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5:28: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在AD-AS模型中,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货币供给的变动推动总需求曲线移动,使经济的均衡点从原有的均衡点向新的均衡点移动来实现的。如,当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边移动到AD2。其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由E1向右边移动到E2。价格总水平有P1上升到P2,产出水平由Q1提高到Q2。可见,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都在上升;反之则反之。综上所述,货币政策通过对总需求的影响,从而影响总供求均衡,影响产出和通货膨胀,进而影响就业。
(2)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适当的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抑制经济的剧烈波动。但是,由于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影响和货币政策使用时机、力度等掌握难度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不当也可能加剧经济的剧烈波动。
(3)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适当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金融稳定,而不适当的货币政策将导致金融动荡。
1.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这一职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并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而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这一职能实现的。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集中存款准备金。为了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同时也便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各国法律都规定,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一部分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利用这些存款准备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银行应对客户集中提现的危机,同时也可以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再贷款或再贴现,使之成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手段。(2)充当最后贷款人。当工商企业缺乏资金时,可以向商业银行借款。但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足,而其他同行头寸过紧无法提供资金帮助时,商业银行便可求助于中央银行,以其持有的票据要求中央银行予以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必要时还可向中央银行申请信用再贷款,从而获取所需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人和坚强后盾,保证了存款人和银行营运的安全。(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商业银行因业务关系相互间每天都要发生大量资金往来,需要及时结算。而各家银行都在中央银行开有存款账户,各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业务就可以通过这些账户转账和划拨,整个过程经济而简便。总之,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通过国家授权开展的特定的金融业务活动,为中央银行履行调控金融、经济和管理金融业的基本职责提供了稳定有效的途径。
2.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这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
3.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的性质一般表述为: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中央银行之所以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因为中央银行在业务经营目标、经营对象和经营内容上与普通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央银行之所以是宏观管理部门,是因为中央银行是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控制和调节信用活动的重要工具。
4.什么是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其代表有哪些?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这种中央银行制度往往与中央银行初级发展阶段和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前苏联和1990年前的多数东欧国家即实行这种制度。中国在1983年前也实行这种制度。 六、论述题
试论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要对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大致可以从下列5个方面去分析。(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与金属货币相比较,银行券已是一种信用货币,它的流通支付能力取决于其兑换金属货币的能力,即取决于发行银行的信誉。银行可能会因经营不善而无法保证自己所发行银行券及时兑现,这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混乱。而在银行提供的信用货币超过客观需要的情况下,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动荡。这些诸多问题的存在,客观上要求信用货币的发行权应该走向集中统一,由资金雄厚并且有权威的银行发行能够在全社会流通的信用货币。于是,国家即以法律形式将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集中到几家以至最终集中到一家大银行。这便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经济原因之一。(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银行数量增加、银行业务扩大和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由单个或少数银行自行处理结算和清算业务,已不能满足商品经济活动和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和公正的权威性清算机构,作为金融支付体系的核心,能够快速清算银行间各种票据从而使资金顺畅流通,保证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又一个基本经济原因。(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随着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活动的复杂化,银行的经营风险也是不断增加的。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银行以至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性机构,适当集中各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作为后盾,在银行出现难以克服的支付困难时,集中给予必要的贷款支持,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这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另一个基本经济原因。(4)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为了保证银行和金融业的公平有序竞争,保证各类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减少金融运行的风险,这就需要一个专门从事金融业管理、监督及协调的职能机构。这便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再一个基本经济原因。(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为了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发展或建立一个与政府有密切联系、能够直接或变相为政府筹资或融资的银行机构逐步成为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这
也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经济原因之一。
上述诸多方面提出的客观要求直接推动了中央银行的产生。但这些客观要求并非是同时提出的,其迫切程度也并不是完全相等,因此,中央银行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2.中央银行的职责有哪些?
如果把中央银行放到国民经济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大体系中去分析,中央银行的职责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这是中央银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集中体现。货币政策是现代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基本经济政策之一。
第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运行与金融业密切相关。中央银行根据国家授权以及自身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依法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
第三,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统一、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对于维护金融机构稳健运行、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保障货币政策实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也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
3.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人民银行的全部资本金由财政部代表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2)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其预算经财政部审核后纳入中央预算,接受财政部的预算执行监督;(3)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国库,按照批准的国家预算要求代收财政收入即国库款,按财政支付命令拨付财政支出;(4)在需要时中国人民银行代理财政部向各金融机构组织发行、兑付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5)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作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协调配合;(6)在行政关系上,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同属国务院组成部门,均承担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任务,但互不隶属。
按照目前的职责分工,中国人民银行承担调控全社会货币和信用总量的任务,但政府债务是由财政部负责的。 4.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具有独立性,为什么?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按照通常意义上的标准衡量,中国人民银行属于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但其实际上的独立性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从我国的法律规定看,中国人民银行在重要事项的决策方面对政府的独立性是较弱的,但这只是对中央政府而言,对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等,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完全的独立性。同时在货币政策操作、业务活动等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就更强一些。如果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明显地呈逐步增强的趋势。
六、论述题
1.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这是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表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职责,要真正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必须使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是保持经济、金融稳定和维护社会公众信心的一个必要条件。中央银行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使其权力与责任相统一,能够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管金融业和调控宏观经济方面自主地、及时地形成决策和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这对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保证国家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的任何制约,更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中央银行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在国家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指导之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2.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下的中央银行与早期的中央银行在职能方面有什么发展变化?
