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30: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作者:王珊珊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0年第12期

摘要: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意义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的行业和领域有所帮助。

关键词:内部控制 评价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2009年1月6日,国家财政部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这部指引在证券交易所2006年的版本有了一定的改变。该指引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含义、原则和内容、程序和方法及评价报告的形式和披露等均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定。目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一个管理体系,用以规范和完善内部控制。它是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再控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在国家的规范和相关的制度要求下,在很多的大企业中已经逐步得到建立和完善,同时有些公司也在逐年公布各自的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规避自己的经营和财务风险,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员工等共同实施的,以提升公司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度、资产的安全性等,最后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则是由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用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形成评价报告并予以公布的一个过程。

目前很多的企业均已经实施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相应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下面我们先谈论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立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立的意义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为自身的目标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而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实现则是多个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完善性和执行的力度。但是目前,内部控制仍然有种种的不足,因此,一个良好而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显得很有意义了。

(一)内部控制制度本身设计不足需要评价体系的完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在很多公司是不一样的,很多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内容。首先是很多的企业对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是很重视,而且很多的公司在相应的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是无法保证完整和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因此这在资源投入方面就限制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合理性。其次,很多的公司内部控制人员的水平有限,无法设计出合适的符合公司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这些人的经验和阅历有限,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还无法完全考虑到各种因素,因此在人员水平上也限制了相应的设计的合理性。第三,很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引,包括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在中国仍然是比较不成熟的。很多的制度规范都是无法统一,没有比较权威的、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参照,因此在制度上也缺乏能够保证设计合理性的土壤。

这是基于以上的考虑,因此,出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需要,一个完善且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足需要评价体系的完善

内部控制再如何设计也是需要人来执行,即便有再合理、再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果执行者没有很好的执行,没有尽职尽责,认真执行相关的制度和规范,最后还是会让内部控制制度付诸东流的。而且在具体的执行中,就算大多数的人都可以按照合理的制度执行,有一些人员进行了串通和舞弊,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还是会大打折扣的。因此作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再控制,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是非常重要的。 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

虽然,现在大多数的大型企业都已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但是,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不统一

目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主要依据还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会计准则等内容,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相应的评价标准也无法得出共识,而企业在进行相应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中,评价标准是至关重要的。无法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则导致了很多的企业无法将评价真正落实到实际中,同时,很多的基本规范和制度是建立在对会计信息的评价上,对非会计信息的评价缺乏标准,这也就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内部控制评价主客体不全面

目前,对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的主体要求有内外两个部分。这要求企业不仅仅要聘请外部审计师,还必须培养自身内部的审计师。但是很多的企业由于种种因素的考虑,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同时对内审机构的重视也不够,相应的资源投入和人员的培训及教育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影响了内审的能力。同时,很多的公司内审的独立性问题无法得到保证,这自然就影响了内审的效果。这就是内部控制评价主体不全面的表现。

同时,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客体方面,内部控制评价客体也存在不全面的问题。例如,很多的企业并没有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同时在设计的时候也比较偏向于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对于组织设置和其他非会计信息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影响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客体全面性。 (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不科学

虽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有相关的程序和方法介绍,但是基本上处于原则性支持的层面,并没有具体的程序指南,而且对于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行业,其需要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这对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还有一定的压力。

当然,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还有其他的种种问题,限于篇幅的限制,本文提出的还主要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这些主要的问题探讨如何改进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四、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改进要点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科学引导全员参与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毕竟还是建立在内部控制体系上,而且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每个公司都是非常重要。因此,每一个公司首先是要加强对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的实施,同时结合自身的特色和行业的需要,对自身的风险点和主要的注意点进行着重的关注,这样才能不断做到自己内部控制制度的水平提升。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本身就是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完善的前提。同时,公司要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通过培训教育和塑造公司的文化,让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公司要能够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让员工参与到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中。只有员工真正参与到了评价体系,这样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才能够得到完善和健全。

(二)从目标、标准、组织、方法等角度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首先,在目标上,要能够准确合理地确定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所需要达到的目标。这是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一个定位。只有定位好了,才有可能让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更好的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仅仅是要让管理层和董事会知晓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更重要是要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这样才能够达到保证财务报告质量、提升经营效率、保证公司的合规性、提高资产有效性,最终达到公司的战略目标。只有达到这样的目标,这样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