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3:37: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名词解释
1.中央银行制度: 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
2.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 是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3.中央银行独立性: 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4.银行性业务: 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 5.管理性业务: 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所从事的业务。
6.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根据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7.货币发行:一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8.经济发行: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现金流通量。 9.财政发行:指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10.弹性比例制度:指增加发行的钞票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率时,则国家对超过法定现金准备部分的发行课征超额发行税,如果钞票回笼或准备现金增加,且达到规定比例,则免征发行税,以限制中央银行过度发行钞票。
11.业务库:商业银行基层行(处、所)为了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而建立的金库,它保留的现金是基层行(处、所)现金收付的周转金、营运资金的组成部分,经常处于有收有付的状态。 12.发行库:是为国家保管待发行的货币(货币基金)的金库。
13.央行票据: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
14.再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15.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16.主权风险:是指因国家间关系恶化或对方国家发生政治经济混乱而冻结我方资产或使我方资产难以调回的风险。
17.结算:一般是指为现实因商品(服务)交易、金融活动、消费行为等引发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而发生的货币支付,是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具体体现。
18.清算:又称银行间清算,是指通过一定的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系统,实施支付指令的发送与接收、对账与确认、收付金额的统计轧差等一系列专业程序。
19.支付系统:是在既定的规则框架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亦称清算系统。
20.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21.独立国库制: 独立国库制是指国家特设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职能机构,专门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保管、出纳工作、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国家采用独立国库制。
22.委托国库制:委托国库制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门机构,而是委托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银行根据国家的法规条例,负责国库的组织建制、业务操作及管理监督。
23.中央银行会计是针对中央银行的职能特点及业务范围,按照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制定核算形式和核算方法,体现和反映中央银行履行职能,监督、管理、核算财务的会计业务。
24.金融统计:金融统计是按照规定的统计制度,根据统计的一般原理,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经融活动的数量信息进行手机、整理、
分析,从而为经济和金融决策提供依据及正常建议。
2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6.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可选择的重要指标。也被称为“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是由准备金R和流通中的现金C组成,即B=C+R,二者均是货币创造的基础。
27.不动产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规定贷款的最高限额、贷款最长期限以及第一次付现的最低金额等。 28.正回购:正回购为国债一级交易商作为债券卖方的回购。 29.逆回购:逆回购为国债一级交易商作为债券买方的回购。
30.道义劝告: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与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体系的负责人举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观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31.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
32.货币政策时滞:从需要采取某种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常被称之为“货币正政策的作用时滞”
33.内部时滞: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制定和操作货币政策所需要的时间。 34认识时滞: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 35.决策时滞:指制定决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信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 36.外部时滞:是指实施货币政策的时滞,即从新政策制定到它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37.操作时滞: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它中介目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38.市场时滞: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39.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
集中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务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中提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来承担,也有的国家另设一个专门负责监管的机构。
40.分业监管体制:是根据金融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
41.资本充足性:指监管当局对银行等金融机构除最低资本要求外,一般还要求银行自由资本与资产总额、自由资本与存款总额、自由资本与负债总额以及自有资本与风险投资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
二、简单题 第一章
1、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答:1.关于信用货币发行问题
银行券作为一种信用货币,其兑现如果得不到发行银行的保证,其信誉会大大受损,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混乱; 分散发行,多种信用货币同时流通与“一般等价物”这一货币的本质属性产生矛盾,也给社会的生产和流通带来困难。 因此,客观上要求信用货币的发行权要走向统一,由资金雄厚且有权威性的银行发行能够在全社会流通的信用货币。
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在银行数量增加、银行业务扩大和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由单个或少数银行自行处理结算和清算业务,已不能满足商品经济活动和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和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和公正的权威性清算机构,作为金融支付体系的核心,能够快速清算银行间各种票据从而使资金顺畅流通,保证商品经济的发展。
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
随着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活动的复杂化,银行的经营风险也是不断增加,单个银行资金调度困难和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时常发生。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银行以致整个金融行业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性机构,适当集中各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作为后盾,在银行出现难以克服的支付困难时,集中给予必要的贷款支持,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4.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银行和金融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金融运行的稳定成为整个经济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需要成立一个专门从事金融业管理、监督协调职能,且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手段,在业务上与银行建立密切联系,以便于制定各项政策和规定能够通过业务活动得到贯彻实施的机构。