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即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但这些具体内容并不是在中央银行产生时就得到了完全充分的体现,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本身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的。
从发行的银行这一职能看,早期的中央银行主要通过集中垄断银行券的统一发行体现出来。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的
货币发行又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集中货币发行,在现代经济中只是作为中央银行行使职能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其内容已不是早期中央银行所能比,发行的银行这一职能在其内容上已通过更为宽泛的概念即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体现出来。
从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看,在形式上,早期的中央银行和现代中央银行都是通过集中存款准备金、作为最后贷款人和组织银行间支付清算体现这一职能,但这三个方面的内涵及重要性在不同时期却有很大不同。集中存款准备金对早期中央银行来说是最重要的业务之一,而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已上升为现代中央银行最为重要的业务之一。
从政府的银行这一职能看,早期的中央银行与现代中央银行也有很大的差别,其涵盖的内容也大大扩展了。早期的中央银行行使这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为政府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以及根据政府安排代为筹集资金等。而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一方面传统的为政府服务的业务大大增加和扩展了,另一方面管理调控的责任日益突出了。
中央银行职能的扩展是与金融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和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多种原因促进了中央银行职能的迅速扩展,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一提:一是货币制度的变更;二是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
总之,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与早期中央银行的职能相比是大大地扩展了,中央银行行使职能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目前各个国家中央银行的职能在其具体内容和重点方面仍然有所差异,但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能无一例外地大大突出了。
1.从中央银行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其业务活动为什么需要法律规范?
现代中央银行作为宏观金融管理机构,其业务活动不仅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活动有支配性影响,而且对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和作用力。特别是现代中央银行在进行与金融调控或管理相关的业务活动时带有某些强制性的特征,可以行使特殊的权力,因此,通过法律规范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极其必要和重要的。这既可以使中央银行开展业务活动有法律作保证,又可以对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进行必要的法律约束,从而将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以利于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并维护金融业合法、稳健、顺利运作。为此,各国都制定有《中央银行法》,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必须依法进行。目前,各国对中央银行
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大致可分为法定业务权力、法定业务范围、法定业务限制三个方面。
2.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哪些主要内容?
现代各国中央银行的任务和职责基本相同,其业务活动大同小异,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也基本相近。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期编印《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刊物,以相对统一的口径向人们提供各成员国有关货币金融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统计数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是其中之一,称作“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表中各项目的主要内容是:首先,货币当局的资产包括两大类:(1)国外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持有额等。(2)国内资产,主要由中央银行对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部门的债权构成。
其次,负债包括储备货币、 定期储备和外币存款、发行债券、进口抵押和限制存款、对外负债、中央政府存款、对等基金、政府贷款基金、资本项目和其他项目。
3.中央银行在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一般奉行什么原则及各个原则的具体内容?
在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中央银行一般奉行非盈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公开性四个原则。(1)非盈利性。指中央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由于中央银行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中央银行以调控宏观经济、稳定货币、稳定金融、为银行和政府服务为己任,是宏观金融管理机构而非营业性金融机构,由此决定了中央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以此为目的,不能以追求盈利为目标。(2)流动性。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一般不做期限长的资产业务。因为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经济调控时,所拥有的资产必须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才能及时满足其调节货币供求、稳定币值和汇率、调节经济运行的需要。(3)主动性。主要是指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在必要时中央银行必须主动采取措施,通过具体业务实现调控目标。(4)公开性。主要指中央银行的业务状况公开化,定期向社会公布业务与财务状况,并向社会提供有关的金融统计资料。
4.比较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关系?
如果把自有资本从负债中分列出来,资产与负债的基本关系可以用以下三个公式表示:(1)资产 = 负债 + 自有资本;(2)负债 = 资产 - 自有资本;(3)自有资本 = 资产 - 负债。这三个公式表明了中央银行未清偿的负债总额、资本总额、资产总额之间基本的等式关系。其政策意义主要表现为二点:一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对货币供应有决定性作用;二是由中央银行自有资本增加而相应扩大的资产业务,不会导致货币发行的增加。
资产方的主要项目和负债方的主要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1)对金融机构债权和对金融机构负债的关系。这两种项目反映了中央银行对金融系统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对应关系,也是一国信贷收支的一部分。由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比负债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因此,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对于货币供应有决定性作用。(2)对政府债权和政府存款的关系。这两种项目属于财政收支的范畴,反映了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对应关系。(3)国外资产和其他存款及自有资本的关系。中央银行国外资产业务是有条件限制的,对基础货币有重要影响。 一、 论述题
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大致可分为哪些种类?
中央银行的各种业务活动都是为了履行其各项职责。由于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能的特殊性,其业务活动的种类与一般金融机构相比有很大不同。按照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可以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两大类。