) A.完全肯定式 C.肯定否定式

B.完全否定式 D.否定肯定式

解析:选D。通过对选言推理正确式的掌握进一步加深对选言判断和选言推理的解释。相容选言推理的正确式只有一个,即否定肯定式,而不能有肯定否定式,这是因为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可以同时是真的,所以不能通过肯定其中一个选言支就否定另外一个选言支,因而不能构成肯定否定式。

8.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若说“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那就( ) A.违反了排中律 B.违反了矛盾律 C.违反了同一律 D.不违反逻辑规律

解析:选B。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若说“他的意见基本正确”,意为并非他的意见完全正确;若说“一点错误也没有”意为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显然前后两句是自相矛盾的,因而违反了矛盾律。A、C、D不符合题意。

9.“新中国的青年是勤劳的,我是新中国的青年,所以我是勤劳的”这段话犯了( ) A.“转移论题”的错误 B.“偷换论题”的错误 C.“混淆概念”的错误 D.“模棱两可”的错误

解析:选C。题干所给三段论中,两个前提都用到了同一语词“新中国的青年”。然而大前提中的“新中国的青年”表达的是集合概念,而小前提中的“新中国的青年”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显然这是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的,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A、B、D选项不符题意,不能选。

10.既不同意说“张三犯了贪污罪”,又不同意说“张三没有犯贪污罪”,这样就会违反( ) A.同一律 C.排中律

B.矛盾律

D.不违反逻辑规律

解析:选C。排中律要求,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加以否定,必须肯定其中一个。对“张三犯了贪污罪”和“张三没有犯贪污罪”同时加以否定,显然违反了排中律。所以不能选A、B、D。

11.“实践固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马列主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句话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A.混淆概念 C.模棱两可

B.自相矛盾 D.推不出

解析:选B。“马列主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意味着并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显然是自相矛盾的。所以不能选A、C、D。

12.如果以“所有的A是B,有的B不是C”为前提,进行有效三段论推理,则( ) A.不能推出结论

B.得出“有的A不是C”的结论 C.得出“有的A是C”的结论

D.得出“有的A不是C”或“有的C不是A”的结论

解析:选A。三段论基本规则规定,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而题干所给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中,中项两次不周延,因此不能得出结论,B、C、D不合题意。

13.“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某甲没有选举权,所以,某甲一定未满18岁”。这一推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