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金安桥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58: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借此之际,感谢贵公司给予我局参与金安桥水电站大坝土建与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竞标机会,通过对本标段招标文件的研究与理解,现将工程的重点、与工程局实施本工程的基本思路纳为卷首以为评标导阅。

0.1工程项目总体认识

金安桥水电站工程是金沙江中游河段规划开发的八个梯级电站中第一个开工建设项目,也是我国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水电工程,它的开工建设对带动金沙江流域开发,为水电开发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具有重大意义。

本枢纽工程是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中规模较大工程之一,它的开工建设将促进我国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水平的向前发展。

枢纽主要由混凝土挡水重力坝、右岸溢流表孔及消力池、右岸泄洪(冲沙)底孔、左岸冲沙底孔、坝后厂房及交通洞等永久建筑物及导流隧洞、围堰等临时建筑物组成。

本工程施工导流采用围堰一次断流、右岸两条导流洞全年导流方式。工程拟于2005年12月中旬进行河床截流,2009年11月上旬导流洞下闸,2009年12月25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0.1.1工程特点

㈠工程等级高、规模大

金安桥水电站枢纽工程等级为I等大(1)型工程,挡水坝、泄水建筑物、引水发电系统等永久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电站装机2400MW。

大坝坝顶全长640m,最大坝高160m,坝顶最大宽26m,坝底最大宽度144.8m,共分21个坝段。

坝体混凝土包括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两大类,除结构和布置上要求采用常态混凝土的部位外,坝体内凡具备条件的部位均采用碾压混凝土,坝体碾压混凝土约240万m3,坝体常态混凝土120万m3。

㈡枢纽布置特点

本工程坝址区河床狭窄,汛期流量达,采用坝后式厂房,泄洪建筑物布置于坝内,下游消能区布置于右岸二级阶地。

坝上布置有:电站进水口、引水管道、坝顶溢洪表孔、左右岸冲砂底孔及挡水坝段。 坝型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除两个底孔对碾压混凝土有一定影响外,碾压混凝土区大坝坝面开阔,障碍较少,有利于组织大规模、高强度快速施工。

坝体上部布置溢流表孔坝段和电站坝段,表孔闸墩及引水钢管上部为常态混凝土区,

1

待碾压混凝土施工结束后可独立形成工作面,与其他坝段碾压混凝土并行施工,可减少相互干扰。

右岸溢洪道坝后消力区长度约为400m,冲沙底孔坝段下游泄槽长度约为336m,该区域常态混凝土工程量约80万m3。

㈢坝区内主干交通条件良好

业主提供的场地分布于坝址两岸,主干交通道路相互贯通,有利于施工辅助企业布置及相互间连接。

右岸混凝土拌和系统场地紧邻坝后,有利于近坝运输,一期开挖已形成,但拌和楼基础部位地处坡地,场地外侧道路为爬坡路段,需合理布置拌和出料高程和出料条件,进行必要的挖填平衡。

左岸拌和系统布置于2#渣场,主要担负常态混凝土和左岸部分碾压混凝土的生产。 本标段后方加工厂区距离坝址较远,布置较为分散。 ㈣施工工期较紧,各阶段工期节点明确

本合同总工期58个月,本标段基础开挖工期一年,主体混凝土浇筑期37个月。 2005年9月开工,主要进行大坝边坡开挖,2005年12月截流,2006年9月完成基础开挖, 10月开始混凝土浇筑,2008年5月底坝体浇筑至1352高程以上,坝体具备临时挡水条件,2009年10月底混凝土全部完成。

开工初期开挖强度高,围堰截流、闭气和大坝基坑开挖是工程的关键,自混凝土开始浇筑至2008年汛前混凝土施工强度持续高峰,根据投标施工总进度计划,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最高月强度达14.1万m3,坝体及其他部位常态混凝土的最高月强度达6.9万m3,混凝土工程叠加月强度高达18.8万m3。

为此施工项目的协调和组织要求高,需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㈤气候条件复杂,对碾压混凝土施工影响较大

本工程所在流域气候特征差异较大,大坝坝址区立体气候明显。冬半年主要受青藏高原南支西风环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干燥,降雨少;夏半年西南暖湿气团加强,沿河谷溯源入侵,汛期降雨量多,强度大。

离工地较近可代表坝址区气象特性的华坪站资料表明:多年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41.8℃;多年平均降雨1078.1mm,一日最大降雨170.9mm,年雨日数多达105.7天,年蒸发量2778.7mm。

本工程碾压混凝土主要经历两个雨季施工期,且处于高温时段,对大坝碾压混凝土全年施工形成不利的影响。

2

0.1.2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基于工程上述特点,本标段施工的重点、难点如下: ㈠工期控制是管理重点之一

2005年12月实现截流,2006年5月31日前围堰工程全部完工, 确保2006年工程安全度汛和基坑开挖, 2006年9月底主坝坝基开挖完成开始大坝混凝土浇筑,一枯、一汛施工是工程进度保证的基础。

2006年10月初混凝土开工初期,开挖交面、垫层混凝土浇筑、固结灌浆相互穿插,施工的组织协调要求高。

为满足2008年汛期坝体临时挡水高程要求,保证施工期坝体挡水安全度汛,碾压混凝土施工始终处于高强度连续施工阶段,期间穿插两岸冲沙底孔常态混凝土、钢管及闸门安装施工,工序衔接与节点交面控制尤为重要。

碾压混凝土施工后期,表孔及发电坝段常态混凝土,上部闸门埋件安装施工全面展开,工程量大,施工干扰多。

本电站大坝施工强度大,工序衔接紧密,节点环扣,满足节点工期形象目标,是施工管理重点。

㈡系统的设计布置与运行是施工组织重点

本标工程所包含的拌合系统的设计、建安、运行及管理与大坝混凝土密切相关,混凝土工程施工强度高,相应的对拌合楼的生产能力和效率要求比较高,拌合系统能否保持高效持续的生产是决定大坝混凝土浇筑成败的关键,拌合系统的设计是技术工作的重点之一。

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大坝碾压混凝土在2009年5月前始终处于持续高强度的施工,相应的对整个拌合系统、运输系统、仓面施工能力、制冷系统等施工系统的各个环节的生产能力和效率要求很高,如何保证整个大系统的正常高效的运行也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㈢夏季及雨季施工是工程施工的难点

大坝混凝土夏季高温季节不停工,全年施工,这在国内碾压混凝土施工历史上尚不多见,对坝体温度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做好技术措施和资源的落实,保证高温季节连续施工的混凝土质量,防止大坝裂缝是工程施工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雨季天气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是施工中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坝体外观质量需要高度重视,确保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实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