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
政府职能的强化增加了开支,政府融资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发展或建立一个与政府有密切联系,能够直接或变相为政府筹资的银行机构逐步成为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2、如何认识央行的性质
答:从垄断货币发行权看,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从统一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一级为普通银行提供支付保证即充当最后贷款人看,它是“银行的银行”; 从保障银行和金融业稳健运行、旅行金融监督管理职能和为政府服务等方面看,它是“政府的银行”。
总之,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3、中央银行各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 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权利集中统一、职能完善、有较多的分支机构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
两级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是统一的,央行是金融决策机构,地方级中央银行要接受中央级中央银行的监督和指导;
一般与联邦制的国家体制相适应。 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由一家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 与中央银行初级发展阶段和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 3.准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 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
通常与国家或地区较小而同时又有一家或几家银行在本国以致处于垄断地位有关。 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驶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一般与区域性多国经济的相对一致性和货币联盟体制相对应。
第二章
1、如何看待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从经济体系运转看,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中央银行是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 ?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看,中央银行是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之一。
2、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下的中央银行与早期的中央银行在职能方面有什么发展变化?
从发行的银行这一职能看,早期的中央银行主要通过集中垄断银行券的统一发行体现出来。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又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一方面,中国养银行在保证货币稳定的同时,还承担了促进经济增长和为就业提供条件等方面的社会职责;另一方面,为保证经济和金融稳定运行,中央银行不但要提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货币供应总量,而且还有通过一定的手段根据经济运行状况适时调节货币供给量和信用量,在货币存在形式不断扩展的情况下,还要保持货币供给结构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严谨,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与调节还要考虑国际因素。
从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首先,集中存款准备金对早期中央银行来说是最终归要的业务之一,也是保证银行支付的基本条件,而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通过提供贷款予以支持,而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集中存款准备金虽然仍是抱枕银行支付的重要内容,但更多地,它已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和社会信用两的手段而采用,在支付保证上,象征意义已大于他的实际意义。其次,中央银行贷款在早期的中央银行业务中,基本上是作为银行支付的最后保证手段,并且是不经常采用的手段。而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它已成为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相社会提供货币的主要手段,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通过向中央银行贷款和据此扩大向客户的房款而参与货币公的创造。同时,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房款诚金融机构支付的追重要保证,也是最经常使用的保证手段。第三,嘴直银行间的支付铅酸是中央银行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早期中央银行制度建立时,商品货币经济尚不够发达,虽然当是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支付清算已成为中央银行业务的重要内容,但其重要性仍无法与现代中央银行相比。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已变得及其复杂,不但支付清算的业务量巨大,而且支付清算的顺城成为现代经济体系运转的极重要条件。
从政府的银行这一职能看,早期的中央银行行使着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为政府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以及根据政府安排代为筹集资金等。而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一方面传统的为政府服务的业务大大增加和扩了,另一方面管理调控的责任日益突出。 3、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的反应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①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②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的焦点是中央银行对政府应该保持多大的独立性。虽然政府和中央银行在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实现目标的措施选择上往往有不同的考虑。在经济金融出现困难甚至是危机时,政府较多的考虑的是就业保障等社会问题,而央行较多的考虑稳定、秩序等经济问题。在面对需要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时,政府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应更多的按照政府的安排行事才能实现目标,而中央银行则认为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才是实现政府最终目标的有效保证。因此,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即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选择问题。 第三章
1、试分析重要银行业务活动原则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差异的原因
答:(1)中央银行业务活动最基本的原则是必须服从于履行职责的需要。因为中央银行的全部业务活动都是为其履行职责服务的,是其行使特定职权的必要手段。
(2)中央银行一般奉行非营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公开性四个原则。
①非营利性:由于中央银行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中央银行以调控宏观经济、稳定货币、稳定金融、为金融机构和政府服务为己任,是宏观金融管理机构而非营利性金融机构。
②流动性: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所拥有的资产负责需要有较强的流动性,才能及时和灵活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满足其调控货币需求、稳定币值和汇率、调节经济运行的需要。
③主动性:一方面,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直接与货币供应相连;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时滞的存在,中央银行必须准确分析判断经济金融形式,并及时、主动采取措施,在资产负债业务中保持主动性以实现政策意图,才能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 ④公开性:一是可以使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置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有利于中央银行依法规范其业务活动;二是可以增强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透明度;三是可以及时准确地向社会提供必要的金融信息,便于进行合理预期,调整经济决策和行为。 第四章
1、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与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有何不同?
中央银行融机构,其性质和职能决定其存款业务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1)存款原则具有特殊性。商业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应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而中央银行吸收存款时,往往遵循一国的金融法规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存款动机具有特殊性。中央银行吸收存款是出自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需要,是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需要。商业银行大力吸收存款,是为了扩大资金来源,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存款成本,从而扩大资金运用,争取盈利,因此,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组织资金来源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中央银行吸收存款,更多的是为了便于调控社会信贷规模。
(3)存款对象具有特殊性。商业银行直接吸收社会个人、工商企业的存款,中央银行却不直接面对个人、工商企业,而是吸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财政等政府部门的存款,且这些存款一般不易脱离中央银行的控制。
(4)存款当事人关系具有特殊性。商业银行与存款当事人之间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而中央银行与存款当事人之间除经济关系之外,还有行政性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2、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
(1)垄断法性原则。坚持垄断发行的原则是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与中央银行,这样才能统一国内的通货形式,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的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同时,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还有利于中央银行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政府完全得到发行钞票的经济利益。
(2)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即指货币发行又有一定的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即通过建立一定的发行准备制度,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发行。在现代不兑现纸币制度下,纸币的发行量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客观的货币需求量之间,必须保持相对适应的关系,否则将出现通货不稳定,扰乱正常流通和生产的运行,以至引起社会经乃至政治的动荡。
(3)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则。即是说货币发行要具有高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不断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既要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避免因通货不足而导致经济萎缩,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避免因通货过量供应造成经济混乱。 3、业务库与发行库的区别。
(1)机构设置不同。发行库是各级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垂直领导,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自身机构情况和各自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立的;业务库则是各家商业银行根据基层行(处、所)对外营业的需要而设立的;
(2)保管的货币性质不同。发行库保管的是发行基金,是待发行的货币;业务库保管的是现金,是已发行的货币。
(3)业务对象不同。发行库的业务对象是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业务库的对象是全社会,是与银行有业务关系的普通客户。 (4)收付款项的起点不同。发行库出入库的金额起点是以千元为单位;而业务库的收付现金则不受金额起点的限制。 第五章
1、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有何异同? 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的相同之处:
(1)就其效果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实际上是以自己创造的负债去支付,这相当于中央银行的贷款;而卖出的证券,则相当于贷款的收回,其效果都是相同的。
(2)就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同发放贷款一样,实际上都会引起社会的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相反,中央银行卖出证券同收回贷款一样,实际上都会引起社会的基础货币量减少,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收缩。
(3)无论是证券买卖业务,还是贷款业务,都是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工具。 其主要区别之处是:
(1)资金的流动性不同,中央银行的贷款尽管都是短期性的,但也必须到期才能收回;而证券买卖业务则因证券可以随时买卖,不存在到期问题。因此,证券业务的资金流动性高于贷款业务的资金流动性。
(2)对中央银行而言,贷款有利息收取问题,通过贷款业务,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而未到期的证券买卖则没有利息收入,只有买进或卖出的差价收益。
(3)中央银行从事的证券买卖业务对经济、金融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都以该国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前提;而从事的贷款业务则对经济金融环境的要求家底,一般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可以从事贷款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